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上九山村位于邹城市石墙镇镇政府驻地西南八公里处,明清时期全石墙古民居建筑群被相对完整地保存在这里。近日,第八届中国网络媒体济宁行走进上九山村,感受石头堆砌的古村乡韵。 上九山村山青水秀,景色宜人,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拥有悠久的人文历史景观,是鲁西南大地上一个比较古老的村庄。走进村子里面,这座石头村子的石头气息更加浓郁——石屋石院、石街石巷、石碾石磨、石头路、石头墙、石头垒成的石头房子…...
11月11日,益阳市组织召开了石码头历史街区维修工作专家会,研究部署石码头明清古巷抢修保护工作。 石码头历史街区位于益阳市资阳区大码头办事处辖区,历史上曾属于老益阳二堡,兴起于明代,是益阳明清古城西延的结果,是益阳古城的重要组成部分。该街区现保存有3条完整的古巷,即:玉陵坡巷、魏公庙巷、灯笼馆巷,占地面积约30多亩。整体保持明清时期格局,存留建筑以民国和清代为主。三条古巷均为南北朝向,每条...
【解说】在福建的北大门邵武市,有一个古老的镇子——和平,这里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和丰厚文化底蕴的千年古镇,和平镇境内的“愁思岭”古隘道是古代入闽的三条通道之一,也是福建连接中原文化的纽带。也正是因为这里特殊的地理条件让和平成为了福建的交通枢纽和商贸集镇。11月11日,中新社记者一行来到了邵武和平,实地探访这座福建最美的乡村。 行走在古镇,一条长达600米的青石板街贯穿南北,两旁的古民居有的以...
唐以前的饮茶,属于粗放煎饮时代,是或药饮、或解渴式的粗放饮法。到了唐宋以后,则为细煎慢啜式的品饮,以至形成了绵延千年的饮茶艺术。 至宋代时,以品为主的唐代煎茶发展成了“斗茶”,达到了更高的艺术性品茶的阶段。 宋代斗茶时,先把饼茶击碎成小块,并碾成细末,放入烫好的茶盏,再注入沸水调制成茶膏,然后用特制的茶筅(形似小扫把的工具),边转动茶盏,边搅动茶汤,使盏中泛起汤花,以比较茶汤的色、...
在六合区瓜埠镇的老街上,有一座200多岁高龄的老宅,因为被网友拍照上传网络,一下子火了。照片里,这座明、清时期典型的南方三进式宅院,厚实的青墙、斑驳的窗棂、古朴的家什,一通到底的穿堂设计,都勾引着看客们蠢蠢欲动的探幽之心。这就是田家老宅,如今几乎与瓜埠老街捆绑的代名词。虽然老街早已不复往昔的辉煌,但老宅的主人田传谟却执拗地坚守在这里,延续着老宅的百年传奇。 200年明清老宅 五进四...
昨天,拙政园住宅部分即李宅一期陈设恢复并对外开放,89款170件精雕细刻的家具,向游客初步展现了明清时期江南官宦人家的家居生活场景。 李宅位于拙政园的南面,为典型江南民居格局,现存面貌为1920年左右形成,占地面积约3800平方米,建筑面积2400平方米,内部曾改建为园林博物馆(旧馆)。李宅的平面布局呈东、西两条平行轴线分布,西为主轴线,前后依次为隔河影壁、船埠、大门、二门、轿厅、大厅和正...
继上周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发现疑似明清古城墙遗址后,昨日有居民向记者反映,在人民北路一个大厦的停车场一角发现疑似古城墙遗址。记者随后前去探访,发现墙体有新旧三层不同颜色砖块组成,目前保存尚好,暂无文物保护单位验明正身。 藏身地下停车场一角 记者根据居民提供的线索,来到人民北路金信大厦的地下停车场一角,见到了三种颜色分层次叠加的一段长约5米的墙体。在墙体最下层为类似红砂岩的大块石砖,中...
继京杭大运河之后,谁将有望成为浙江下一个世界文化遗产?答案很可能是“中国明清城墙” ,其中台州临海古城墙无疑是其中代表之一。 昨天,来自6省8座拥有明清城墙的城市齐聚台州临海,共同研讨中国明清城墙联合申遗工作。临海城墙是浙江唯一入选“申遗团”的城市 临海古城墙,又称“江南长城”,是我国江南地区保存最为完好的一座古代城墙,也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它始建于东晋元兴元年,距今1600多年...
古村居民家门口的“石头疙瘩”不少是明清甚至元代老物件,频遭贼手;流失严重亟待关注皖南一些古村落,不少村民家中和门口随意摆放着石墩、石狮、石鼓等物件。这些看上去长着青苔,雕着花纹的“石头疙瘩”,其实不少是明清甚至元代的老物件,自然成为一些文物盗贼眼中的香饽饽。近日,泾县警方破获一起专门盗窃古村落石头的案件,这伙盗贼专找古村落下手,盗窃石墩等明清文物40多件。而记者连日来调查发现,由于村民保护意识淡薄...
若非对明、清二朝官窑瓷器有深入认识与研究的收藏者,多数会忽略色釉瓷品种中之“霁红”器,甚至瞧不起,误以为无“升值潜力”;主因是“霁红”瓷器纵属精品或御用器,大多数红色较深暗,近枣红色调,且属单色高温釉。 其实,自明代永乐初期始烧“霁红”瓷器,至清代乾隆中后期日渐式微期间,官窑完美精品甚少;原因是“霁红”釉为铜红釉一种,以铜作呈色剂,特性乃烧成后皆失透深沉,釉层如橘皮,但色匀。它们不像康熙“...
郭文阁向记者介绍“鲁作”明代家具的特色。刘震摄 15年间,48岁的胶州市民郭文阁收藏了大小上千件明代和清代家具。本月,郭文阁将向山东省文物局提交开办个人博物馆的申请,申请成功后,他的展馆有望成为全国唯一的“鲁作”家具博物馆。 5日,记者来到了郭文阁的展馆,陈列面积大约1200平方米左右,有近千件明代和清代家具,其中大部分都是明清“鲁作”家具。郭文阁告诉记者,明清时期中国的家具行业...
半个月前,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内部基建时发现疑似广州明清古城墙遗址。昨日南都记者接到街坊报料,称在人民北路某大厦旁再发现疑似古城墙遗迹。南都记者探访发现,该段墙体红砂岩作底,保存完好。 居委会:听说是防空洞外墙 疑似古城墙遗迹在人民北路金信大厦停车场一角,紧挨着人民路的路基。该停车场比路面下沉了约6米,如果不是走到大厦旁扶梯探头窥看,路人难以发现。墙体大约长4.5米,下半部为类似红砂...
中国明清时期的众多竹刻作品,在当时就是供人把玩的,或置于客厅,或摆于书房,既能收藏,也可以用做装饰。作为有机材质,竹子有易霉、易裂、易虫蛀的缺点,所以竹刻艺术品的养护显得非常重要。先让我们看看古人如何保养竹雕作品吧。 清代金元钰所著《竹人录》曾载:“前人制作至今日少,得者须椟以文木,间二三年将桐油细刷一次,即用棉布揩净,取其润泽不枯。如遇风日燥烈,不可出玩,防损裂也。其红色如琥珀者上,鹅油...
垮塌后 垮塌前 11月2日凌晨两点钟左右,资阳区明清古巷玉陵坡巷垮塌。有着“中国江南最美小巷”之称的明清古巷,其美丽如今只能留存于历史之中。 据周围居民介绍,仅存的这几条古巷因年久失修都已经摇摇欲坠,幸亏玉陵坡巷是在凌晨两点多垮塌的,没有人员伤亡,目前为了行人安全,该巷的通道已经封闭。同时,市文物局的工作人员于今天上午在现场进行了勘探,现场紧靠巷口的一居民家房屋已经出现破损,...
清朝康熙年间的石碑,字迹还非常清晰。 明朝石碑的字迹比较模糊。 今天我们来看两块古石碑,一块是清朝康熙年间的,另一块是明朝天启年间,这两块石碑现在都在潍坊安丘官庄镇西北一个名叫小阿陀的村子里,听说他们还有一个传奇的故事,一起去了解一下。 记者在官庄镇政府工作人员和小阿陀村几位村民的带领下,见到了其中的一块石碑。这块石碑被立在小阿陀村后山的一片树林里,从碑文上看,这应该是一块墓...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