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近年来关于当代学科话语体系的建构问题,引起了一些学科研究者的关注,这是一个很好的现象。因为这关系到各学科基础理论的建设,关系到各学科的发展水平和发展趋向,也关系到各学科走向世界的路径。我对此曾作过这样的概括:“学术话语体系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一个时代的学术面貌及其走向,而学术话语体系的建构既有内在的历史联系与新的创造,又有内在和外在的沟通与借鉴。准此,则中国学术话语体系的当代建构,似亦应循着这一路径...
继承道家传统不是原地打转,而要去伪存真,把古老的道家思想和新时代新实践结合起来,开创兼容并蓄的新道家。近日记者有幸采访了中国道学大师周海文,在采访中,周海文大师对道家是复兴中国的精神法宝进行了论述。 一百年前,美国钢铁大王卡内基在游历中国、印度和日本之后,认定这三国中,中国必将胜出。他的理由是:西方人不能掠夺走中国的内在本质。中国人的哲学思想是中华文明的根基,也是中国崛起的原动力。 ...
来自美国、英国、瑞士、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等25个国家的39位孔子学院外方院长10日聚首华东师范大学,研修中国文化、探讨孔子学院的未来发展。 今年是全球孔子学院诞生10周年,孔子学院让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和历史悠久的中国语言在全世界传播。本次研修班主办方——国家汉办方面当日表示,孔子学院是应运而生的文化交流桥梁,是联通“中国梦”、“各国梦”和“世界梦”的“心灵高铁”。 孔子学院总部/国...
图为许江水彩画《生长者(二)》。 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入门处的长廊中央,1400多株“葵”和“莲”的雕塑形成长达30多米的“葵阵”,黑色的“葵阵”中还有仿佛火焰一样燃烧着的红色的葵,成为观众来中国国家博物馆参观、回望大会堂时必然看到的一道风景——9月28日至11月8日,由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美术学院主办的“东方葵:许江艺术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举办。 展览一经开幕,便在社...
“天骄风流 艺苑美声——中国好字画第一季专场拍卖”即将于10月15日开拍,全场94件书画精品0元起拍,目前正在预展中,欢迎四海藏家前往淘得心仪藏品。 《中国好字画》专场拍卖涵盖了诸多古今著名书画家们优秀书法、绘画艺术作品:有当代工笔画虎名家鲁克信、鲁超父子合作六尺虎图《雪》、清光绪五官员设色绢本团扇等,著名海派名家黄庙林精品画作《画魂-齐白石》肖像画,以及多幅中国山水画家勾奇志老师国画作品。 ...
中国文物网讯(编辑 朱悦嘉)10月12日下午3:30,2014北京国际摄影周在中华世纪坛正式拉开帷幕。本届国际摄影周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和北京市人民政府主办,中国艺术摄影学会、中国摄影家协会、新华通讯社图片中心和北京歌华文化发展集团承办,中国艺术研究院摄影艺术研究所和北京市中华世纪坛艺术基金会协办,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副部长、北京国际摄影周组委会主席丁伟,中国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书记处书记李前...
回归的圆明园十二生肖兽首铜像中的兔首和鼠首 作为中国首次主导制定的文物返还领域国际性规则,2014年9月,《关于保护和返还非法出境的被盗掘文化财产的敦煌宣言》(以下简称《敦煌宣言》)发布。 国家文物局副局长顾玉才接受采访时表示,《敦煌宣言》在一定程度上协调了文物流出国与流入国的立场,聚焦考古类文物的保护和返还,使会议成果“具有更大的广泛性与代表性”。文物流失不仅是一个历史问题,中国...
中国是享誉世界的文明古国,各族人民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共同创造了宝贵的文化遗产。保护文化遗产,传承中华文明,是连接民族情感纽带、增进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及社会稳定的重要基础,也是维护世界文化多样性和创造性、促进人类共同发展的重要前提。 文化遗产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物质文化遗产主要是指具有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文物,包括不可移动文物和可移动文物。不可移动文物包括古文化遗址、古墓...
济南,2014年10月11日 “十八罗汉”大型根雕亮相中国非遗博览会 10月11日,观众在中国非遗博览会场外广场上拍摄“十八罗汉”。正在山东济南举行的第三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上,来自福建武夷山的大型根雕“十八罗汉”精彩亮相。 济南,2014年10月11日 “十八罗汉”大型根雕亮相中国非遗博览会在中国非遗博览会上亮相的“十八罗汉”根雕中的长眉罗汉(10月11日摄)。正在山东济南举行...
10月11日电中国首部描写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蔚县剪纸的数字电影——《窗花》,日前在剪纸艺术之乡河北蔚县举行首映仪式。 《窗花》是一部中英文字幕的数字高清电影,投资500万元,历时一年时间完成拍摄制作。著名导演陈雨田担任总导演。该影片的拍摄场地为河北蔚县,是一部全新的、具有奇特风光和历史内涵的剪纸文化大片。 电影《窗花》制片人李军说:“电影《窗花》为观众呈现了蔚县剪纸的艺术魅力,通过...
出 版:科学出版社 中国是世界文化史上长盛不衰、大放异彩的“玉器之邦”。早在一万年前左右,原始先民就开始用玉料制作工具和装饰品,以后历朝历代更是将玉器广泛用于祭祀、礼仪、丧葬、装饰等生活的各个领域。源远流长、内涵丰富的玉文化成为唯一一只与中华文明同生存的中国传统文化。中国玉器在其自身发展的历程中,给世人留下了难以数计的艺术品,同时,以它丰富的内涵、优雅的造型、瑰丽的图案、精巧的工艺、完美的...
人与环境关系的研究,对人类学、考古学、古生物学及地球科学等都是一个饶有兴趣的课题。环境考古学就是结合人类曾经生存的场所来研究人与环境的历史,并探求人类形成和人类文化创造规律的学科,涉及面很广。本书全面介绍哦啊和总结了20世纪中国环境考古的研究概况,分阶段回顾了中国环境考古的发展历程,配有彩图7幅、插图60幅,是了解这一学术领域的必备参考书。 编著:周昆叔 出版:文物出版社
作 者:许倬云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内容简介: 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的关系始终是一个大问题。本书主要探讨了三个问题,一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特质”:这是作者在台湾清华大学的系列演讲,包括在世界范围内考察中国文化与历史,强调知识分子在枢轴时代的文化形塑功能,针对李约瑟难题来回应近代科学革命未曾在中国发生的原因。二是“世界文化与中国文化”:作者认为,中国文化具有无一神论信仰...
20世纪是中国文物考古界开始科学探索的时代。为了反映百年岁月、几代学者走过的艰辛历程和取得的辉煌成果,国家文物局组织撰写了《20世纪中国文物考古发现与研究丛书》。该丛书共60册。丛书是从1998年开始策划、编写的,由各学科的学术带头人、著名学者和重大发现的亲历者执笔。全书内容广博、资料准确、图文并茂,反映了各学科的研究历程和最新动态,在海内外的文博考古类图书中独树一帜,具有很高的史料和学术价值。该...
最近,朱乃正艺术研究中心寄来怀念朱乃正先生的《响当当的铜豌豆》一书。书中内容很多,让我们对其艺术人生有了更多的了解,对他的艺术观念也有了更深的认识。朱乃正先生在他人生最后一个大型展览的开幕式上,说出了一句“响当当”震撼人心的话: “中国油画无需西方认可。” 展览策展人,也是本书的编撰者曹星原女士在书中对此说道:“如此浅显的道理,居然在这个文明古国用了整整一个世纪才明白过来。”据我了...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