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10月16日,中国港口博物馆暨国家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宁波基地在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开馆。博物馆共分为中国港口历史馆、现代港口知识馆、港口科学探索馆等六个部分,共收集1万5千余件藏品。
中国人用香与西方人用香有着本质的区别。西方人用香重在消除或冲淡因大量食用肉类食品和自身散发出不良的体味,当然还有身份的象征等其它用途。西方人用香亦如西方文化般直意表述,制成香水,即时喷洒。 而中国人用香的目的首先便是道德的自律和养生养性。香气在中国的传统观念中是美好、高尚、吉祥和道德品质的象征。是人天、性命、人与社会高度和谐的结果。儒家的“修身、自省、仁”和道家的“无为”都是人格完善的重要...
中国香文化是中国人特有的文化体系、人生价值观下的产物,数千年来始终是沿着“香气养性”的基本理念展开的。在几千年的发展历程中基本是取之于西域及东南亚地区香药以为用。隋唐时期,许多波斯商人以贩卖香药为职业,一部分人定居于番禺、珠海等南方港口城市,收售由西域经海上运来的香药。繁盛时期,仅在番禺从事香药生意的西域商人就有三万之多。他们不仅在我国定居下来,其后代有许多还在我国读书并出仕为官,最有代表性的就是...
具有浓厚名族气息的阿拉伯瓷器 阿拉伯(中国史书上称为大食)地处欧亚非三大洲的联合处,这一优越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其在世界交通史上的特殊地位。阿拉伯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民族,信奉伊斯兰教。中国与阿拉伯民族的交往在公元前后就开始了公元前2世纪末,汉朝因张骞出使西域而得知条支,并谴使该地。 到8——9世纪时达到高潮。中国的丝绸与瓷器一直是阿拉伯世界所喜爱的奢侈品,在中国与阿拉伯世界这条商...
关于“瓷”字,在《说文》中同样解释为“瓦器”。而传为晋人葛洪或梁人吴均所写的《西京杂记》和晋潘岳的《笙赋》里,则只见有所谓“绿瓷”、“缥瓷”之类的记载,并未提及瓷的本质。其它还有晋吕忱的《字林》内也只有“瓷,白瓶长颈”的简单解释。但是,宋司马光的《类篇》与丁度的《集韵》是进一步说是“陶器之坚致者”,并具体指出“或作瓷,俗作兹、瓶”。这个说法连系当时某些民间窑的碑文或瓷器,上面曾有“瓷”的俗字,可以...
书画的涵义和画的分类是我们鉴别古字画时遇到的第一关。不懂得书画的涵义和画的分类,也就无从鉴别。为了扫清这一障碍,还得要懂得这方面的常识。否则字画的优劣无法确定,价格的高低将无准绳,欣赏时也会失掉依据。 书画是书法和绘画的统称。 书,即是俗话说的所谓的字,但不是一般人写的字,一般写字,只求正确无讹,在应用上不发生错误即可。倘若图书馆和博物馆把一般人写的字收藏起来,没有这个必要。图书馆...
中国是海洋大国,是“海上丝绸之路”和“海上瓷器之路”的起点,也出土过世界上最早的船。作为传播港口文化的重要载体,中国港口博物馆16日在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落成开放。 中国港口博物馆位于北仑区春晓镇,建设历时6年,总投资约7亿元,占地近5.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近4.1万平方米。中国航海学会会长、中国航海博物馆馆长徐祖远表示,它填补了中国港口业没有大型博物馆的空白。 这座博物馆共收集了1...
2014年金秋10月13日,由中华(海外)企业信誉协会主办香港启德邮轮码头的首场大型活动,向全世界推介这个由旧飞机场改建到焕然一新的新地标。当天香港特区超过500位企业家们与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领导一起,相聚在美丽的维多利亚海港 启德邮轮码头上。 适逢香港名牌历时十周年的大庆之际,由中华(海外)企业信誉协会李明信会长与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张柏理事长大力推动下,将香港带领现代商业的领先模式,开始...
为期4天的刚果(布)第二届艺术双年展15日在布拉柴维尔揭幕,受邀参展的中国传统手工艺品成为一大亮点。 这次双年展聚焦文化多样性与开放性,邀请包括中国在内的多个国家和地区代表团参展,包括手工艺品展示、绘画展览、文学研讨等多种形式。展览现场,剪纸、泥塑、秦淮灯彩、中国结等中国传统元素颇受欢迎,不少参观者驻足展示区内,欣赏来自中国的古老技艺。 率团参展的南京市文广新局民俗馆副馆长曾军告诉...
由天津市人民政府、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和联合国教科文国际民间艺术组织(IOV)主办,中共天津市委宣传部、天津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天津市民间文艺家协会等承办的第四届中国国际民间艺术博览会暨第四届中华(天津)民间艺术精品博览会昨天在天津梅江会展中心圆满落幕。 本届民博会,与同期在天津举办的第十二届全国美展中国画作品展以及五大画院联展,给金秋的津城增添了一道最为亮丽的风景,吸...
“方形”可能是很多人对中国古代城市形状最为深刻的印象了,对于这一现象很多人将其归结于主要受到“天圆地方”观点的影响,不过这一观点并没有什么直接的证据。 就建造技术而言,与其他形状,尤其是圆形城市相比,虽然相同城墙长度的方形城市所能包容的面积较小,但在建造时所需要的测量技术和工程技术是最低的,而且由此一来城墙之内的面积更为规整,也有利于对城内土地划分。因此,在世界范围内,经由规划、迅速建成的城...
内容提要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序言、三版前言、中国民族史概要、经书、子书和战国古书、中国史书、杂史、经学 汉学、清代古学整理、考据学、史料学与考古学的结合、略谈中国古代社会、浅变中国古代文学、中国宗教史略、中国哲学史略、中国历代京都和北京小史、后记、修订再版后记、校订后记、三版校订、后记。 作者简介 顾颉刚,江苏苏州人。192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文科中国哲学门。历任厦门、中山、燕...
内容提要 本书是一部讨论古代中国社会分期问题的专著。是著名历史学家何兹全先生集几十年研究的心得,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剖析古代中国社会历史的力作。全书时限上自原始社会末期,下至魏晋南北朝。著者依据大量的史料,从国家形态、社会政治和经济结构诸方面的发展变化综合论述了古代中国社会从原始的氏族部落到早期的(即古代的)国家,到封建制国家的发展和衍变的历程。本书是中国社会在汉魏之际进入封建时代这一学说...
内容提要 本书是王力教授主持并召集众多专家共同编写的关于中国古代文化常识的简明读本,出版46年来前后历经4次重要修订,到今天仍然是大众认识中国古代文化面貌最重要、最全面的基础参考书。全书分礼俗、宗法、饮食、衣饰等十四个方面。本书曾在港台地区出版并被译成日、韩等语言流行于海内外。 本书的第4次修订版由北京大学、中国出版集团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和王力家属共同主持,历时4年。这次修订突破了以...
内容提要 从鸦片战争到辛亥革命,从洋务运动到百日维新,从曾国藩到康有为,从李鸿章到孙中山,本书将近百年的演变和人物娓娓道来,没有枯燥的考据,没有史料的堆砌,却尽显国家前途、民族命运和社会发展趋势。 本书以中国的近代化为线索,认为“中国人能否近代化将关系国家兴亡”,主要阐述了面对“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近代人所做的自强努力及其失败的原因,进而提出“近代化国防不但需要近代的交通、教育、...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