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内容提要 在中国历来鄙视小说的氛围中,鲁迅先生的《中国小说史略》率先把小说作为一门专门的学问加以系统的研究,开创了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的新领域,建立了中国小说史的独立体系,为中国小说史的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鲁迅先生为撰写《中国小说史略》作了大量的史料勾稽、考证工作,并据此作了许多精当卓越、言简意赅的评论。然而以往由于种种原因,人们更多了解的是作为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的鲁迅,而对一个学者鲁迅...
内容提要 1984年9月24日,柏杨在美国爱荷华大学演讲《丑陋的中国人》,强烈批判中国人的“脏、乱、吵”、 “窝里斗”以及“不能团结”等,并将原因归结到“中国传统文化中有一种滤过性病毒,使我们的子子孙孙受到了感染,到今天都不能痊愈”。次年8月,此篇讲稿和另外两场演讲的记录《中国人与酱缸》、《人生文学与历史》,一篇访问稿《正视自己的丑陋面》,以及柏杨的三十几篇杂文、近二十篇的回应文章结集出版...
内容提要 本书把唐中叶以前的历史,分作三编。第一编“古代的中国上”,讲远古到战国,第二编“古代的中国下讲秦汉,第三编现改为下篇“中世纪初期的中国”,讲三国到唐中叶。上、下篇的题目很清楚,秦汉属于古代,三国至唐中叶是中世纪初期。只是没有提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名称而已。 对于本讲义的内容,有几点说明: 一、对于秦汉史,讲义强调了城市经济的地位,城市经济对农村经济居支配地位,对整...
由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河北省文物局、河北省文物研究所联合主办的“2014年度河北唐山东坑坨沉船水下考古启动仪式”近日在唐山市海港经济开发区举行,我国自主研制的专业水下考古工作船“中国考古01号”迎来自今年9月下水首航以来的第二站任务。此前,“中国考古01号”第一站任务曾赴辽宁省丹东港海域开展水下沉船遗址重点调查和考古工作。 本次水下考古为期1个月,是河北省开展水下文化遗产考古工...
中国国家画院盘龙谷创作基地 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壮观富丽的自然景观,高原、山林、湖泊、海岸线。这种地理跨度有助于艺术的创作和发展,任何一个国家都没有如此之多艺术创作的素材和灵感来源。为了得到这份美的感受,画家爬山、涉水,师自然、师心,跨越时空、穿越四季,获得来自天地万物给予笔尖的感动。 中国国家画院盘龙谷创作基地 在中国画的艺术创作体系里,人物、山水和花鸟占据着主导地位。画家偏爱它,也是...
有消息说,一件圆明园流失文物近日在香港苏富比秋拍中以7400多万元人民币的天价成交。谁买的不清楚,但我对这件“文物”是否为真,真有些担忧。 这件文物叫乾隆“御制粉青釉浮雕龙纹罐”。据中国圆明园学会学术专业委员会委员刘阳说,认定此罐为圆明园流失文物,主要依据其底部“放山居643号”字样。“放山居”主人阿尔弗雷德·莫里森1861年从英国公使额尔金的私人秘书洛赫爵士处购得圆明园众多珍藏,并特意在文...
2014年9月14日,由临沂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主办,山东跃邦建材有限公司协办的中国“跃邦杯”方美珑艺术展在山东临沂市万阅城隆重开幕,近千人参加了此次盛会。 “跃邦杯”方美珑艺术展开幕式 首先大会主持人介绍了方美珑大师:方美珑,1965年出生于江苏丹阳书香门第,从事乱针绣艺术三十二年,师从中国著名画家,美术教育家吕凤子先生长子正则绣导师吕去疾教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则乱针绣的第三代传承人,其...
中国古代绘画最早大多画在帛和绢上,后来更多的画在宣纸上。因宣纸质地薄软,容易破损和皱折不平,为了便于观赏和收藏,必须加厚加固,古人开始在画心背面托裱麻纸、布帛等材料称之“裱褙”。为了使裱件典雅美观,画心四周镶上绫、绢等丝织品。破残污损的古画哪怕是已经支离破碎,只要经过能工巧匠的揭裱便能使之恢复原貌并能延年益寿。保护国家文物使名人真迹能流传百世,应归功于神奇的装裱艺术。装裱的款式,可分为悬挂款式与案...
砚既是文房用具,又是具有收藏价值的工艺美术品。有不少石质佳美,雕琢精致的砚,是艺术殿堂里的珍宝;有的古砚具有久远的流传经历,更具有历史文物的价值。对于砚的养护,应提到保护高档艺术品和文物的高度,根据砚的自身特点,总结前人的宝贵经验,从使用,养护,收藏,配匣等四个方面,进行养护。 砚的使用 砚的使用,主要就是磨墨,磨墨时对砚面,砚堂的保护历来受到人们的重视,对于新置的墨锭也应注意其使...
青铜是人类历史上的一项伟大发明,是世界冶金铸造史上最早的合金。红铜加入锡、铅,成为一种新的合金,这种合金历经几千年的化学反应,其表面出现一层青灰色的锈,所以今人谓之"青铜",而古人则将这种合金称之为"金",文献中所讲"赐金"、"受金"多少,即指青铜。 青铜器则是以青铜为材料,采用一种非常特殊的工艺(今人称之为青铜铸造工艺)制作出来的器物,它是古代灿烂文明的载体之一。 青铜时代(Br...
中国五千年璀璨的文明及无与伦比的丰富文字记载都已为世人所认可,在这一博大精深的历史长河中,中国的书画艺术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和艺术语言再现了这一历时性的嬗变过程。而具有姊妹性质的书画艺术在历史的嬗变中又以其互补性和独立性释读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内涵。由于书、画创作所采用的工具与材料具有一致性。《历代名画记》中谈论古文字、图画的起源时说:“是时也,书、画同体而未分,象制肇创而犹略,无以传其意,故有书;无以...
青铜镜在我国被使用了近4000年,它已经超越了日常生活中照面饰容的用途,深深融入了我们的社会生活和文化意识,铜镜文化已经成为中国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古代铜镜除了作为照面饰容的工具之外,更浓缩着文化,见证着历史,默默记录着悠悠历史长河中的波澜起伏。 铜镜本身是一种工艺美术品,镜子的背面一般都铸有精美的纹饰或文字,这些纹饰的图案造型与铭文,往往浓缩了各历史时期的社会思想观念与审美情趣,它制作精...
夔 纹 表现传说中的一种近似龙的动物,说文:“夔……一足”。图案多为一角、一足、口张开、尾上卷。有的夔纹已成为几何图形化的装饰。多作为器物上的主纹。 龙 纹 《说文》“龙,鳞虫之长,能幽能明,能细能巨”,图案取传说中龙的形象。基本上有三种形式:屈曲形态,几条龙相互盘绕,头在中间分出双身。 蟠 螭 纹形状象夔,张口,卷尾,《国语·吴语》“为虬弗摧,为蛇将若何”。韦昭注:“虬小蛇大”。...
在佛教传入中国用香的历史非常悠久,而佛教传入中国之后,同时大量引进各种重要的香料,及用香的观念和方法,于是,香从生活中的附属用品,一跃而成为皇室贵族,文人雅士生活中的重要场景。 在春秋时期,已出现专供室内取暖的铜炭的“王子婴次炉”。而这类铜炭炉后世仍然沿用。 早在战国时期,中国就已经有在室内薰香的习俗,焚烧的香料是以草本植物为主。其实薰香源自古人薰烟以趋灭蚊虫,并消除秽气。 ...
香席中燃点的香料 中国香文化在隋唐时期虽然还没有完全普及到民间,但这一时期却是香文化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香文化的各个方面都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从而形成了一个成熟、完备的香文化体系。 隋唐之前,虽然上层社会对香推崇备至,但很多适宜熏烧的香料特别是高级香料不产于内地,而是来自边疆或域外,所以可用的香料总量较少,即使对上层社会来说也是稀有之物,甚至级别稍低的官吏也难以享用,这在很大程度上制...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