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4月26日,由甘肃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省文联主办,敦煌研究院、甘肃省美术家协会承办的敦煌岩彩画展在敦煌研究院兰州分院敦煌艺术馆开幕。省委常委、宣传部长连辑,副省长咸辉出席开幕仪式并为展览揭幕,连辑部长做了重要讲话,敦煌研究院院长樊锦诗致辞。连辑部长在讲话中指出,岩彩画是比水墨画更早、历史更为久远的中国画,敦煌壁画主要是岩彩画,打造“敦煌画派”就要追本溯源,将岩彩画发扬光大,赋予其新的更强烈的时代...
此次画展展出了自上世纪40年代以来,敦煌研究院的艺术家们精心创作的70余幅岩彩画作品。作品借鉴了敦煌石窟艺术的风格与技巧,融入了西北特有的风土人情。画展分为“丹青余馥”、“赋彩新颜”、“采炼之途”3个主题。一幅幅精美的岩彩画作品从不同角度展现了源自敦煌壁画的造型、色彩、笔调和意境,具有明快、质朴、灵动的时代风格,体现了古老的敦煌艺术神韵在当代的传承和发展。 展览名称:敦煌岩彩画展 展览地点...
4月21日上午,全国人大常委会文物保护法执法检查组组长、石宗源带队到敦煌市检查文物保护法贯彻落实情况。在听取敦煌研究院的汇报后,石宗源副主任饱含深情地回顾了他对甘肃以及敦煌研究院的深厚感情,转达了常书鸿先生女儿常沙娜对樊锦诗院长和研究院全体同事的问候,表达了对段文杰先生的深切怀念,委托敦煌研究院领导转达对段文杰先生家人的诚挚问候,并对敦煌研究院今后的工作提出了期望和要求。石宗源充分肯定了敦煌研究院...
中新社兰州4月26日电 (记者 冯志军)26日,包括展览和学术交流在内的“敦煌岩彩画展”系列艺术活动在兰州开幕。敦煌研究院院长樊锦诗表示,岩彩画的继承与创新,对于引导当代绘画回归中国艺术传统,在多元文化格局中,倡导和建设中国现代艺术的审美价值和评价体系,是一项有意义的尝试。 这是基于目前中国美术界的普遍审美意识有被西方审美观念左右的倾向这一实际情况,而提倡以中国文化为立场观点,促进建设中国当代...
(司晓帅)“大千与敦煌——张大千绘画精品展”20日在辽宁省博物馆开展,这位被誉为当代世界第一画家的64件画作及印章再现辽宁,向当地观众展现出敦煌壁画的雄奇瑰丽。 张大千的敦煌临摹作品主要收藏在四川博物院(微博)和台北博物院,此次展出的作品即来自四川博物院。据悉,这60余件作品一部分是张大千1941年至1943年创作的敦煌壁画临摹作品及粉本,另一部分是张大千敦煌临摹前和结束敦煌之行以后创作的人物...
甘肃新闻网兰州4月12日电 据西部商报报道:敦煌城市雕塑“反弹琵琶”因遭遇“李鬼”而备受关注。“反弹琵琶”雕塑专利权持有单位甘肃纪元文化艺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纪元公司)亦在市场上掀起打假风暴。昨日纪元公司状告兰州颜珑工艺制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颜珑公司)侵权案在兰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开庭审理。法庭上,双方就销售“反弹琵琶”雕塑是否构成侵权展开激辩。 纪元公司的代理人表示,敦煌城市雕塑“反弹琵琶”是由...
记者从甘肃画院获悉,从2012年起,甘肃省将依托敦煌丰富厚重的文化艺术积淀,把打造“敦煌画派”作为一项工程来实施,以充分挖掘美术资源,传承和保护敦煌艺术资源。 甘肃画院院长马国俊介绍,甘肃打造“敦煌画派”有这么几个优势:第一个优势我理解,敦煌在我们甘肃,敦煌是一个美术符号、是个艺术符号,这个符号它不仅具有甘肃性,有中华民族的文化性,具有全世界的美术人都关注的这一种特征。 马国俊告诉记者,作...
3月27日至28日,由敦煌研究院主办、美国安德鲁•W•梅隆基金会资助的“数字敦煌——石窟壁画及敦煌研究数字资源保障体系”国际咨询会在敦煌莫高窟召开。来自国内外多个图书馆、博物馆、高等院校及美国视听档案网和敦煌研究院的40多位专家参加,国家文物局博物馆与社会文物司副司长罗静出席,敦煌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王旭东主持会议,敦煌研究院院长樊锦诗致辞。会议期间,与会专家听取了《数字敦煌——石窟壁画及敦煌研究数字...
甘肃新闻网兰州3月27日电 (通讯员 王彩晶 李延辉)今年,敦煌市围绕“国际明星城”建设,投资4亿元完善城市基础设施,改善城市环境,打造游客“来了不想走、走了还想来”的宜游宜业宜居城市。 该市年内将重点实施“十大城市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建设金山路、祁连路等7条城市道路和悬泉巷等4条城市巷道;实施10幢建筑物夜景灯光设置;...
3月20日,甘肃省文物局组织召开《敦煌莫高窟保护利用工程游客服务设施中水处理系统工程深化设计》和《敦煌莫高窟保护利用工程游客服务设施地源热泵工程深化设计》评审会。兰州交通大学教授王三反、甘肃省城乡规划设计院高级工程师李忠、天华化工机械及自动化研究设计院高级工程师陈江洲、甘肃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总工程师郑安申、西北市政设计研究院总工程师陈亮、甘肃华宇制冷设备有限公司总经理燕长文、兰州市城市建设设计院造价...
今天下午全国政协举行主题为“深化文体改革,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记者会,邀请全国政协委员冯骥才、王健林、单霁翔、尹力、樊锦诗、张和平围绕文化问题答记者问。发布会上,全国政协委员、敦煌研究院院长樊锦诗表示:敦煌研究院近七十年来,几代人以莫高窟为家、以保护为天职,长期把保护作为一个永恒的根本任务在做。 樊锦诗说,敦煌是举世瞩目的一个世界文化遗产。其实保护文化遗产是一个非常复...
敦煌研究院院长樊锦诗1963年从北京大学毕业至今,为敦煌研究事业奉献49年,被誉为“敦煌女儿”。作为全国政协委员,她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谈起敦煌莫高窟的保护和利用,感到很为难:一面要让更多游客观看、一面是承载量有限,如何平衡,着实难解。 敦煌莫高窟营造于公元4世纪至14世纪,作为人类的文化瑰宝,历经千百年来自然侵蚀和人为的破坏,文物本体和环境都十分脆弱。 敦煌历史悠久,文...
敦煌是举世瞩目的世界文化遗产。保护文化遗产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敦煌研究院近七十年来,几代人以莫高窟为家、以保护为天职,长期把保护作为一个永恒的根本任务在做。从历程来说,它经历了抢救性保护、科学保护、预防性保护和永久保护几个阶段。数字化保护也就是我们所追求的永久保护,因为文物都有很悠久的历史,起码有几十年到上百年了。像敦煌这样的遗产,短的有800年,长的有1600年,而且它又是非常脆弱的壁画和塑像...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