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对话:吴健(敦煌研究院数字中心主任) “数字敦煌”为敦煌留住游客 南方日报:据了解,敦煌研究院是全国最早开展数字化工作的博物馆之一,在这20多年里,敦煌石窟经历了怎样的数字化历程? 吴健:敦煌石窟已经有1600多年的历史,目前有400多个。这些石窟既是佛教美术的载体,也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现实。这其中的信息是海量的,需要花上几代人去做。 敦煌研究院的数字化开启时...
新浪收藏讯 2011年12月2日,北京匡时(微博)秋拍夜场《与佛有因——近现代名家佛教题材书画专场》在北京国际饭店开拍。黄秋园的《敦煌仕女》以95万起拍,几番出价之后,最后以150万的价格落槌,此前拍品的估价为120-150万。 作者简介: 黄秋园,字明琦,号大觉子,半个僧清风老人退叟,江西南昌人。山水、花卉、人物、界面无所不工,尤以山水画的成就为最高。少时曾作过裱画店学徒,从左莲青学画。...
近日,应东乡县有关部门邀请,敦煌研究院派专家对东乡县唐汪镇红塔寺石窟进行了实地调查。经调查,初步确认红塔寺石窟壁画共有三层,其中表层为清康熙十二年(1673年)所绘,保存相对完整,是甘肃境内清代石窟艺术的代表。该石窟清代壁画的确认,使甘肃石窟历史年谱延续到清代,意义重大。红塔寺又名洪塔寺,位于东乡县唐汪镇。根据文献记载,清同治(1862-1874年)以前,该寺的建筑规模已经颇为宏大,当时殿内塑像、...
11月20日,由中国文化部、土耳其文化旅游部和中国驻土耳其大使馆共同举办的《印象敦煌——中国文化大展》在土耳其伊斯坦布尔米玛尔锡南大学拉开帷幕。《印象敦煌——中国文化大展》是土耳其“中国文化年”的一个重要项目,是近年来敦煌艺术最大规模的一次海外展览。展览展出了敦煌莫高窟出土文献、彩塑临品、复制壁画、复制洞窟等近百件艺术珍品。其中,北魏莫高窟第257窟九色鹿本生故事、西魏莫高窟第249窟狩猎图等复制...
相关链接 “打造敦煌画派,要有开放思维” 中国气势派山水画开派人周韶华接受本报专访 周韶华畅谈敦煌艺术。 本报首席记者田蹊摄 83岁高龄的周韶华先生是当代颇具影响的国画大家,作为中国气势派山水画的开派人,被评论界称为复合型艺术家——既是画家,又是美术评论家、活动家,创作的《大河寻源》、《梦溯仰韶》、《汉唐雄风》、《荆楚狂歌》等系列作品在中国美术史上具有极高的地位,并与中国当代另一位...
《敦煌遗书数据库建设》获2012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资助,敦煌研究院等国内科研单位开始为数万件敦煌遗书建数字化信息总库。 记者日前从敦煌研究院了解到,《敦煌遗书数据库建设》是利用现代化信息处理技术将70000多件各类敦煌遗书及2000多件敦煌美术作品按基本信息、图片、研究文献三大类进行数字化处理,建成综合性、集大成的“敦煌遗书信息总库”。 《敦煌遗书数据库建设》由敦煌研究院、兰州大学、...
张大千临摹的敦煌壁画,这是他化蛹为蝶的重要动因。 何频 【画谭新钞】 今年闰四月,中原的秋天特别长。10月中下旬,寒露和霜降都已经过了,但黄河两岸和南太行,大地的树木与山上的灌木,还都是绿的。这时沿高速公路从河南去山西,登高一入三晋地界,则是别有洞天——太行深山里昼夜温差大,分明红叶满山,恰似淮南春日尽开的红杜鹃,正一派“霜叶红于二月花”的...
记者7日从敦煌研究院获悉,近日,该院工作人员对敦煌三危山里新近发现的一处矿洞遗址进行了现场调查和取样,由于该矿洞距离敦煌石窟较近,初步推断其开采的矿物可能作为颜料用于敦煌壁画创作。 三危山位于敦煌市东南方向25公里处,主峰在莫高窟对面,三峰危峙,故名三危,这里自古以来都是敦煌一处重要的宗教胜地。 敦煌研究院副院长罗华庆7日接受记者采访称,此次发现的矿洞遗址规模较大,人工开凿痕迹明显,但开采年代...
敦煌研究院研究人员近日对敦煌三危山里发现的一处矿洞遗址进行了现场调查和取样,推断开采的矿物可能作为颜料用于敦煌壁画创作。 敦煌三危山的矿洞遗址是敦煌市当地一名群众今年发现的,得到消息后,敦煌研究院近日组织从事保护、考古和美术研究的相关人员进行了现场调查和取样。 据参与现场调查的研究人员介绍,这处矿洞遗址位于莫高窟东的三危山里,规模较大,人工开凿痕迹明显,开采年代不详,肉眼观察,残存的矿物颜色主...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