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9月9日至11日,第四届“文化财产归还国际专家会议”在甘肃敦煌召开,来自近二十个国家和地区的专家出席会议。10日通过了《关于保护和归还非法出境的被盗掘文化财产的敦煌宣言》(以下简称《敦煌宣言》)。当日,文化部副部长、国家文物局局长励小捷就相关问题接受了本报记者专访。 记者:此次国际会议聚焦于“被盗出境的考古类文物的保护与返还”,为什么会选择这样的议题? 励小捷:第一,考古类文物对了...
10日,在敦煌举行的第四届“文化财产归还国际专家会议”上,百余位来自联合国相关机构的代表与15个国家政府相关机构负责人和学者,审议并通过了《关于保护和归还非法出境的被盗掘文化财产的敦煌宣言》(以下简称《敦煌宣言》)。 当前,受保护文化财产的国家清册是相关领域国际合作的重要参考文件,将新的考古发现信息及时录入国家清册十分重要。《敦煌宣言》建议,各国采取一切必要措施,以确保所有考古发现的相关信息能...
记者日前从敦煌研究院了解到,在第一卷考古报告获得广泛认可的基础上,敦煌石窟考古报告第二卷(莫高窟第256、257、259窟)的编撰工作已全面展开,预计2015年年底将完成初稿。 敦煌石窟由莫高窟、西千佛洞、安西榆林窟等组成,以精美的壁画和彩塑享誉世界。几十年来,国内外学者在石窟断代、内容考释、艺术源流考辨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基础研究工作,但因条件不成熟、技术投入有限等,几代人编撰敦煌石窟考古报...
9月3日,三名技术人员在莫高窟98窟内对病害壁画进行修复。 为保护敦煌莫高窟等珍贵石窟壁画文物,自1944年敦煌成立保护机构以来的70年间,一代代研究人员坚持不懈为洞窟内壁画进行“体检”和“诊疗”。 目前已通过科学手段使280多个病害石窟内的5000多平方米的病害壁画成功得到修复,焕彩重生。
这是敦煌研究院文物保护人员自己制作的壁画修复工具(9月3日摄)。 9月3日,敦煌研究院文物保护人员对莫高窟98窟内的病害壁画进行修复。新华社记者 陈斌 摄 9月3日,三名技术人员在莫高窟98窟内对病害壁画进行修复。新华社记者 陈斌 摄 9月3日,文物保护人员在莫高窟98窟内进行壁画修复工作。新华社记者 陈斌 摄 莫高窟第98窟壁画修复保护现场(9月3日摄)。新华社记者 陈斌...
9月2日,敦煌研究院考古所研究人员在查阅考古报告。 记者从敦煌研究院获悉,全面反映敦煌石窟的考古报告——《敦煌石窟全集(考古报告)》第一卷已出版完成,第二卷《莫高窟第256、257、259窟考古报告》初稿有望于2015年年底完成,这意味着敦煌石窟考古报告已取得阶段性成果。作为敦煌石窟考古工作中最重要的研究课题之一,考古报告将对敦煌石窟进行全景式考察以及洞窟思想与功能进行研究,面世后将成为研...
8月21日,由敦煌研究院、兰州大学、国际生物腐蚀与生物降解学会(IBBS)、国家古代壁画与土遗址保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办,敦煌研究院保护研究所、兰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承办的“文物的生物退化与防护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敦煌莫高窟召开。来自美国、意大利、日本和中国大陆、香港及台湾地区的60余名专家参加研讨会。敦煌研究院党委书记、常务副院长王旭东,国际生物腐蚀(退化)与生物降解期刊副主编顾继东,兰州大学副校长...
敦煌哲学破题,敦煌学、哲学界研究者表示其恰逢其时。 8月23日,甘肃省敦煌哲学学会再度在兰州举行学术研讨会,业界学者围绕敦煌的艺术哲学、宗教哲学、社会文化等方面,从敦煌蒙书、敦煌美学内涵、民间管理、祭祀方式、药名文化解读等多种论点进行了交流研讨。 敦煌哲学学会2013年初成立以来,相关研讨与座谈会已举办多次,发表论文约30篇,但敦煌哲学目前仍是处于切题、破题阶段。 甘肃省敦煌哲学学会名誉会长...
莫高窟第254窟 南壁前部中层 降魔变 北魏 段文杰先生曾写过《敦煌壁画中的衣冠服饰》与《莫高窟唐代艺术中的服饰》两篇文章,对敦煌石窟中所出现的服饰做了一个总的概括,其中提到了佛教人物服饰。杨鸿先生《试论南北朝前期佛像服饰的主要变化》一文,对南北朝佛像衣着的变化进行了分析,但主要还是针对造像的衣纹、风格进行分析,具体到佛陀衣着的形制并没有非常具体的说明。阎文儒先生在写到关于云冈石窟的研究时...
张大千 摹敦煌壁画原稿 尸毗王本生 敦煌,自汉武帝元鼎六年建郡后,经两汉、三国、两晋数百年的开拓经营,这个丝绸之路上的喉咽重镇,政治稳定,经济繁荣。通过西域传来的佛教和佛教艺术,在这里扎下了根,前秦建元二年(366),沙门乐傅和其后的禅师法良创建了莫高窟第一批洞窟。其后经过北凉、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回鹘、西夏、元等十一个时代,修建洞窟七百余个。 敦煌的标志 ...
记者9日从敦煌研究院获悉,敦煌莫高窟预约参观制自8月1日起已实行一周,预约参观游客量稳步提升。这标志着莫高窟预约系统管理运行通畅,使更多游客体验到预约参观莫高窟的新模式。 据统计,莫高窟单日预约的游客人数从8月1日的3016人提高到8月7日的4202人,其中8月6日预约的游客达5280人,为一周内最多。 敦煌研究院表示,由于莫高窟预约参观制实行伊始,很多游客对预约流程有个适应过程。莫高窟数字展...
2014年7月26日上午,《“丝绸之路万里行”走进敦煌•莫高窟——暨“长安与丝路的对话”之十年后王志再次专访樊锦诗》全媒体采访活动在莫高窟九层楼前隆重举行。中国传媒大学校长助理、著名主持人、丝绸之路万里行签约主持人王志,著名文化学者、书法家肖云儒,著名经济学者张宝通,采访团团长、陕西卫视副总监杨文萌,采访团副团长、光明日报大型活动部主任胡斌,采访团总领队、国旅总社李雷,凿空西域第一人、古丝路使者张...
陕西卫视“丝绸之路万里行”近日到达重要站点——敦煌。在敦煌站,主持人王志相隔十年再次对话樊锦诗,听这位把一生都献给敦煌的学者讲述她对敦煌文物保护的期待。 十年前,王志是央视《面对面》栏目的主持人,采访了各行业许多标杆人物,樊锦诗作为敦煌研究院院长就是其中之一。相隔十年再见面,王志说:“樊先生您一点儿都没变。”樊锦诗说:“没想到你的采访影响力那么大,国内外许多人都提起过那次采访。” ...
陕西卫视“丝绸之路万里行”启动以来,引发了国内各界学者的强烈关注。昨日,记者从节目组了解到,他们车队一行人于26日走到了世界文化宝库――敦煌。这里是丝绸之路的重要站点。主持人王志也在时隔十年后再次与被称为“敦煌女儿”的著名历史学者樊锦诗进行了对话。 节目组向记者介绍,“丝绸之路万里行”全媒体采访团7月19日从西安出发,经过宝鸡、天水、兰州、张掖、嘉峪关后,26日走到了国内段的第7站敦煌,并...
一 从唐代建中二年(781)开始,到大中元年(847)这段时间,西域十八州、安西四镇一直是在吐蕃王朝的统治之下。在这半个多世纪的历史变迁中,敦煌以及西域诸地的佛教艺术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现存吐蕃时代开凿的石窟48个,有40多个洞窟的壁画均与吐蕃画师有关。这些洞窟的营造在继承前代的传统上,又有了新的变化和发展,为敦煌壁画艺术注入了新的内容和形式。例如,第158窟的涅盘窟,337窟的七佛堂...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