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五星出东方利中国”护膊 2014年岁杪,在国家博物馆举办的《丝绸之路》展异常火爆。其中,“五星出东方利中国”织锦护膊引起观众极大兴趣。这件蜀地织锦护膊,为国家一级文物,被列入中国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名单。 时光倒流。1995年10月,中国—日本尼雅遗址学术考察队在新疆和田地区民丰县尼雅遗址一处墓地进行考古发掘。在清理到一个东汉末至魏晋时期的男女合葬墓时,发现了男主人的织锦护膊,...
牡丹江市政府10日正式对外发布,满族古刺绣——“渤海靺鞨绣”已入选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第四批保护名录。 靺鞨绣的刺绣技法起源于唐朝时期的渤海国(公元698—926年)。渤海国以粟末靺鞨族为主体,史称“海东盛国”,手工业与刺绣业十分发达。靺鞨绣作为渤海国“国宝”,除与内陆的官私贸易外,与日本等邻国同样有贸易往来。而满族起源于靺鞨,渤海靺鞨绣也被称为满族古刺绣法,流传至今。 渤海靺鞨绣第四代传承人孙...
腊月二十三,俗称“小年”,传说这日是“灶王爷上天”之日。 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这日是约定俗成的扫除日。 腊月二十五,推磨做豆腐。传说玉帝会下界查访,吃豆腐渣以表清苦。 腊月二十六,杀猪割年肉,以前人们只在一年一度的年节中才能尽情吃肉。 腊月二十七,宰年鸡、赶大集,春节所需物品都在置办之中。 腊月二十八,打糕蒸馍贴花。古人以桃木为辟邪之木,后被红纸代替。 腊月...
《秋郊饮马图》是赵孟頫晚年人物鞍马画的代表作。图中画牧马官驱骏马十数匹驰逐于野水长堤、绿波红树之间。此图布局讲究藏露,中景露地不露天,林木、坡石、人马置于右半部,人马向左方走,把来处藏于画外。左方只露出树干和溪水,把树干和远山远水藏于画外。堤岸、溪水向左方延伸,通过岸上两马的奔逐,点出境外尚有无限景物,画似尽而意未尽。作者将书法用笔融入绘画,人马线描工细劲健,严谨中蕴隽秀;树石、陂陀行笔凝重,苍逸...
秦汉时期,是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时期,也是中国民族艺术风格确立与发展的极为重要的时期。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在政治、文化、经济领域的一系列改革使得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变化。为了宣扬功业,显示王权而进行的艺术活动,在事实上促进了绘画的发展。西汉统治者也同样重视可以为其政治宣传和道德说教服务的绘画,在西汉的武帝、昭帝、宣帝时期,绘画变成了褒奖功臣的有效方式,宫殿壁画建树非凡。东汉...
华夏五千年,中国字画是不间断发展的艺术,现在的中国字画百花齐放,比传统的字画更具有艺术性,已达到一个顶峰。中国字画是世界绘画艺术之林的瑰宝,中国字画和西画相比更具有艺术性。为什么这样说?我们怎样看待自己的国粹呢? 中国字画历史渊源、博大精深,就是用千言万语也无法说清楚什么是中国字画。中国字画是让西方人崇拜的艺术。不说现在的中国字画艺术,就说传统中国字画的特点就比西画更精深神奇。传统的中国字...
1.国画的画种 (1)山水画 山水画是描写山川自然景色为主体的绘画。山水画在魏晋南北朝时期逐渐发展,但仍附属于人物画,作人物画背景的居多,隋唐时始独立,如展子虔的设色山水,五代、北宋时期山水画大兴,作者纷起,如荆浩、李成以及米芾、米友仁的水墨山水,王希孟、赵伯驹、赵伯骕的青绿山水等,南北竞辉,达到高峰。从此,山水画成为中国画中的一大画种。元代山水画趋向写意,侧重笔墨神韵,开创新风。...
以传统中国画的历史分期而论,晋唐是古代人物画的高峰,嗣后的画家无论宋元明清,无不对晋唐大家顾恺之、吴道子、周等俯首称臣;宋元是山水画的高峰,明清画山水的无不崇尚宋元;而明清则是花鸟画的高峰,徐渭、八大、吴昌硕这些大师,曾引来多少画家顶礼膜拜。以上三个时期若以笔墨特性来区分,正体现了从工笔、到小写意,再到大写意这个历程。而这一大的发展趋势,竟与书法的发展由篆隶楷而行而草的趋向是一致的,只不过书法的...
鸟语花香作为大自然中美的对象,早在三代上古,诗人六义,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而绘事之妙,亦相继寓兴于此,与诗人相为表里。据文献记载,六朝时的顾景秀,刘胤祖皆精于蝉雀,笔迹谨细,赋彩新丽,形象微妙,是花鸟画之蓓蕾初萌,至唐代薛稷的画稿,冯绍正的画鸡,姜皎的画鹰,均有名于时,大略以工笔设色的画法写生逼真,中唐以后,花鸟画正式独立成科,可以作为标志的便是边鸾,于锡,梁广等一大批花鸟画家的涌现。其中的边鸾的...
印章是取信于人的重要证明。印章分为书画家本人所用印章和收藏家所钤收藏印章两种。书画家本人在作品上钤印,是随着名款的被普遍使用而渐渐普及起来的。书画家在完成作品后,除了签名外还要加钤印章,以表示是自己所作。这种情况大约始于五代的李煜时。米芾《画史》记述:“‘锦锋白莲居士’,又称‘钟锋隐者’,皆重光画自题号,意是钟山隐居耳。每自画,必自题曰‘钟隐’,上著‘内殿图书之印’及押用‘内合同集贤院’黑印,有此...
古旧书业的存在,不仅仅让人缅怀往日文化、追索历史故迹,更有功于人类知识成果的流转和传播,为人们的著述、藏书乃至古旧书刊的拍卖活动提供资源。遗憾的是,在历尽百余年的沧桑之后,如今竟走到了以中国书店为标志的整个行业的式微凋零,怎不令当代有识之士,尤其是爱书人群郁闷、焦虑乃至愤懑呢?上月25日《中华读书报》第2版头条就刊登了天津一位七旬老人有关“办一个全国旧书市”的呼吁,其实这位爱好旧书收藏的老人家,是...
牡丹江市政府10日正式对外发布,满族古刺绣——“渤海靺鞨绣”已入选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第四批保护名录。 靺鞨绣的刺绣技法起源于唐朝时期的渤海国(公元698—926年)。渤海国以粟末靺鞨族为主体,史称“海东盛国”,手工业与刺绣业十分发达。靺鞨绣作为渤海国“国宝”,除与内陆的官私贸易外,与日本等邻国同样有贸易往来。而满族起源于靺鞨,渤海靺鞨绣也被称为满族古刺绣法,流传至今。 渤海靺鞨绣第...
为配合中国共产党西安地方历史的宣传普及,市委党史研究室在西安党史一卷的基础上编辑出版了《中国共产党西安史话》通俗读本。该书采用章回体的编写手法,全书共分三十回,以慈禧西行、雁塔结盟、西安起义、党团建立、二虎守城、中山军校、东索惨案、西安救亡、红军过境、西安事变、日机轰炸、解放西安等重大事件为线索,以史为据,以话带史,辅以200余幅珍贵历史照片,清晰地勾勒出西安地方党组织的诞生、发展、壮大过程,反映...
《中国稀见史料》第一辑限印150套,由厦门出版社历经5年策划组稿,共收集了海内外稀见史料79 种,明代史料8种,清代史料42种,民国史料29种。 《中国稀见史料》作者、著名历史学家、杂文家王春瑜介绍,此丛书共涉及海内外图书馆和民间秘藏的孤本、稿本、秘不示人的官府档案、私人日记、笔记、文集、家谱、唱本、歌曲集、科举图书、簿记、政商民间实用图书、秘密社会会簿、名人手迹、外交文件、日历、医药等多...
奇石在中国五千年文化史中占有重要的位置,赏石文化则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精彩的一页,而“灵璧奇石”更是赏石文化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作为国内四大名石之一,在藏石、赏石界无人不知。 灵璧石因产于灵璧而得名。灵璧石品种多、数量大、品位高,质地绝佳、色彩古朴、声音清越、纹理独特,以瘦、皱、漏、透和形、质、色、纹、声等而名扬天下。历史上的帝王将相、豪商巨贾视若珍宝,又因为其形态多样、斑斓、音质和美,且与...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