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据中国之声《央广新闻》10时38分报道,自1941年“北京人”头盖骨在太平洋战争中遗失,至今已有68年。近日,一直追踪“北京人”头盖骨下落的学者李树喜透露,有关方面始终关注沉没在福建牛山岛以东海域的阿波丸号,然而,1977年我国曾打捞日本沉船阿波丸号,并没有发现北京人头盖骨的线索。目前,对阿波丸号的打捞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地筹备,世纪谜团有望揭晓。我们现...
日前,出土于宁波和义路的南宋古沉船,在历经千年沧桑,见证“海上丝绸之路”的辉煌之后,永久地停泊在了宁波博物馆。 发掘——千年沉船初现容貌 2003年10月,在和义大道建设工程抢救性考古发掘过程中,考古人员在战船街北部、和义门瓮城基址南侧发现了这艘南宋古沉船,沉船距地表1.5米,船头朝西、微翘,可以看出是顺着原先的江滩方向搁置的。从该船的结构和规模来看,这是一艘可航行于近...
记者从海南省博物馆获悉,1.1万件西沙华光礁沉船文物在广东阳江的中国国家博物馆水下考古科研与培训基地,历经2年时间的科学脱盐脱水处理完成基本修复后,于5日晚安全运抵省博物馆,该馆计划将这批珍贵的文物放在省博物馆二期工程完工后展出。 据省博物馆保管部主任高文杰介绍,有关人员护送文物5日早晨8点多由阳江出发,晚上6点50分由海安登上粤海铁路轮渡船,晚上9点多抵达省博。这些文物在阳江经过了初步的修复,...
海南华光礁1号沉船遗址捞出万件文物 南海网 资料图片 海南省博物馆工作人员正在包装西沙华光礁Ⅰ号沉船文物。黄晶/摄 昨天早8时,满载1.1万件西沙华光礁Ⅰ号沉船出水文物的大型集装箱运输车,驶离位于广东阳江的中国国家博物馆水下考古科研与培训基地,安全运抵海南省博物馆。 2007年,中国国家博物馆、海南省文体厅等单位联合在西沙华光礁发掘一艘沉睡海底800多年的南宋沉船,共计出水1.1万件珍...
日前,由中共西沙工委、中国国家博物馆水下考古中心和省文体厅联合组织实施的历时20天的西沙群岛海下搜寻文物普查结束,新发现5处水下遗物分布点、7处水下沉船遗址。 据悉,水下文物普查是中国第三次文物普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此次西沙水下文物普查共有来自北京、广东、福建、海南等地的15名水下考古队员,他们依次对西沙永兴岛、石岛、东岛、浪花礁、玉琢礁、晋卿岛、七连屿等水域进行调查,采用磁力仪、GPS定位仪...
记者一日从海南省文体厅文物保护管理办公室获悉,由中共西沙工委、中国国家博物馆水下考古中心、海南省文化广电出版体育厅联合组织实施的西沙群岛水下文物普查已于五月三十日结束,历时二十天的海下搜寻,新发现五处水下遗物分布点、七处水下沉船遗址。 水下文物普查是中国第三次文物普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二00九年度西沙水下考古队队长、海南省文体厅文物保护管理办公室副主任王亦平介绍,此次西沙水下文物普查,有来自北...
□文/图杜文(西安碑林博物馆馆员) 惊世发现:“黑石号”成功落岸 随着我国水下考古步伐的加快,福建平潭“碗礁一号”、西沙华光礁等沉船遗迹不断面世,2007年12月22日,沉入广东阳江海域800多年的南宋沉船“南海一号”打捞出水使各界对海底古船和出水文物产生了极度的好奇。1998年德国海底寻宝者在印尼勿里洞岛海域曾发现过一艘...
磁灶窑出产的小口瓶 德化窑生产的瓷瓶 水下考古人员正对沉船船体拍照记录 历时两年多,西沙“华光礁1号”沉船打捞工程近日全部完成,511块船模板已运至海南省博物馆。考古人员发现,它的制造材料、工艺构造,与上世纪70年代泉州后渚港发掘的古沉船十分相似。 因无确切实物资料和文字记载,尚无法断定沉船就是泉州制造。但“华光礁1号”近万件文物...
海南省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小心翼翼地把西沙古船船体放入排盐池。记者林萌 摄 备受关注的西沙华光礁Ⅰ号南宋沉船在完成去霉处理后,正式转入脱盐阶段,保护与复原工作由此正式展开。 省文管办副主任王亦平介绍,西沙华光礁Ⅰ号南宋沉船保护历经脱盐—脱水—复原三大步骤,计划用3年至5年的时间完成全部修复工作,使人们一睹南宋沉船的风采。 据了解,西沙华光礁Ⅰ号南宋沉船的船体构件总共511块,包括船体龙骨、肋骨、...
我省完成“西沙华光礁I号沉船遗址水下考古发掘” 近万件宋代文物出水主要是瓷器 记者昨日从省博物馆获悉,持续两年时间的“西沙华光礁I号沉船遗址水下考古发掘”日前全面结束。据悉,由于该考古项目特别重大,我省文物管理部门将上报国家博物馆,专门成立研究小组对西沙华光礁I号古沉船万件出水文物和船板等进行研究整理。 据省博物馆有关负责人介绍,此次正式发掘出...
经历了45天的艰苦水下作业,一艘在西沙沉睡了800多年的宋代古沉船终于浮出水面。中国西沙考古工作队日前将“华光礁I号”南宋古沉船水下拆解为511块船板,全部发掘出水,这是我国最完整的一次水下考古发掘,填补了中国水下考古领域的一个空白。 -历经十年三次发掘 位于西沙群岛华光礁内侧的“华光礁I号”南宋古沉船发现于上世纪90年代,是中国目前在远海海域发...
水下考古队员手执铅笔,在特制的硫酸纸上绘图 青白瓷篾纹钵 青白瓷划花小碗 西沙华光礁Ⅰ号古船苏醒 中国水下考古发掘最完整的一次 华光礁位于西沙群岛永乐群岛南部。“华光礁Ⅰ号”1996年被海南渔民潜水捕鱼时发现。 “南海一号沉船打捞是一项工程,由广东打捞局负责,中国水下考古队员并未过多参与,因而它并不是一项完整的水下考古发掘,船体至今封存在...
考古队员对华光礁Ⅰ号船板进行水下绘图。本栏图片由中国西沙水下考古队提供 沉睡海底800多年的南宋沉船——西沙华光礁Ⅰ号的遗存船板,28日中午12时30分运抵琼海市潭门港。这标志着西沙华光礁Ⅰ号沉船成功打捞上岸,也填补了中国水下考古的一项空白。 省文体厅厅长范晓军说,南海是我国古代水上丝绸之路的主要海域,水下文化遗产极其丰富。西沙华光礁Ⅰ号沉船日后的保护、修复、展示全部在省博物馆进行。目前规划中...
1771年9月5日,满载着珍贵瓷器、黄金白银、名画艺术品的“玛丽亚夫人”号纵帆船从荷兰阿姆斯特丹的港口驶出。然而,一场突如其来的海上风暴让“玛丽亚夫人”号没能抵达她的目的地圣彼得堡,这些原本应成为俄国女沙皇叶卡捷琳娜二世值得炫耀的财富,至今仍埋藏在茫茫大海深处。11月18日,俄罗斯“国家文化和历史贵重物品救援基金”组织说,俄罗...
瑞典在马来西亚成立的南海海洋考古公司与马来西亚合作伙伴合作,4日开始在吉隆坡展示和销售其自1990年以来从南中国海10艘沉船中打捞上来的部分瓷器和陶器。 据这家公司介绍,此次展销的瓷器和陶器绝大多数来自中国,其中有宋朝、明朝和清朝的瓷、陶器共1200多件,主要是青花瓷,还有一些是用打捞上来的瓷器碎片制作的挂件和装饰品。展销物品每件价格不等,最低的价格只有50林吉特(约14.7美元),价格最高的为...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