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印第安纳大学提供的残骸水下照片 加勒比海盗传奇人物威廉·基德船长的故事最近得到了新的印证。美国考古人员13日宣布,他们在加勒比海一座小岛附近海域发现了一艘可能是基德船长俘获后遗弃的船只残骸。 沉睡300年 美国印第安纳大学海下考古队13日发表报告说,他们在多米尼加共和国圣卡塔利娜岛海岸附近水下约3米处发现一艘沉船残骸,它可能是基德船长1699年抛弃的“基达”...
福建平潭大练海域元代沉船水下发掘工作日前结束。此次历时一个多月的考古工作,共发掘出水500余件元代晚期浙江龙泉窑青瓷。 福建博物院考古研究所所长栗建安介绍说:本次出水的完整瓷器有100多件,能够复原的还有400多件,加上去年采集的300多件,这艘沉船共出水800多件瓷器。这些文物经初步鉴定,属于元代晚期浙江龙泉窑青瓷,是当时作为商品销往东南亚和西亚地区的。 栗建安说,本次出水文物数量最多的是青...
风浪撞击码头,卷起10多米高的浪花 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游客通道正在搭建,本月10日将完工 “水晶宫”已具备古船进馆条件 游客通道本月10日将完工 针对大风浪突击建设登陆码头 距本月24日“南海Ⅰ号”出水还有半个月,目前打捞“南海Ⅰ号”各方面工作已准备就绪。记者昨天在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看到,五环相扣的博...
风浪撞击码头,卷起10多米高的浪花 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游客通道正在搭建,本月10日将完工 距本月24日“南海一号”出水还有半个月,目前打捞“南海一号”各方面工作已准备就绪。记者昨天在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看到,五环相扣的博物馆已全部封顶,“水晶宫”已具备“南海一号”入宫的条件,游客通道正在搭建...
由中国国家博物馆水下考古研究中心、福建博物院考古研究所、福州市文物考古工作队等单位联合组成的平潭大练岛元代沉船遗址水下考古发掘队,目前正在展开水下考古发掘工作。 据介绍,水下考古发掘主要工作,是对散落在发掘海域水下沉船遗物表面进行全面清理、抽砂和揭露,对抽砂发现的成堆遗物和船体遗迹做好测量记录,并发掘出水部分水下文物进行研究记录。同时,继续在船体遗迹的周边扩大搜索范围,以寻找船体的其余部分遗骸和...
日前,在设在舟山册子岛的考古队驻地内,队员们正认真地分析探讨声纳的轨迹,对声纳传回的信息进行深入的研究。考古队队长林国聪告诉笔者,水下考古队今年的考古工作已经基本结束,现在正为明年的水下考古工作做准备。 据介绍,有关部门统计,在我国茫茫海域中,静卧着2000至3000艘沉船,以宋元船只居多。在考古部门通过调查绘制出的一份浙东“海底藏宝图”中,37处可能存在沉船的海域被做了...
考古队员收回投放在海中的声呐 “这是浙东沿海水下文物普查的第一站,主要任务是摸清水下‘家底’,目前我们已发现了10余处水下疑点,其中可能包括古沉船、古城堡、单体文物、现代战舰。”昨日,水下考古队执行队长林国聪以这句话归纳他们第一阶段的考古成果。记者昨日也跟随考古队出海,亲历充满神秘感的水下考古作业。 此次考古意义重大 浙东沿海水下文物普查工作...
遥控潜艇拍下的沉船照片 近日,瑞典探险队在瑞士东南海岸发现了17世纪的沉船残骸。瑞典电台计划将此拍成一个探险节目。(东方IC) 据国外媒体报道,科学家在波罗的海发现了一艘几乎保存完好的沉船,通过研究,它的年代应该是17世纪。这艘沉船是在一个摄制组在拍摄一部水下纪录片系列时发现的。 公共服务瑞典电视台表示,这艘失事船只可能与著名的“瓦萨”号军舰属于同一时...
持续两个月之久的“南海一号”穿梁工程今天全部完成。预计“南海一号”将于十二月中下旬打捞出水,并入住“水晶宫”。 据此间媒体报道,今天上午十一点三十六分,第三十六根也是最后一根底梁成功穿过“南海一号”的沉井。承担打捞工程的交通部广州打捞局现场监测显示,全部底梁都已到达指定位置。今天下午,工程人员开始对底...
受突变恶劣天气的影响,中国水下考古队对平潭大练海域的古沉船挖掘工作无法全面展开。据悉,目前考古队员发现沉船的遗址范围很大,专家分析可能是该船触礁沉没时,船员自己抛掷下的。 受恶劣天气影响,昨日沉船周围海域水流变得湍急,水质浑浊,能见度极低,加上沉船周围暗礁众多,考古队员无法下海继续工作。目前他们正紧张地测试相关器械,等待天气转好,再展开挖掘。 据介绍,经过前几天的下水勘查,考古队员发现,沉船的...
10月31日拍摄的打捞出水的元代龙泉窑青瓷 当日,考古工作人员在东海福建平潭大练海域古沉船遗址进行水下清淤测量时,打捞出水了5件元代龙泉窑青瓷,它们均为当时专供出口的生活用瓷器。如果天气适宜,大练海域古沉船遗址正式的水下考古和大规模打捞工作将于11月全面展开。
船上站着几位边防官兵 平潭大练海域元代古沉船文物开始打捞。记者29日前往沉船遗址,开始了为期两天的考古探秘。至昨日,已打捞上来2只完整的圆盘。 这是继2005年国家文物局组织打捞平潭“碗礁一号”沉船文物之后,又一次较大规模的水下文物考古和打捞工作。 据介绍,国家博物馆水下文物考古研究中心30多名考古队员进驻距沉船遗址不远的屿头岛。考虑到天气和海况等因素,打捞工作将持续...
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建成后效果图 资料图片:打捞后,“南海I号”将被安置于由广东省政府直接拨款1.6亿元建造的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水晶宫”内。 宋代古沉船“南海I号”,有望在11月打捞出水。专门为展览古沉船修建的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已基本完成主体施工,具备了让“南海I号”入馆的条件。 ...
考古专家在青岛胶南海域发现“宝藏”。日前,考古专家在胶南市琅琊镇辖区海域发现了一艘400多年前满载景德镇瓷器和其他生活用品的沉船。考古队从琅琊镇一带的水文状况和现场遗迹分析,当时船是重重地撞在礁石上翻沉的,从“凝结”在一起的青花瓷碗和铁锅可以知道,这是一艘运送瓷器和铁器的商船。 据山东省考古所考古处副处长邱玉胜介绍,他们首先用旁测声呐进行大范围探测...
“南海Ⅱ号”船上及四周约有瓷器上万件 从发现之时起,“南海Ⅱ号”一直让人们充满期待 沉睡海底400年古船揭秘在即 转眼已到十月,曾被热捧一时、且有媒体报道称可能在今年10月打捞出水的“南海Ⅱ号”古沉船究竟情况如何?记者日前赴汕头市南澳岛一探虚实,有知情人士告知,曾经在沉船现场打捞的船只和考古人员已...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