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商 商后期 (约公元前14——前11世纪) 蒸食器 1976年河南省安阳市殷墟妇好墓出土 通高68厘米、长103.7厘米、宽27厘米,甑高26.2厘米、口径33厘米、底径15厘米、重138.2千克 该甗由并列的三个大圆甑和一长方形承甑器组成。甑为圆形敞口,敛腹,腹两侧有牛首半圆形耳。腹底内凹,有三扇形孔。口沿下以雷纹为地,饰由二夔纹相对组成的纹带,以扉棱相间隔,夔身上下饰以...
汉 西汉 医疗器具 1968年河北省满城县刘胜墓出土 口径27.6厘米、高8.3厘米、底径14厘米 此盆敞口、沿外折,浅折腹,假圈足。口部和底部各有一处修补,系用铜钉铆合。在口沿上两处、器壁上一处刻“医工”字样。其外壁距口沿3厘米以下铜色较黑,可能是隔水蒸药用所致。 出土的汉代医疗器具多为青铜制品,与《治百病方》提到的药物要用青铜器冶合的要求相符。古代医者通称为“医工...
商 公元前14-前11世纪 盛酒器或温酒器 1976年河南省安阳市殷废墟妇好墓出土 通高67厘米,足高25厘米,重18.45千克 妇好墓同出3件大方斝,形制、花纹基本相同,底里中部均有“妇好”2字铭文。商代早期斝口外侈,颈和腹多为分段式,两柱较短小,平底,锥足中空外撇。商代后期则双柱明显加高,还流行腹部不分档和突底,三足也有所提高,除锥足外还有“丁”字形足。商周之际多为兽蹄...
汉 西汉 佩饰物 1980年吉林省榆树县老河深出土 长11.3厘米、宽7.2厘米 此牌饰正面铸出一形如飞马的神兽,神兽吻部有弯角上翘,昂首扬尾,四蹄腾空,双翼伸展,作奔腾飞翔状。《魏书·序记》云:拓跋鲜卑从今天大兴安岭北部即所谓大鲜卑山南迁时,“山高谷深,九难八阻,于是欲止。有神兽,其形似马,其声类牛,先行导引,历年乃出”。据研究,牌饰上的神兽正是按照这一神话传说设计的。值...
汉 西汉 皮腰带上的一种铰具 1956年辽宁省西丰县西岔沟出土 长11.1厘米、宽8.4厘米 此铜牌上饰骑马武士的图案,反映了游牧民族的生活方式和文化面貌。中国古代把北方的带牧民族统称为胡,西丰西岔沟地处匈奴活动区之东,铜牌属于东胡族遗物。
汉 西汉 服饰品 1956年辽宁省西丰县西岔沟出土 长6.5厘米、宽4.3厘米 马是北方游牧民族赖以生存的牧畜,在其狩猎和畜牧业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也是他们装饰艺术中最喜爱的纹样。这件铜饰作卧马状,为东胡族遗物。
汉 东汉 车饰 1967年河北省张家口市出土 高7.7厘米 东汉初年,匈奴族分裂为南、北两部分。北匈奴雄据漠北,坚持与汉朝为敌,后在东汉军队的强大攻势下远遁西逃,从此在中国古代史上消失。南匈奴则入居边郡,成为汉帝国境内的一个少数民族。这件铜饰,作双羊伫立状,羊首低俯,双目圆睁,长角盘曲,短尾上翘,显得活泼可爱,为南匈奴遗物。
汉 西汉 佩饰物 1987年宁夏同心倒墩子出土 长9.8厘米,宽4.9厘米 此牌饰透雕两头仿佛正在啃食牧草的骆驼,驼头上方饰两个兽头。 牌饰在内蒙古察右后旗二兰虎沟、辽宁西丰西岔沟和陕西长安客省庄等地墓葬中都曾发现过,是皮带上的重要装饰。一般讲,浮雕牌饰是利用背面的纽固定在皮带上,而透雕牌饰则是利用透孔穿皮条加以固定。出土此牌饰的同心县为西汉时期安置匈奴降人的安定郡属...
唐 照用面具 1956年河南省陕县唐墓出土 直径21厘米 瑞兽为高浮雕,偏外近中处有一高竖的圈档将镜背分为内外两区,边缘亦高竖缘。内区各种姿势的瑞兽在葡萄曼枝间绕伏兽钮奔驰。外区葡萄曼枝、飞禽、走兽、蜂蝶相间。边缘饰一周花瓣纹。柔长的枝条、舒展的花叶、丰硕的果实、生动的瑞兽与纷飞的禽鸟蜂蝶构成一幅富有魅力的图案。 瑞兽葡萄镜主要流行在唐高宗、武则天时期。然此类镜叫法颇...
新石器 新石器时代后期 距今约5000年,马家窑文化类型 1975年甘肃东乡林家出土 长12.5厘米,宽2.4厘米 这是迄今为止中国发现的时代最早的一件青铜器,为单范铸成。这件青铜刀属于马家窑文化马家窑类型,文化层经碳十四年代测定约在公元前3280年至公元前2740年之间,是迄今中国发现最早的青铜器。 这件青铜刀由单范铸成,弓背,微弧刃,短柄,保存完整。青铜一般是铜与锡、铅...
清 陈设品 高14.2厘米、口径31.7厘米、底任19.8厘米 铜胎画珐琅器是以铜做出器胎,然后把珐琅质釉料填画在器物表面。铜胎画珐琅工艺在清代康熙、雍正、乾隆三朝获空前发展。这件铜胎画珐琅花盆,饰以蝙蝠、莲花纹饰。蝠莲纹是中国传统的吉祥纹饰之一。汉字中蝙蝠的“蝠”与幸福的“福”谐音,出淤泥而不染的莲花是花中的君子,“莲”又与连绵不断的“连”谐音,因而蝠莲纹就寓意幸福相连。
汉 新朝 铸钱范型 长9.1厘米、宽7.4厘米 始建国二年(公元10年),王莽进行第三次货币改革,实行包含二十八品的宝货制。所谓二十八品,包括泉货六品、贝货五品、龟宝四品和布货十品等,“大布黄千”属于布货十品。这次币制改革极端混乱,激起人民的强烈抵制,私下用五铢钱进行贸易。王莽降诏禁止,重罚使用五铢钱的人,自公卿大夫至庶民百姓,获罪的不可胜数。王莽被迫于同年废除宝货制,仍然通行“...
汉 新朝 量器 通长23.92厘米、高11厘米、容积1940毫升 此器上下边缘刻篆书铭文,外壁漆画黍、麦、豆、禾、麻纹。据铭文可知,此器铸造于王莽始建国元年(公元9年)。此方斗前外壁铸凸起凤纹。左壁有禾、麻,右壁有麦、豆,后壁柄下有黍等图形,可能均为漆绘。图形下底边分刻篆书“嘉禾”、“嘉麻”、“嘉豆”、“嘉麦”、“嘉黍”等字。方斗上口横刻篆书铭文:“律量斗,方六寸,深四寸五分,积...
汉 新朝 衡器 1927年甘肃省定西县秤钩驿出土 外径28.05厘米、孔径9.6厘米、重29.95千克 此器铸造于始建国元年(公元9年)。此权为扁平环状,上刻“律石权,重四钧”六字和王莽诏书“黄帝初祖……同律度量衡……初班天下,万国永遵……”等八十一字。以自铭折算,每斤合249.6克。王莽时期的青铜环权先后在甘肃定西秤钩驿、四川成都天回公社和湖北枝江出土过,它们的单位量值是...
汉 新朝 量器 传河南省中牟县出土 高26.1厘米、口径32.8厘米 器身刻篆书81宇铭文,记载王莽在全国范围内颁布标准度量衡器的史实。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