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满族历史悠久,文化发达。其服饰高雅华丽,在我国民族服饰文化中独树一帜,历史上曾对我国的服饰发展有过很大影响。 满族先民生活在白山黑水之间,为长期适应寒冷气候而选择了包暖性较好的袍装作为日常服饰。在明朝中期满族吸收中原汉族的袄式服装,改进成具有其民族特色的“旗装”也称“旗袍”。清朝建立后由于满族贵族统治者的强制性推广,旗装在全国通行,但很快与汉族传统...
土族聚居地区地处青藏高原东北部,全境分山区、浅山区和川水区三种地形。北部山区森林密茂,有广袤的草山牧场。南部浅山,河川交错,气候温暖,遍布良田园林,盛产蔬菜瓜果。 土族是本民族的自称。因地区不同,还有“蒙古尔”、“察罕蒙古”、“土昆”、“土户家”等多种他称。土族的远祖,可追溯到南北朝时期的“...
锡伯族的早期服饰衣料是以鹿、犴等兽皮为主,比较注重防寒保暖功能。 锡伯人的长袍,系大半截的长袍,底边在膝下半尺许,袖口为马蹄形,可以卷上,可以放下,下身穿的长裤,外加“套裤”(只有两条裤腿,没有裤裆和后腰),春秋穿的是“夹套裤”,冬季则穿“棉套裤”。 清代,锡伯族男子服装喜用青、灰、兰、棕等颜色,服饰与满族旗装样式基本相同...
保安族早期与蒙古族相邻而居,服饰也基本上与蒙古族相同。男女冬季多穿长皮袍,戴各式皮帽,夏秋则穿夹袄,戴白羊毛毡制的喇叭形高筒帽。男女均系各色鲜艳的丝绸腰带,并带有小装饰物。元朝后期,因受藏、土族的影响,保安族男女在春、夏、秋三季均穿长衫,戴礼帽。有的男子还穿高领的白色短褂,外套黑色的坎肩;女子服饰色彩比较鲜艳,脚穿绣花鞋,这期间的服饰兼有藏、土族服饰特点。清朝咸丰、同治年间,保安人迁徙到今甘肃积石...
布朗族分布在云南省西部沿澜沧江中下游两侧的山岳地带。其中近3万人较集中地聚居于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海县边沿一线的布朗山、西定、巴达、打洛等山区,景洪市、勐腊县的山区亦有少数分布。其余分布在双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县以及保山、镇康、云县、永德、耿马、澜沧、墨江等市县。双江县的布朗族主要聚居在大文乡大忙蚌、胖品,邦丙乡大南直、令地、忙应,沙河乡的小邦协,勐库镇有少量散居。布朗族约85000人,主要...
高山族的服饰有追求多样化的色彩和偏向明丽华美的风格。 各个地区高山族人的服饰有所差别,除排湾人外,其他地区头领与人民的服饰没有很大的差别,泰雅人和塞夏人上身穿着披肩、背心和胸襟,下身着裤,裹有腿布。 服装样式男女不同,多用麻布和棉布制成。 布农人和曹人有头布、皮坎肩、胸巾、肚套、裹腿布等,妇女还有短上衣和长裤。排湾男子有和汉族马褂相似的短上衣,妇女有长衫和围裙。 阿美人男子有长袖短襟小上衣...
有关土家族的历史,早在宋代就有文献记载,但在这个时期及宋以前,所有文献都未专一谈及土家族的服饰。直到清代,土家族服饰才正式载入了文献。当土家族先民处于原始部落时代,还不懂得纺纱织布,只能自穿树叶草根、兽皮之类的东西,这在古老的歌舞《毛古斯》及《摆手舞》中,就曾出现过稻草毛人与身披土花被面的形象。五代开平年间,江西汉人酋豪彭王咸归楚,封为溪州刺史,带了所部及工匠千余人进入土家族聚居地区,从而开始出现...
佤族的服饰,各地差异很大。据说,佤族的纺织已有200年的历史。那时仅有麻布、木棉布做成的一块遮羞布或短裙。他们普遍穿上衣裙,是近一百多年的事。佤山边缘区(即沧源大部、耿马、双江、澜沧、孟连以及西双版纳的佤族)、镇康地区(即镇康、永德、景东等地的佤族)则更早一些。 佤族的传统服饰,以黑色为基调,以自制土布为衣裤的布料。如妇女下裙,多用黑、红、蓝、紫、黄或白的彩线,混纺成条纹花粗布,单幅围裹。不论男...
白族的服饰有一个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并在其中形成了自己的民族特色。 秦汉至南北朝时期,白族先民以滇池为中心的滇僰人“头饰羽翎”。在晋宁石寨山出土的青铜器舞蹈图像中,舞者全戴羽冠,顶插长翎,上身裸露,下着兽皮羽毛带状裙。洱海地区,唐初白族先民之一的西洱蛮,男女以毡皮为披,女子絁布为裙,男女赤脚。《云南志》卷五云:“东有白蛮,丈夫妇人以白缯为衣,下不过膝。R...
独龙族是云南特有民族中人口最少的民族,主要聚居在云南省怒江州的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独龙江河谷地带,一部分散居在怒江峡谷和维西县。有关独龙族的史料中文献记载较少。元代史籍中称为“撬”,清代以后称为“俅人”,他称“俅帕”、“洛”、“曲洛”等。独龙族没有文字,常用刻木记事方法进行通信联...
近日,主题为“儿童的服饰成人的镜子”的亚洲儿童服饰展正在巴黎16区的吉梅博物馆举行。展出的展品均来自法国已故亚洲服饰专家克里希纳·里布女士的私人收藏。 (1)1月10日,一名参观者在法国巴黎吉梅博物馆举行的亚洲儿童服饰展上参观。 (2)1月10日,人们在法国巴黎吉梅博物馆举行的亚洲儿童服饰展上参观。 (3)1月10日,人们在法国巴黎吉梅博物...
金秋十月,06上海时装周再度拉开帷幕。今年时装周的主题是“缔结多元时尚,引领和谐生活”。在一如既往上演国际时尚大秀的同时,今年的上海时装周与上海艺术研究所联手策划,隆重推出“锦绣文章 华服霓裳——中国服饰文化展”活动。此次活动旨在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展示中国传统服饰和织绣纹样,以形象、生动的形式,通过上海时装周这个专业化、时尚化平台,让世界了解...
塔塔尔族的服饰十分别致。无论男女老幼,通常都喜欢穿一种宽袖、竖领、对襟的白色绣花衬衣,在衬衣的领口、袖口、胸前大都绣着十字形、菱形等几何图案花纹,色彩和谐、美观。在白色衬衣外,再套一件齐腰短背心。这种黑白两色的强烈反差搭配,在男子的服饰上更为普遍。男子除了衣服是这样,头上也多戴黑白两色的绣花小帽。冬季则戴一种用羊羔皮做的蓝色卷毛皮帽,下穿宽裆紧身黑裤,脚蹬长筒皮靴,外套毛皮大氅,腰束皮带,显得威武...
基诺族服饰简单古朴,他们喜欢穿自织的带有蓝、红、黑色彩条的土布衣服。基诺族男子穿宽裤和无领对襟白外衣。女子上着绣有各色图案的白色背心,外罩无领长袖外衣,下穿黑色红边的合缝裙子,身背大麻布袋。基诺族崇拜太阳,日月花饰就是基诺族人民审美心理的历史积淀,它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基诺族人数虽少,但在服饰上是一个很有特点的民族。在一般民族的服饰中,往往女子服饰比男子服饰丰富,但基诺族却恰恰相反。 基诺...
1990年,阿昌族共有27708人,主要分布在云南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境内,其中80%以上降居在陇川县的户撒、腊撒和梁河县的遮岛、大厂。也有少数散居于玉溪、楚雄和西双版纳等地区。据史载,阿昌族是云南境内较早的土著居民之一,早期居住在滇西北的金沙江、澜沧江和怒江流域一带,以后向西南迁徙,定居于今在较为集中的户撒、腊撒聚居区,因而在服饰和社会风俗等方面都保留着许多传统的民族特点。 腊撒地区阿昌族的衣...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