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甘肃马鬃山玉矿遗址 中国最古老的玉矿遗址 马鬃山玉矿遗址位于甘肃肃北县,初步确定年代为战国至汉代,是中国已发现的最古老的玉矿遗存。据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业务办公室主任陈国科介绍,其中的径保尔草场玉矿遗址中,首次发现作为拣选玉料作坊的半地穴房址、玉矿周围的防御型建筑,以及地面式石围墙作坊。出土的大量玉器废料、玉料石皮等遗物,展示了当时的玉矿布局结构及生产与组织情况。这是目前唯一由采矿...
针对石窟文物退化的不可逆转性,甘肃今年开始对其境内麦积山石窟、仙人崖石窟、云崖寺石窟、木梯寺石窟和天梯山石窟进行数字化处理。“莫高窟的数字化对甘肃乃至全国石窟文物的数字化进程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针对石窟文物退化的不可逆转性,甘肃今年开始对其境内麦积山石窟、仙人崖石窟、云崖寺石窟、木梯寺石窟和天梯山石窟进行数字化处理。拥有了“数字化档案”的这些濒危珍贵石窟将得到永久保存。 甘肃省文物...
针对石窟文物退化的不可逆转性,按照国家文物局的部署,甘肃今年开始对其境内麦积山石窟等5处珍贵石窟进行数字化处理,使这些石窟的珍贵文物能以数字化的形式得到永久保存。 甘肃省文物局介绍,数字化从技术层面讲就是文物信息收集的过程,经过对石窟文物详细的调查测绘,采用三维激光扫描的方法,保存相对精准的主要信息。“保存这些文物的信息也就保护了这些文物的价值。” 按照国家文物局部署,甘肃首批试点建设数字化档...
甘肃省社会科学院8日发布《甘肃文化发展分析与预测(2015)》蓝皮书披露,2014年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推动甘肃民族文化的建设,少数民族文化遗产挖掘和文物保护工作快速推进。 蓝皮书中指出,2014年甘肃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和古镇保护工作进展顺利,有87个少数民族特色村寨进入国家保护与发展试点村项目库。在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中,大力恢复少数民族历史文化风貌,得到当地少数民族的支持。 ...
(2008年4月11日甘肃省人民政府第3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 2008年4月18日甘肃省人民政府令第45号公布 自2008年8月1日起施行) 第一条 为有效防范文物重大安全事故发生,严肃追究文物重大安全事故的行政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和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所称文物重大安全事故是指: (一)省内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发生被...
针对石窟文物退化的不可逆转性,甘肃今年开始对其境内麦积山石窟、仙人崖石窟、云崖寺石窟、木梯寺石窟和天梯山石窟进行数字化处理。拥有了“数字化档案”的这些濒危珍贵石窟将得到永久保存。 甘肃省文物局文物保护处负责人王旭6日向中新社记者坦承,石窟文物主要是保存时间已经非常久远的壁画和塑像,现存的东西已经不多。同时这类文物相对比较脆弱,且其存在的病害和问题基本是不可逆转的,要想通过技术手段等措施使它...
董事长助理余馥向刘瀚锴一行介绍兰州新区综合市场规划图 新年伊始,应甘肃盛鑫投资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董事长助理余馥的邀请,我国著名社会活动家、央视著名主持人毕福剑外事助理、白俄罗斯文化联盟中国首席代表刘瀚锴;中华志愿者杂志副主编、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财经频道主编、中央党校国宝书画研究院常务副秘书长许顺喜等应邀到甘肃盛鑫进行文化交流。 刘瀚锴向董事长余文秀赠送著名书法家刘俊《中国梦》作品 元月五...
12月30日,甘肃省文物局公布了甘肃省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共59处)保护范围。 在公布的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名单中,其中古遗址(22处),古墓葬(6处),古建筑(20处),石窟寺及石刻(5处),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5处),与现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合并项目(3处,部分被变更入第六批保护名单)。其中,平凉市泾川县牛角沟遗址要追溯到旧石器古代,临夏回族自治州广河县的半山遗址则被确定...
记者从甘肃省文物局获悉,截至目前,甘肃省第一次可移动文物普查文物信息采集登录文物信息数据已达11.3万余条,文物信息采集登录数量全国排名第三。 据悉,截至2014年10月底,全国可移动文物信息登录平台登录藏品总数超过百万件。全国在平台上已注册登记各类收藏单位4584家,共登录藏品1027407件(计430799件套)。其中,陶器、瓷器、钱币、铜器、书法绘画等类别藏品登录数量较多,分别占登录...
12月21日,我省收藏爱好者在兰州开展了陇原艺术品鉴赏活动,并邀请了藏品鉴定专家和学者对全省征集来的80余件民间藏品,进行了现场鉴定和点评。我省近百名收藏爱好者参加了这次活动,不仅交流了信息,也得到了专业的指导。 据了解,这次活动由甘肃文化产业协会、甘肃收藏家协会、兰州华夏邦交文化传播公司组织开展。有关专家认为,现在甘肃爱好收藏的“藏友”越来越多,藏品也是越来越丰富。过去的收藏只有一定经济...
秦人从哪里来?早期秦文化是怎样形成的?早期秦人活动范围在哪里?通过十年考古发掘和研究,因史书记载不详而留下的问题,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李崖秦墓表现出浓厚的商文化遗风,如随葬陶器中的方唇分档鬲、带三角纹的商式簋以及直肢葬、腰坑殉狗的葬俗等,揭示出秦人、秦文化是东来的。”早期秦文化联合考古队队长、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赵化成说,甘肃清水李崖秦墓是目前发现最早的秦文化遗存,年代集中在西周早期...
据兰州日报报道:记者12月20日获悉,《丝路遗粹——甘肃丝绸之路文物精华展》在内蒙古包头博物馆开展。展览展出珍贵的历史文物百余件,全方位展示了丝绸之路从源起、昌盛、直至今日的历史沿革。 甘肃地处丝绸之路的枢纽地带,留下了数量巨大、特色鲜明的珍贵历史文物。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丝路的历史,内蒙古包头博物馆与甘肃省博物馆携手推出了《丝路遗粹——甘肃丝绸之路文物精华展》。展览分为丝绸之路的前奏、开拓...
12月20日,《丝路遗粹——甘肃丝绸之路文物精华展》将在内蒙古包头博物馆开展。 甘肃地处丝绸之路的枢纽地带,留下了数量巨大、特色鲜明的珍贵历史文物。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丝路的历史,内蒙古包头博物馆与甘肃省博物馆携手推出了《丝路遗粹——甘肃丝绸之路文物精华展》。 据了解《丝路遗粹——甘肃丝绸之路文物精华展》共分为丝绸之路的前奏、开拓、繁盛、延续四个单元,展出珍贵的历史文物百余件,全方位...
发掘甘肃毛家坪遗址 发现子车氏家族墓地 贵族“县长”墓佐证“华夏第一县”(图) 车马坑 近日,由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五家单位组成的早期秦文化联合考古队对外宣布,经过多年考古发掘研究,发现并确认了甘肃省甘谷县毛家坪遗址是2700多年前秦国设立的古冀县县治所在,当地民间也有“华夏第一县”的说法。这一发现对研究中国郡县制起源有重要意义。 1982年、1983年对甘谷县毛家坪遗址进行两...
古冀县遗址 资料图 本文摘自:中新网,作者:朱基钗、陈斌,原题为:《甘肃发现中国最早设县的县治遗址:秦国古冀县》 由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5家单位组成的早期秦文化联合考古队,经过多年的考古发掘研究,发现并确认了甘肃省甘谷县毛家坪遗址是2700多年前秦国设立的古冀县县治所在,这一发现对研究中国郡县制起源有重要意义。 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王辉介绍,《史记》记载,公元前688年,秦...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