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26日,记者从省文物局获悉,我省自开展非文物系统国有单位收藏文物认定工作以来,共有18113件(套)文物纳入普查范围。 据了解,省各级普查办文物认定工作自今年3月下旬启动,全省各级普查办组织专家对全省非文物系统162家国有单位收藏的26069件(套)文物或疑似文物进行了认定,其中18113件(套)文物纳入普查范围。文物收藏单位主要集中在图书、档案和教育系统,收藏文物类别主要有古籍档案、明清...
连日来,敦煌第二建筑公司的工人们冒着高温奋战在茫茫戈壁上,对瓜州县境内长城(烽燧)遗址进行抢险加固。 瓜州境内汉长城东起玉门蘑菇滩,西至西湖南沙窝,东西贯通县域全境,与玉门、敦煌汉长城连为一体,全长183.5公里,沿线分布有关堡7处、烽火台57座、相关遗存12处。墙体采用就地的沙石、黄粘土及长城沿线的各类植物逐层叠压而成。经过千百年的风沙侵蚀、人为破坏,瓜州境内汉长城及沿线烽燧遗址损毁严重...
2014年8月7日,记者从甘肃天水市秦安县地方志办公室了解到,日前,县地方志工作人员野外考察期间,无意中发现后秦时期“迦叶寺”摩崖石窟遗址。 据介绍,8月2日,县志办工作人员李雁彬、陈新荣在秦安县安伏乡李家河村锦带峡考察期间,发现了这处隐没于山野的后秦时期“迦叶寺”摩崖石窟遗址。该石窟位于莲(花)叶(堡)公路葫芦河西岸临河悬崖上,共3处,佛像座基尚存。在半山处有一较大的天然石龛,顶部有历代...
据甘肃日报报道,近日,甘肃省博物馆大型流动展览“红色甘肃——走向一九四九”走进甘南,这是该展览继6月赴两当之后,又一次将“红色文化”送进革命老区。 “红色甘肃——走向一九四九”是甘肃省博物馆五个固定陈列展览中的一个,曾荣获第十届“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优秀奖”。流动展览通过1000余幅档案文献图片与实物陈列照片,生动再现了从辛亥革命到1949年以前,中国共产党在甘肃发展、壮大的有关事迹。 ...
昨天,记者从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获悉,该所副研究员王世骐与合作单位在甘肃省西和县新近系地层中发现了中华乳齿象化石,经研究证明,该化石是目前已知的该物种最原始形态,中华乳齿象很可能起源于东亚。 中华乳齿象属是旧大陆嵌齿象科的最后代表,也是中国北方上新世和南方早更新世动物群的重要成员,在长鼻类及嵌齿象科的演化研究及地层对比方面有重要的意义。 学界对于中华乳齿象的起源,一直...
7月29日,记者从会宁县获悉,在会宁县汉岔乡境内发现一个长宽约两米的宋金墓葬。据悉,在此之前,在会宁境内已经多次发现类似古墓葬。 据了解,7月28日上午,当地群众在整地时发现该墓葬后,当即向会宁县文物部门汇报了相关情况。随后,会宁县文物局和博物馆的工作人员立即赶赴现场查看。经发掘得知,该古墓为一个长宽约两米,由条砖和方砖砌成的仿木结构墓葬。从墓穴结构和出土文物的纹饰等初步判断为宋金时期家族...
文物部门现场鉴定文物 古钱币 对文物进行登记 7月25日,武威当地天气晴好。位于武威市凉州区东河乡王景寨农场附近的文物挖掘工作正在进行当中,随着文物考古工作人员小心翼翼地挖掘和整理,一枚枚古钱币,一个个土陶罐呈现在人们面前。 七八天前,在王景寨农场附近的一片荒地上,几台大型挖掘机正在开挖平整荒地,不料挖掘机竟然掘出陶罐样的东西,几名负责干活的民工马上就此情况上报武威公安...
7月22日,记者从临夏州、天水和定西市文化局获悉,国家文化部公布了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推荐项目名单,甘肃省天水市张家川花儿、天水丝毯织造技艺、定西通渭影子腔、永靖生铁铸造技艺等榜上有名。 据了解,文化部部署开展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的申报工作伊始,天水市组织专家对张家川花儿、天水丝毯织造技艺等项目进行科学论证,并最终决定申报。据介绍,第四批国家级“...
继2007年北京大学文物学院和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首次发现马鬃山玉矿遗址后,近日考古专家在这一地区又有新发现。 据了解,这处新发现的玉矿遗址整体是西北至东南方向分布,遗存沿矿脉走向进行分布,南北5.4公里,东西1.5到1.8公里,周长13.5公里,面积有2平方公里。据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有关人士介绍,这处玉矿遗址矿坑有290处,作坊、岗哨各有30多处,石料堆积有20多处。马鬃山玉矿遗址是目...
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刘大为致辞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2014年7月19日下午,由甘肃省委宣传部主办,甘肃中贸集团承办,保利艺术博物馆、中国嘉德、甘肃陇西李氏文化研究总会、“对话甘肃”高端访谈栏目组、东方国韵集团、北京紫鋆书舫文化艺术发展有限公司、北京时代嘉音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共同协办的“传奇丝路?艺术甘肃——中国近现代/当代书画艺术联展”在中贸CVC艺术空间开幕。 ...
近日,由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甘肃省科学院、甘肃谷仓影像科技有限公司主办的文化遗产大数据技术研讨会在兰举行,三方不仅在会上就文化与科技融合、文化遗产数据采集、智能博物馆建设等多个方面达成了合作意向,并明确表示将联合成立国家级的文化遗产艺术的大数据中心,在文化与科技的深度融合方面助推国家“一路一带”和甘肃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 据了解,甘肃省科学院在文化遗产数据采集与应用方面已取得了丰硕...
万里长城—嘉峪关1987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它的保护维修备受世人关注。甘肃嘉峪关关城文物管理所副所长张斌13日介绍,嘉峪关文化遗产保护工程遵循“修旧如旧”的原则,采用传统工艺和现代科技技术相结合的修复技术,利用地震CT、地质雷达及三维扫描等科技手段对墙体结构进行“把脉问诊”,“量身制定”保护维修方案。目前,嘉峪关长城本体保护工程正在进行中,今年年底将完工。 嘉峪关是明代万里长城的...
在日前刚刚闭幕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中国、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联合申报的“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我省麦积山石窟、炳灵寺石窟、锁阳城遗址、悬泉置遗址和玉门关遗址等5处文化遗产成为世界文化遗产大家庭的新成员,这是继1987年敦煌莫高窟和万里长城—嘉峪关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之后,时隔27年,我省首度新增世界文化遗产。 至此,我...
由中国与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联合提交的“丝绸之路:起始段和天山廊道的路网”22日在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其中甘肃有5处文物点成功入围,这意味着此前鲜被外界所知的一些遗产将迎来升级保护和开放。 此次申遗成功的甘肃境内5处文物点包括:玉门关遗址、悬泉置遗址、锁阳城遗址、麦积山石窟和炳灵寺石窟。申遗成功的消息22日下午一经传开,立即引起甘肃各个申遗点和民众的关注。 焦急等待...
记者6月9日从有关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我省将于6月14日文化遗产日举办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等系列活动,多渠道、多形式展示我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迎接我国第九个文化遗产日。 今年文化遗产日的活动主题是“非遗保护与城镇化同行”。为全面展示我省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省文化厅、省文明办、省财政厅、省民政厅和平凉市政府将于6月14日至16日在平凉市崆峒古镇共同主办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活动。活动分开幕...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