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近日,甘肃省天水市大地湾遗址的考古发掘再获丰硕成果。据兰州大学西部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张东菊博士介绍,除新石器层位按遗迹单位收集的陶片、动物骨骼等标本外,本次发掘出土野外编号标本946件,其中石制品801件,骨蚌制品与动物骨骼标本115件,陶片30件。经初步观察,石制品类型主要有砸击和锤击石核、石片、细石核、细石叶、碎屑等,骨制品以骨锥为主。 此次发掘在科学获取遗物、遗迹的三维信息的同时,测年与...
记者从有关会议获悉,截至2014年底,我省博物馆纪念馆总数增至201个,是2008年免费开放前的2.4倍。至此,我省成功跨入全国博物馆大省行列。 在博物馆数量高速增长的同时,我省通过完善博物馆管理长效机制,开展博物馆免费开放绩效考评等方式,有效提升博物馆整体质量。2014年共推出新陈列展览10个,改造提升陈列展览11个,举办临时展览53个,吸引600余万人次观众走进博物馆;同时,开展进社区...
记者从近日召开的有关会议上获悉,我省可移动文物普查取得阶段性成果,截至2014年年底,共查明全省国有单位收藏文物达695274件(套),信息采集登录数据量位列全国三甲。 截至2014年底,我省共完成27793个国有单位收藏的文物调查工作。在此基础上,查明全省国有单位收藏文物达695274件(套),其中文物系统国有单位收藏文物600318件(套),非文物系统国有单位收藏文物或疑似文物9495...
2月5日,甘肃省民俗文化产业协会第一届会员代表大会暨成立大会在兰召开。据了解,该协会是我省首个也是唯一一个与民俗有关的文化产业协会。省委宣传部、省民政厅、省文化厅等相关单位的领导,我省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以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等近百人参加了本次会议。 民俗文化是中华民俗智慧的结晶,是华夏文明之“根”之“源”。在本次会议上,通过了甘肃省民俗文化产业协会章程,推选出协会理事,常务理事。...
1月29日,甘肃召开全省文物局长会,传达贯彻全国文物局长会议精神,研究部署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文物保护重要论述精神,总结2014年工作,安排部署2015年工作。省委宣传部、省发改委、省财政厅等18个省文物管理委员会成员单位相关负责同志应邀出席会议,各市州文物(文化)局负责长人、省直各文博单位领导班子成员及局机关全体干部共110余人参加会议。 甘肃省文物局局长马玉萍首先做工作报告,她从华夏文...
2月1日下午3点,“敦煌心象•丝绸之路”美术中国----2015蒋志鑫艺术展在甘肃省博物馆•美术馆隆重开幕。本次展览由甘肃省国际文化交流中心、新华网甘肃频道、甘肃省青年美术家协会、甘肃敦煌中国画院主办,甘肃塞尚文化有限公司承办,展出的蒋志鑫先生的41幅力作,以西部原始的野性与壮美为表现手段,气势磅礴,耐人寻味。 蒋志鑫,号蛮牛、元鹤盧主。艺名黄土魂、顽石。1949年生于甘肃平凉,祖籍山东牟...
2月1日记者从省文物局获悉,“丝绸之路文化遗迹救助保护基金”在京成立。在启动仪式现场,海外回流敦煌藏经洞作品《五臂观音》,现存最早唐卡《敦煌菩萨原创样稿本》及清代《乾隆御笔心经》,唐代《汉地唐卡》、元代宫廷“纳石失”锦原装裱《财宝天王唐卡》等珍品进行了展出。 丝绸之路文化富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包含了古代中西方文化的交流,彰显了中国古代在此经济带所发挥的文化优势。在目前经济、社会发展良好的形势...
五泉山太昊宫今年完成修缮 1月29日上午,记者从全省文物局长工作会议上获悉,作为文物大省,在经过漫长的积累和挖掘后,2015年我省在文化遗产的深度挖掘上将再次发力,一批“乡村记忆”博物馆、敦煌、张掖博物馆聚落等工程的打造将全面实施,更值得期待的是,重点推进启动实施的甘肃文化遗产“历史再现”工程,将把文物复活、让文物“说话”的工作落到实处,让文化传承在甘肃焕发出新的活力。 博物馆数量是免费开放前...
1月10日,“甘肃省博物馆2015亲子系列活动”在省博物馆展览大厅举行启动仪式。部分青少年、家长和志愿者们一起参与了“陶乐融融系列之——手绘彩陶”和“甘博探索之旅——知识竞赛”两项活动。 2014年,甘肃省博物馆社会教育活动以“我心中的博物馆”为主题,开展了78场有声有色、丰富多彩的活动,参与儿童1400余名,参与家长5000多人。2015 年,还将隆重推出以“我的博物馆 我的未来梦”为主...
近年来,东乡县按照“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工作方针,强化措施,保护优秀的民间传统文化成果。 东乡族口头文学与语言和东乡族擀毡工艺项目被列入第一批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东乡族口头文学与语言、东乡族擀毡技艺、东乡族钉匠技艺、东乡族民间故事传唱《火者阿古》4个项目列入第一批临夏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东乡族擀毡技艺、《米拉尕黑》项目列入了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东乡...
11月27日,何延忠巡视着自己用十年心血打造的沙漠“都江堰”工程,心情沉重。 冬日雪后的阳光照耀着大地,蓝天如洗,寒风刺骨。 在甘肃省敦煌市阳关镇飞天生态产业园,52岁的何延忠巡视着自己耗费十年之力建造的“沙漠都江堰”工程,心情沉重。 “敦煌会成为第二个楼兰,这绝不是危言耸听!”何延忠对中国青年报记者说。他的身后,连绵的库姆塔格沙漠一眼望不到尽头。几百公里外,便是楼兰古城消...
全国政协原常委江家福现场为甘肃盛鑫书写《上善若水》 2015年1月14日,由中华志愿者协会艺术家委员会组织的“迎新年 走基层”将军部长名人名家走进甘肃盛鑫进行文化交流隆重举行。全国人大原常委江家福、十届全国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委员景学勤应邀出席。 空军原副司令员景学勤中将现场挥毫泼墨 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七、八、九、十届全国政协常委,全国政协民族和宗教委员会原副主任,全国总工会原副主席,我国著名书...
1月10日,“甘肃省博物馆2015亲子系列活动”在青少年朋友和家长的共同见证下正式启动,贯穿全年的12项活动项目新鲜“出炉”。当天,甘肃省博物馆少儿艺术中心也宣布成立。 2014年,省博物馆以“我心中的博物馆”为主题,开展了78场活动,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普遍赞誉,参与儿童达1400余名,参与家长达5000多人。 2015年,省博物馆以“我的博物馆,我的未来梦”为主题推出系列活...
1月10日,随着甘肃省博物馆少儿艺术中心成立仪式的举行,以“我的博物馆,我的未来梦”为主题的少儿艺术活动也拉开了序幕。 活动当天,90多位小朋友在家长和讲解员的带领下,参加了2015年甘肃省博物馆首场“甘博探索之旅——知识竞赛”和“陶乐融融系列——手绘彩陶”亲子活动。一些小朋友在了解甘肃彩陶历史和器形、纹饰演变之后,与家长一同为素彩陶绘画;有些小朋友与家长一起,在博物馆展厅内寻找国宝、查证...
马鬃山玉矿遗址位于甘肃肃北县,初步确定年代为战国至汉代,是中国已发现的最古老的玉矿遗存。据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业务办公室主任陈国科介绍,其中的径保尔草场玉矿遗址中,首次发现作为拣选玉料作坊的半地穴房址、玉矿周围的防御型建筑,以及地面式石围墙作坊。出土的大量玉器废料、玉料石皮等遗物,展示了当时的玉矿布局结构及生产与组织情况。这是目前唯一由采矿区、选料作坊区及防御型设施区等组成的与玉矿开采相关的聚落。...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