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此梅瓶造型仍带有釉。釉面白中闪青,这是康煦晚期出现的如同嫩竹一般的青釉。其份量手头较重,胎体缜密坚細,康熙时的风格,口微撇出沿,颈部渐收,肩略收,鼓上腹,腹下渐收至胫足,底呈玉璧形,圆脐内施釉面平整清亮,为清初典型的硬亮青釉。整体显示出饱满壮实的的风格,带有康熙瓷器的遗风。 清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景德镇的匠师通过宫廷珐琅彩在瓷器上的应用,逐渐演化出了粉彩在瓷器上的绘制,景德镇的制瓷工人...
明代永乐朝历时21年,执政时期讲究行政效率,发展以农业为主导的社会经济把明王朝推向了繁荣昌盛。在此期间,景德镇瓷器业也不断进步,永乐一朝是青花瓷器发展的一个巅峰时期,其饰如同水墨般晕散的青料呈色,千瓷百态的造型,精细的胎釉和优美的纹饰,具有不可替代的震撼力,其超凡脱俗的艺术风格,既不同于元代青花的豪迈奔放,又有别于明中后期青花瓷典雅拙朴,更不同于清前期青花瓷的华美妍丽,可以说是开创了中国青花瓷的黄...
此瓶高51.5厘米;瓶身两面皆以矾红彩绘五蝠,寓意吉祥,连同瓶颈双蝠,两侧龙耳下瑞蝠各三,共数十八,更添富贵之意。瑞蝠拱团寿,加上祥云卷延不绝,寄托福寿连绵之愿。画师在此瓶上以描金勾勒,妙仿景泰蓝上之鎏金铜丝,其流丽线条,与镂雕双龙耳对比鲜明,却又不失雅致大方。该器在2013香港苏富比秋拍中,拍出1504万港元。
五彩瓷器,釉上彩绘瓷器的一种,泛指瓷器釉面上多种颜色的彩瓷。它是在宋、元时期的釉上红绿彩瓷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到明清两代得到发展,其配方经过不断的创新,并进行了多次重大的改革之后,先后出现青花五彩和以红、黄、绿、蓝、黑、紫等为主的釉上五彩两大类。从审美角度来看五彩热烈奔放,色彩大红大绿很浓艳很抢眼,可谓是“一枝红艳露凝香,长得藏友带笑看”。特别是清代彩瓷中的名品康熙五彩,素有“康彩恢奇”、“康熙彩...
明代,尤其是明代中期,花鸟画在前人基础上有了很大的发展。由于当时的江南吴地(今江苏苏州市)经济发展、人文荟萃,花鸟画的代表人物有相当部分出于此地域,陈淳、陆治、周之冕就是此中出类拔萃者。 说起陈淳一生的经历,好像很简单:明长洲(今苏州市)人,科举上一生仅仅是个诸生,因而终身布衣。可是由于文献记载的混乱,倒使他复杂了起来。首先是他的名,像谭正璧编《中国文学家大辞典》、廖盖隆等编《中国人名大辞典...
缸高5.4厘米。宋代时,景德镇诸窑场已有“官窑”产品供御。但宋元时期的所谓官窑器,其实是民窑精品,是从民窑中百中选一,千中选十筛选的贡品,并按“有命则贡,无命则止”的方式组织生产。当时,全国除了北宋时的汴京和南宋时的临安有官窑外,其他地方还未设置专门机构以生产官方用瓷。明代洪武年间,景德镇始建御窑厂,万历时,御窑厂被毁,至明末时也未见恢复。顺治时期,景德镇仍沿袭宋元以来“有命则贡,无命则止”的供御...
古代很多大家只敢用水墨去表现牡丹,因为越是百姓喜闻乐见的题材,越是难度大,稍有不慎,并会落入艳俗的境地。而能够用颜色穷研其变,将牡丹画得馥郁若滴,王雪涛确是不二人选。2013年,王雪涛一件不足八平尺的牡丹类作品《东风浓艳》经过藏家数轮争夺,最终以460万元交割,画面中仅有五朵绽放的牡丹,可谓一花值百万。 王雪涛 《花卉》 而这并不是偶然的个例。2010年,王雪涛的一幅作于19...
清代乾隆时期是我国制瓷技术发展的一个高峰,每件瓷器上常常会运用多种工艺技法。如这件清乾隆黄地粉彩花卉纹轧道碗(图1),虽然看器型只是一件普通的小碗,但却采用了黄地、粉彩和轧道多种技法于一身,让人赞叹不已,下面我们就来作一简要赏析:此碗高8.2厘米,口径17.5厘米,底径6.4厘米,碗外壁以黄釉为地,在黄地上作细密的“轧道”装饰,再以红、绿、蓝等色彩绘两组相连的折枝菊花纹饰,在青翠的绿叶映衬下,绽放...
罐高12.3厘米,口径10.3厘米,底径10.7厘米。平底涩胎,胎体较厚,形体矮胖。施釉肥厚,釉汁白中泛青。青花蓝中闪灰,纹饰图案有浓重晕散。 明清官窑的纹饰,由于图样来自内府,有些蓝本甚至还是皇上亲自圈定,故多被绘画得十分规矩细致。但这纹样,也因这“制样须索”工整、拘谨而显得板滞无力。 民窑纹饰则显得粗放不羁,由于出自内心,因而生动。这生动,原来是具有了无限的生命力,哪怕是几...
张熊(1803-1886),字寿甫,号子祥,又号鸳湖外史,秀水人。 他工画,于花卉、翎毛、草虫、人物、山水等无一不精,尤擅大幅牡丹。 他多才多艺,兴趣广泛,善诗赋,喜填词,谙音律,嗜收藏。 他在太平天国战乱后迁居上海,以卖画为生。其画既上承传统文人画的画风,又为适应市场需求而走向商业化、世俗化、大众化,达到雅俗共赏的境界,使他成为海上画派的先驱人物。 张熊一生勤于绘事,转益...
朱漆戗金莲瓣式人物花卉纹漆奁 开栏语:提起博物馆,人们很容易想起一件件珍贵精美而沧桑感十足的文物,风格色彩各异的陈列,以及参观时的新鲜感与激动心情,对文博产品背后的寻找发掘、修复维护、运输保存、布展陈列之故事却不一定了解,也不一定会注意到凭借天赋、才能、情怀在文博领域辛勤耕耘、被称作文物“照顾者”“保洁员”“护卫”的博物馆员。为此,本刊特推出《文博纪事》栏目,展示珍贵文物及其背后的故事,以及...
此罐高12.5厘米,口径5.9厘米,足径7.1厘米。釉底,圈足,口部涂一圈酱褐色釉。器身白釉泛黄,青花色黑,画面宛如一幅楚楚动人的水墨画。 白釉泛黄和青花发黑现象,在明洪武时多见,然而,明中期和晚期也不时出现,所以,除了“因战乱烧造质量下降”原因外,不能排除还有人为的因素。因为,从实际的色泽效果来看,白釉虽色呈奶黄,却清澈透亮,更加悦目;青花尽管转换成釉下黑色花纹,则色调幽黑,愈加深沉;加上...
资料图 天津海关1月22日透露,该关隶属新港海关旅检现场在一名中国籍旅客运往加拿大的分运行李内查获禁止出境文物6件,这是今年该关打击文物走私专项行动以来查获的首起文物走私案件。经专家鉴定,6件文物分别是:清代粉彩折枝四季花卉纹碗1件、清代青花缠枝花卉纹碗1件和清末粉彩花卉纹花口盘4件,均具有较高的收藏和研究价值。
元青花缠枝花卉罐 元青花瓷器,作为开创者显赫于世界的瓷器发展史之中。其创新的工艺和豪迈奔放的气魄,开辟了全新的审美,它的出现反映了十四世纪中国对外瓷器贸易的盛况,中国的瓷业也从此开始了全球化的道路,元青花的形制、钴料以及众多的海外需求,使中华文化开始与异域产生了互动与交流。蒙元之世,朝廷与中西亚地区政治经贸往来最为密切,尤其元文宗登基之后,对外贸易成就斐然。 元青花瓷器的创烧为中国与伊...
洪武二年,明朝即在景德镇设御窑厂,专烧宫廷用瓷。嘉靖时期,由于派烧任务大,御窑厂的窑位不够,所以,一部分瓷器在御窑厂内成型,然后搭放在民窑内烧成,称为“官搭民烧”。这时候官窑的“官”味还是挺浓的,因为仅仅是借用民窑的窑位,作品仍保持了原汁原味。到万历时期,因“钦限”瓷器的数量大增,御窑厂来不及完成,又巧借“官搭民烧”之名,把部分的瓷器强行摊派给民窑完成,若民窑交不够数量,就得出高价向御窑厂购买器物...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