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教育部官网截图 人民网北京11月24日电(汤诗瑶)日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网站发布消息,我国申报的甲骨文顺利通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工程国际咨询委员会的评审,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 《世界记忆名录》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旗舰项目,创建于1997年,目的是对世界范围内正在逐渐老化、损毁、消失的文献记录进行抢救,并加强保护和利用,提高全世界对文献遗产及其重要性的认...
说到甲骨文,便不得不提到安阳。安阳七朝古都,殷商为盛;殷商数千年之远,甲骨为凭。甲骨文的发现,在中国历史乃至世界历史上,都是浓墨重彩的一笔。 信步洹水河畔,倾听盘庚迁殷的故事,方知这里的土地,每一寸都精彩。随着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甲骨文必将成为安阳走向世界的一张“金名片”!厉害了我的安阳! 教育部官网截图 日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网站发布消息,我国申报的甲骨文顺...
为庆祝甲骨文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12月16日,中国首发《甲骨文十二生肖》等系列国版明信片,寄往全球各地。 官方11月底公布消息,中国申报的甲骨文顺利通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工程国际咨询委员会的评审,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 12月16日,“庆祝甲骨文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暨‘我爱明信片——把美丽安阳寄出去’”活动,在河南安阳中国文字博物馆举行。期间,中国邮政集团公...
12月9日至10日,由中国先秦史学会、中国社会科学院甲骨学殷商史研究中心与山东博物馆共同举办的全国第三届甲骨文保护整理与研究学术研讨会在山东博物馆召开。宋镇豪、王素、沈建华、冯时、宫长为、江林昌、孙亚冰等28位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故宫博物院、国家图书馆、山东博物馆、清华大学、上海博物馆、天津博物馆等八家重点甲骨收藏单位的著名甲骨文学者和专家参加了大会并展开了讨论与交流;其中14位专家学者围绕甲骨文...
记者11月22日获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日前公布了最新一期“世界记忆名录”名单,出土于安阳殷墟的甲骨文入选。 “世界记忆名录”又称世界文献遗产或世界记忆遗产,是继“世界文化遗产”和“世界自然遗产”之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92年启动的一个文献档案保护项目。该名录主要收录具有世界意义的手稿以及图书馆和档案馆保存的各种介质的珍贵档案、文件等,每两年评选一次。 甲骨文出土于安阳殷墟遗址,自1...
日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网站发布消息,我国申报的甲骨文顺利通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工程国际咨询委员会的评审,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 。 谈到甲骨文,人们自然就会想到那些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生动形象的文字。一个人顶着蜡烛,是“光” ;一个人拿着锄头,是“荷” ;一个人拄着拐棍,是“老” 。只是,由于年代过于久远,对于这些汉字的鼻祖,人们总有一种距离感,仿佛只有历史和考古专业的学究们才能与它们...
央视网消息(中国新闻):日前,我国申报的甲骨文顺利通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审,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标志着世界对甲骨文的重要文化价值及其历史意义的高度认可。 市民在位于河南省安阳市的殷墟博物馆中参观刻有甲骨文的卜甲(11月25日摄)。新华社发(李嘉南 摄) 一片甲骨惊天下。100多年前的世纪之交,清代学者王懿荣在一种被称为“龙骨”的中草药上,发现了细小的刻画。这些神秘的符号经...
复原3000多年前的山河地貌与生活方式,有助于甲骨文字释读!长期从事田野考古的唐际根告诉我们,他们正在做的“田野考古资料与甲骨文字释读”子课题研究,是复原3000多年前的环境地貌,并利用考古学类型学手段,整理当时人们的日常用品、生活方式、事物特征,最终形成图像数据库。他们相信,这将有助于今后甲骨文字的释读工作,有利于对以往解读过的甲骨文字进行正确评估。 7月14日下午,北京后海的一间茶舍...
近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了最新入选的“世界记忆名录”,出土于安阳殷墟的甲骨文入选。 “世界记忆名录”又称世界文献遗产或世界记忆遗产,是继“世界文化遗产”和“世界自然遗产”之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92年启动的一个文献档案保护项目。该名录主要收录具有世界意义的手稿、图书馆和档案馆保存的各种介质的珍贵档案、文件等,每两年评选一次。 近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表示,世界记忆工程国际咨询...
我国申报的甲骨文顺利通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审,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 甲骨文是我国发现最早的文献记录,出土于河南安阳殷墟遗址,是距今三千多年的商代后期用于占卜祈祷的文字。从此中国的甲骨文成了世界的甲骨文。 11月26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网站发布消息,我国申报的甲骨文顺利通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工程国际咨询委员会的评审,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甲骨文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标志着...
市民在位于河南省安阳市的殷墟博物馆中参观刻有甲骨文的卜甲(11月25日摄)。 一片甲骨惊天下。100多年前的世纪之交,清代学者王懿荣在一种被称为“龙骨”的中草药上,发现了细小的刻画。这些神秘的符号经专家考证,被认定就是上古时期的文字——甲骨文,由此把中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提前了1000年。 100多年后的今天,甲骨文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再次“惊”了天下。 10多万...
日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网站发布消息,我国申报的甲骨文顺利通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工程国际咨询委员会的评审,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 现状 甲骨文流散世界为近百个藏家收藏 甲骨文是我国发现最早的文献记录,出土于河南安阳殷墟遗址,是距今三千多年的商代后期用于占卜祈祷的文字。 公开资料显示,甲骨文自1899年发现,近120年来先后出土约15万片以上,流散世界被近百个...
记者11月22日获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日前公布了最新一期“世界记忆名录”名单,出土于安阳殷墟的甲骨文入选。 “世界记忆名录”又称世界文献遗产或世界记忆遗产,是继“世界文化遗产”和“世界自然遗产”之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92年启动的一个文献档案保护项目。该名录主要收录具有世界意义的手稿以及图书馆和档案馆保存的各种介质的珍贵档案、文件等,每两年评选一次。 甲骨文出土于安阳殷墟遗...
安阳殷墟是甲骨文的故乡。方块汉字就来源于甲骨文,占全世界人口四分之一的华人至今还在使用。而我们今天能与古代先贤们对话,能够感受到他们的喜怒哀乐,靠的就是方块汉字。2001年安阳殷墟被评为“中国20世纪100项考古大发现”,名列首位。 去年我应邀参加沪上书法名家李志贤在安阳中国文字博物馆举办的书法展时,顺便参观了殷墟宫殿宗庙遗址。遗址木制的红漆大门是依据甲骨文“门”的象形文字构造的,颇具特色。...
“过去学界对天津博物馆所藏甲骨的品相内容评价低了,其一些小的甲骨片放在有的博物馆就属于大片了,最大的一块牛胛骨通长48厘米以上,正反面有近百字,且涂朱,凝聚了大量历史信息。能够全面彻底整理研究这批甲骨藏品,真是既庆幸又深感责任重大。”提及这些年的研究工作,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甲骨学殷商史研究中心主任、中国文字博物馆顾问宋镇豪兴奋难掩。 眼下,他正带领课题组成员,全力投入“大数据、云平...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