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1991年10月,中国社科院考古所安阳工作站在殷墟花园庄东地发现一个甲骨坑,编号91花东H3。坑内出土甲骨1583片,其中有刻辞的689片,以大块和完整的卜甲居多。 H3灰坑坑口距地表1.2米,平面近长方形,被H2打破,距地表1.8米时,H2清理完毕。H3灰坑距地表3.35—3.7米,底部不平,南部较高,北部次之,中部最低。坑内堆积分四层。甲骨于其中叠压紧密,推测该灰坑专为埋放甲骨而挖,应...
出土的商代卜骨 出土的宋代白瓷尊 出土的唐三彩钵 刘家庄片区考古工地是济南市区目前发现的最重要的古遗址 日前,本报报道了济南明湖西路刘家庄片区北部发现商周和唐宋时期墓葬的消息。记者今天了解到,刘家庄片区是济南市区最重要的商周遗址,以前曾出土过商代贵族墓葬,这次出土的一块商代卜骨,是济南市区出土的同期卜骨中最大的。另外,考古人员初步判断,刘家庄商周遗址,应该和济...
中新网10月28日电 28日下午,中国社科院历史所研究员、古文字专家王宇信作客中新网视频访谈时透露,中国甲骨文申报世界遗产的工作在进行中。 据王宇信介绍,2009年,在王懿容发现甲骨文110周年之际,200多位世界各国专家在一个甲骨文国际讨论学术会议上一致认为,中国甲骨文传承到现在,本身就是文化遗产,应该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王宇信说,目前甲骨文的申遗工作正在进行中,国家图书馆的古籍部曾组...
甲骨文出土于安阳殷墟,是20世纪重大考古发现之一,百年以来,间有出土。目前甲骨文的出土片数据统计已经有十五万余片,其中十一万余片属于私人发掘出土,经过考古学机构科学发掘的有约三万五千余片。这些甲骨保存在世界各科研机构及博物馆,经科学发掘出土的甲骨主要保存于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和台北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 甲骨文出土被收藏以后,各种著录先后出版,目前对于甲骨文辑录的主要著作有《甲骨文...
昨日,首届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牧野论坛”在新乡市开幕。在论坛上,4位来自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专家委员会的专家针对目前的申遗热与申遗误区进行了精彩的讲解,并且发表了对少林功夫、太极、甲骨文等我省“名片”申遗的看法。 少林功夫和太极申遗需要时间 虽然我国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的项目已经有26项,但拥有深厚文化资源的我省却没有一项。在论坛...
16日,以“中华姓氏”、“中华名人”、“中华地名”等为主题的《千字甲骨文》系列邮票在河南安阳举行首发仪式。 据悉,《千字甲骨文》邮票由著名邮票设计家刘钊担纲设计,运用8枚主图、22枚附图的特殊版式。主图选用“和谐”图案,附图选取中华110个姓氏和66个中华地名、22个中华名人的甲骨文拓片真迹。运用了&...
叶舒宪在南国书香节讲座后与读者交流。南方日报出版社提供 成语“化干戈为玉帛”中隐藏那个着怎样的文化传统?轩辕黄帝为什么又叫“有熊氏”?天坛是远古文明一脉相承的产物?8月21日上午,由南方日报出版社出版的学术文丛《神话历史丛书》首发,中国社会科学院比较文学研究中心主任、丛书主编叶舒宪在题为《中国文化的大传统与小传统》的讲座里,讲述了中国前文字时代的文化传统,分析今天人们司空见惯的现象背后悠长的文化...
扁壶毛笔朱书 今天,400多件价值连城的珍贵文物将在首博集中露面。其中将近七成文物,都是首次与公众见面。昨天,首博展厅已经布展完毕。记者在现场看到,一件扁壶残片静静地躺在玻璃柜中(见右图)。专家介绍说,扁壶上的毛笔朱书,将是此次展出的焦点。据当年毛笔朱书的发掘见证人、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高炜介绍,这件文物是中国文字发展史上的重要标本,它的发现将中国文字史向前推进了将近800年。 忆发...
今天,400多件价值连城的珍贵文物将在首博集中露面。其中将近七成文物,都是首次与公众见面。昨天,首博展厅已经布展完毕。记者在现场看到,一件扁壶残片静静地躺在玻璃柜中。专家介绍说,扁壶上的毛笔朱书,将是此次展出的焦点。据当年毛笔朱书的发掘见证人、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高炜介绍,这件文物是中国文字发展史上的重要标本,它的发现将中国文字史向前推进了将近800年。忆发掘神秘文字从灰坑中出土1984...
.h1 { FONT-WEIGHT: bold; 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 FONT-SIZE: 22pt; MARGIN: 17pt 0cm 16.5pt; LINE-HEIGHT: 240%; TEXT-ALIGN: justify } .h2 { FONT-WEIGHT: bold; 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 FON...
岛邦男(1908—1977),日本著名中国甲骨文字学家。1908年生于日本青森县青森市,1933年毕业于东京帝国大学支那哲学支那文学科,毕业后在北海道厅立札幌第一中学任教,开始研究甲骨文。1935年任东方文化学院东京研究所助教。1938年至1942年在中国收集甲骨文资料。1942年任教于在满师范学校,1943年任教授。1950年任弘前大学文学部副教授。1954年任弘前大学文学部教授。1966年兼任...
上海博物馆收藏甲骨甚丰,从原孔德研究所、原上海历史博物馆、武进文献征集社以及其他文物收购处和民间收藏家中,接受移交并征集总73批5000版甲骨,涵盖王懿荣所藏甲骨和刘鹗《铁云藏龟》著录德原版甲骨,国学大师王国维名著《戬寿堂所藏殷墟文字?考释》中的原物。上海博物馆曾举办特展,显示大宗馆藏有字甲骨;邀集学者,交流各自学术成果;编辑图录,介绍探索甲骨文的世纪历程,以进一步扬起甲骨文研究之风帆,领略甲骨文...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