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不是4月5日才是清明节吗,怎么日历上都写的是4日?”随着清明节的即将到来,不少人有这种疑问。省气象学会专家称,清明作为一个节气,一般在4月4日到6日之间,并不固定在某一天。 清明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既是节日又是节气的只有清明,民间素有“四五清明”之说,即清明节是在4月5日。但气象部门统计,新中国成立以来,清明节在4日的有12年,为1976、19...
清明节即将来临,为更好地祭奠缅怀革命先烈,深入开展爱国主义宣传教育,弘扬烈士精神,促进红色文化传承,为来馆的游客提供便利的、优质的服务。近日,汉中市川陕革命根据地纪念馆全面启动了2013年清明节工作,对节日期间讲解接待、服务保障、环境整治、安全保障等各个环节做出周密安排。节前精心组织本馆讲解员苦练基本功,通过举办形式多样的讲解培训,加强讲解队伍整体素质,以此来提高讲解水平;准备了充足的宣传资料,根...
云居寺文物管理处昨日发布,云居寺将在4月4日至6日的清明节小长假期间,推出以“绿色清明”为主题的插柳戴柳、吃寒食、踏青等民俗文化活动,让更多市民了解我国的传统民风民俗。 清明节是我国古老的传统民俗节日之一,又被称为“寒食节”,传承至今已有2640多年的历史。云居寺文物管理处有关负责人介绍,清明节源于寒食节,是为了纪念春秋时期先贤介子推而设立的节日,...
清明祭祀用品销售开始逐渐升温,甚至已出现了iPhone4、iPad等多种“新潮产品”。 “慎终追远、明德归厚”,正是这一传统节日绵延千年的生命力所在。继承先人血脉,缅怀先人业绩,感谢先人恩惠是清明祭扫的价值所在。但现实是,一些人在清明祭奠时习惯朝“钱”看,把心思过分放在了“做样子”上,以燃烧的冥币...
奔驰、宝马等豪华轿车还配有“司机”;“诺基亚”等名牌手机流行……清明来临,记者走访祭祀用品店发现,纸扎祭品也开始“赶潮流”,不再仅仅只是传统的纸人、纸马、折叠金银元宝,而一些现代社会中所谓的“奢侈品”也被制作成了祭祀用品进行销售。对此政协委员表示传统的焚烧祭祀不但污染环境而且存在...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晚唐诗人杜牧这首脍炙人口的《清明》,诉说着思念与哀伤。清明节是我国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扫墓和祭奠、追思已故亲人的日子。 青岛是一个移民城市,清明节含有多地风俗,带有独特的地域性和群众性特点,其中不乏蕴含着移民文化和繁杂的思想。本文主要是通过文字和图片,追寻一下老青岛的清明节习俗。 寒食赐火与扫墓 ...
据说,插柳的风俗,也是为了纪念“教民稼穑”的农事祖师神农氏的。有的地方,人们把柳枝插在屋檐下,以预报天气,古谚有“柳条青,雨蒙蒙;柳条干,晴了天”的说法。杨柳有强大的生命力,俗话说:“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柳条插土就活,插到哪里,活到哪里,年年插柳,处处成阴。 清明插柳戴柳还有一种说法:原来中国人以清明...
清明节扫墓,竟有人推出了代理痛哭、磕头喊爹妈等一系列服务。日前,记者对推出这项业务的“老板”探访发现,为了获得丰厚的报酬,“老手们”不到10秒钟,眼泪就能不断往下掉! 清明时节对祖先“祭之以礼”的优良传统,年年轮回,代代传承,构成了人们顽强生存和追求幸福的重要动力,传承了中华文明“礼仪”的祭祀文化。现...
香港一家纸扎公司开设的一家网店推出了售价高达16888元人民币的纸扎“海上别墅”和数千元的“豪车”、“飞机”等昂贵祭祀品,让人瞠目。(3月31日中国网新闻中心) 清明节马上就要到了,各路商家打出新潮的促销方案,动脑筋、花心思推出了各种各样祭祀用品,可谓琳琅满目、花样繁多,让人目不暇接。除传统的祭祀用品外,还推出纸扎的...
4月4日是我国传统的清明节,在这天,人们祭祀扫墓,缅怀古人。民俗专家表示,清明节的来历,和我国古代寒食节有关。由于寒食节与清明节日期相连,后人便将寒食节并入清明节,而有关寒食节的“清廉传说”也成为清明节的重要内涵。 吉林省民俗学会理事长施立学介绍,寒食节是我国古代的重要节日,它又名“禁烟节”“冷节”,日期一般在“...
每个节日都有着它突出的鲜明主题,如果说春节和中秋的节日主题是合家团圆的话,那么清明节通过祭祀先人,叩 拜先贤,缅怀先烈也传达出一个主题——追思感恩。清明节流传千年的传统提醒后人在追思中学习感恩,倡导传承感恩的美德。它用人文的纽带维系着民族的世世代 代,生生不息绵延不绝。 人们常说,一个人只有懂得敬畏和感恩才能在人生征途中不迷失方向。在清明节这个特殊的节日里,对故人的哀思和追忆,让人们思考人生的...
清明节的起源,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亦相仿效,于此日祭祖扫墓,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本来,寒食节与清明节是两个不同的节日,到了唐朝,将祭拜扫墓的日子定为寒食节。
踏青,又叫春游、探春、寻春。于花草返青的春季,结伴到郊外原野远足踏青,并进行各种游戏以及蹴鞠、荡秋千、放风筝等活动。中国的踏青习俗由来已久,传说远在先秦时已形成,也有说始于魏晋。据《晋书》记载:每年春天,人们都要结伴到郊外游春赏景,至唐宋尤盛。据《旧唐书》记载:“大历二年二月壬午,幸昆明池踏青。”可见,踏青春游的习俗早已流行。到了宋代,踏青之风盛行。 中国的踏青习俗由来...
蹴鞠最早载于《史记·苏秦列传》,苏秦游说齐宣王时形容临苗:“临苗甚富而实,其民无不吹竿、鼓瑟、蹋鞠者”。蹴鞠又名“蹋鞠”、“蹴球”、“蹴圆”、“筑球”、“踢圆”等, “蹴”即用脚踢,“鞠”系皮制的球...
清明扫墓,谓之对祖先的“思时之敬”。其习俗由来已久。明《帝京景物略》载:“三月清明日,男女扫墓,担提尊榼,轿马后挂楮锭,粲粲然满道也。拜者、酹者、哭者、为墓除草添土者,焚楮锭次,以纸钱置坟头。望中无纸钱,则孤坟矣。哭罢,不归也,趋芳树,择园圃,列坐尽醉。”其实,扫墓在秦以前就有了,但不一定是在清明之际,清明扫墓则是秦以后的事。到唐朝才开始盛行。《清通...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