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近日,海盐县博物馆举办了茶文化体验活动,来自通元镇的炒茶老师傅为观众表演了手工炒茶的全过程,并邀请观众品尝新茶,现场茶香四溢。 手工炒茶主要有“杀青”、“做形”、“烘焙”三大工序。记者看到,活动现场摆放了一口大铁锅,炒茶老师傅先将铁锅加热,同时用手感受铁锅的温度,当温度适宜时,迅速倒入选好的新鲜茶叶,用双手快速翻炒,使茶叶受热均匀。在翻炒过程中,茶叶水分蒸发,颜色变暗,飘散出茶香,这就是第一道工...
春水初生,春林初盛,春风十里。日前,在淅淅沥沥的小雨中,中国茶叶博物馆一馆两区迎来首批体验者,他们来自千里之外的北京师范大学朝阳附属中学,是初二年级6个班200余名游学娃。 师生们称这次游学为诗画江南之旅,杭州两天、江苏两天。游学之旅的首站是杭州西湖和中国茶叶博物馆。漫步在双峰馆区内,不仅可以了解中国茶的历史、茶的种类与产区分布,还能领略风格各异的茶具文化和茶俗风情;而在龙井馆区,深入浅出地了解...
盏,早就已经是一个不再被人经常提起的词,如同它所指的器物在日常生活中已经不再被人使用一样。求诸字典:盏是指小而浅的碗。那么何为建盏呢?建盏,是专门指福建建窑烧制的瓷器茶盏。此类盏,一般来说,阔口小足,胎体厚重,瓷胎质地粗糙,盏的外壁下部和足底因不施釉而胎体外露。建盏的瓷胎和釉料同样产于建窑所在地——建阳,由于含铁量较高,瓷胎又比较厚,露出的胎体呈灰黑色,俗称铁胎。它的釉色则呈乌黑、青黑或紫色等深色...
12月27日,黄山市首家太平猴魁茶文化博物馆在徽茶中心屯溪正式开馆。该馆位于屯溪中心城区,展馆面积900多平方千米,由黄山六百里茶业股份有限公司投资兴建。展览陈列基本以太平猴魁为主题,分为五大展示区,内容丰富、史料详实、亮点纷呈,其建成开馆,填补了黄山市茶文化专业博物馆的空白,更成为展示太平猴魁悠久茶文化的重要载体。 据了解,太平猴魁博物馆是经黄山市政府审批对外开放的猴魁茶文化大型专业博物馆,该...
26日,南宋 《斗浆图》特展在黑龙江省博物馆开幕,这幅曾被清朝收藏家张则之收藏的宋代风俗画杰出代表作首次被公开展出。 此次展出的南宋《斗浆图》作者为无名氏,为绢本设色,封面下只有一副册页。《斗浆图》长40.6厘米、宽33.8厘米。册页左下方钤有一方“张则之”印章,别无款,也无提拔。 《斗浆图》描绘的是中国南宋都市巷陌街坊中,提茶瓶人之间互相友茶时的情景,生动地反映了中国宋代独具特色的斗茶文化。...
中国人最爱喝茶,随着华人经济圈的成长,茶文化以及花、香、书、琴等各种生活余事也日益蓬勃发展,连带周边的各种道具行情也直线上升。有接触古董市场的藏友一定会注意到,过去一些一两千元可入手的铁茶壶,现在已上涨到万元;前些年五千元左右的银壶,价格突然跃升到两三万元,短时间内突如其来的涨幅,令饮茶人难以消受。 作为茶仪中心的茶碗,近年价格亦是节节攀高,建窑、景德镇窑、耀州窑、德化窑……各种窑口的杯子,...
宜兴,古名荆溪,因荆溪河得名。秦始皇灭楚,改名阳羡。晋惠帝为表彰周[王己],改阳羡为义兴。北宋时,为避太宗赵光义讳,改称宜兴迄今沿用。宜兴盛产陶土,颜色多为绛紫,通称紫砂,亦有红、绿、黄、白等色,故又被誉为"五色土".所做茶器具,多通称紫砂器。紫砂器的创始,有文字的记载,始见北宋诗人梅尧臣的诗名:"小石冷泉留早味,紫泥新器泛春华"(《宛陵集》)。其次,欧阳修也有"喜若紫瓯呤且,羡君潇洒有余清"的诗...
宋代是茶文化的形成时期,更将中国茶文化发展至鼎盛,被茶学界称为“龙凤盛世”。自宋朝一建立,便在宫廷兴起饮茶风尚,太祖赵匡胤便有饮茶癖好,宋朝历代皇帝亦如此。 宋代宫廷茶文化的一种重要形式便是朝廷茶仪,春秋大宴皆有茶仪。皇帝也经常赏赐茶叶给官员、学生、寺僧、百姓,接见北朝契丹使臣亦赐茶。士大夫文人也以茶仪为集会仪式,以致宋徽宗还亲自作《大观茶论》,全文2000余字,首序言,次分地产、天时...
5月30日,贵州古茶树茶叶品鉴暨茶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高端论坛在湄潭县举行,贵州省各相关单位负责人、中国茶文化研究专家、省内古茶树相关企业代表等近200人参加了本次论坛,专家们就贵州茶文化遗产保护等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遵义市人民政府副市长田刚在论坛上致辞。 田刚说,贵州是茶叶原产地之一,种茶、制茶、饮茶历史悠久,上世纪80年代在贵州晴隆发现的茶籽化石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发现的100万年前的四球茶茶籽化...
“茶起源于哪里?中国西南的贵州!这不仅是贵州的骄傲,更是全世界的财富。”5月31日,在贵阳召开的晴隆古茶籽化石博物馆规划座谈会上,与会专家纷纷认定这一观点。 之前,茶起源的问题在学术界引起了不少的争论,一直是未解之谜。19世纪,一个英国少校在印度发现了野生大茶树,许多学者就认为“印度是茶树的起源地,中国茶树是从印度引进的。”这一观点让许多中国人不服,拿出史料进行反驳:云南发现当今世界上最早的...
日前,中国茶叶博物馆与宜昌市、长盛川湖北青砖茶研究所在杭州共同举办馆藏茶砖交接仪式。一块高1368mm、宽646mm的长盛川湖北青砖茶被中国茶叶博物馆永久馆藏,不日面向公众展出。 长盛川是明朝创立的茶叶品牌,曾创造丝绸之路茶叶贸易的传奇。中国茶学界泰斗、工程院院士陈宗懋表示,湖北青砖茶和宜红茶都是重要的地方品牌,振兴老品牌,需要科研机构和地方政府共同努力。应宜昌市政府邀请,陈宗懋下月将赴宜昌...
“贵州人喝茶,真的太精致了!”河北新闻网记者侯猛边参观贵州茶文化生态博物馆,边由衷地赞叹道。5月10日,“贵州茶香行”采访团的记者们就在博物馆里体验了一场独特的贵州茶文化之旅。 贵州茶文化生态博物馆坐落于湄潭县中国茶城内,是贵州省唯一关于茶文化主题的展览馆,也是全国少见的集文化、生态、工业遗产、参观、体验为一体的综合性专题博物馆,与湄潭6处民国中央实验茶场旧址和12处现代茶叶科研生产旧址等...
4月8日,由中国茶叶博物馆、新昌供销社合作社和新昌博物馆联合举办的《中华茶文化展》在新昌博物馆拉开帷幕,为新昌市民带去一次博物馆“茶之旅”。 中国是茶的故乡,是世界上产茶叶种类最多的国家,传播茶文化任重道远。此次茶博《中华茶文化展》能在新昌博物馆展出,充分发挥了博物馆临时展览作为文化展示平台的巨大作用。 此次展览分为历史文化篇、分类加工篇、茶器茶具篇、茶艺茶俗篇、茶与健康篇等内容,...
4月7日,由中国茶叶博物馆、新昌县供销合作社联合社和新昌博物馆联合举办的“第九届新昌大佛龙井茶文化特展——中华茶文化展”在新昌博物馆开展。 本展览通过53块展板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形象生动地介绍了“中华茶文化”和“新昌茶文化”。“中华茶文化”通过历史文化、茶具茶器、茶艺茶俗、对外交流、分类加工、茶与健康、茶与诗画等方面介绍了中国博大精深的茶文化;“新昌茶文化”则展示了新昌的佛茶、儒茶、道茶文化...
汉字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一种载体,是世界上最古老的的象形文字之一,是“形”与“义”的完美结合,具有独特的魅力,让每一个接近她的人心旷神怡、产生无限的遐想。对于“茶”字,有些人只是单纯的理解成茶叶和茶水,有些人却从中看到自成一派的茶文化和高深莫测的茶道。“草”在上头,代表茶,是基本;“人”在中间,代表人物,是中心;“木”在底下,代表茶台,是承载。短短三字组合,就将品茶“水木茶香柔”的独特意境表现得淋漓尽...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