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山西太原民间艺人古法制作元宵。晋源区新闻中心供图 14日,在山西太原晋祠镇,磨米、炒馅、做元宵的场景再次上演。作为太原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这项流传千年的技艺不仅有了传承人,其中还不乏“80后”的身影。 在太原市晋源区,当地流传着一句民谣——“大米芯芯藕瓜瓜,元宵蛋蛋女娃娃”。其中,名列晋祠四宝之一的“元宵蛋蛋”就是晋祠桂花元宵。 山西太原民间艺人古法制作元宵。晋源区新闻...
“你看这个图案,是‘钱纹’,有‘祝福发财’‘财源滚滚’之意;‘钱纹’里面设计的‘蛙纹’借鉴了柳湾彩陶博物馆内收藏的‘蛙纹彩陶瓮’上面的图案,寓意‘多子多福’;中间的小胖猪是为了迎接己亥猪年特意设计的。”青海省河湟剪纸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张敏指着一幅刚剪好的剪纸介绍。 剪纸作为古老的中国民间艺术之一,距今已有一千五百年历史。在中原文化的影响下,剪纸逐渐传入青海高原,劳动人民结合河湟文化创造出独...
图为敦煌社火比赛。张晓亮摄 “欢乐之春”社火赛、“鞭牛迎春”打春牛、“翰墨咏春”送春联、“梨园之春”戏曲颂等传统民俗“文化大餐”,今年春节期间在甘肃敦煌密集上演。包括12个系列、130余场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和非遗技艺展示,使一大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了更好地保护和传承。 图为敦煌社火闹新春。张晓亮 摄 敦煌市委宣传部13日发布消息称,春节期间一系列“非遗过大年·文化进万家”...
“泉州花灯”福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陈晓萍正在制作花灯。钟欣摄 2月13日,临近猪年元宵节,“泉州花灯”福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陈晓萍的工作室里,他和女儿正在加班加点制作花灯。 每逢元宵佳节,福建省泉州市的大街小巷都会挂满各色花灯,照亮这座千年古城。不仅在泉州,菲律宾、新加坡等地也都会有泉州花灯高高挂起。 “嫦娥奔月”花灯充分结合了传统工艺与现代技术。钟欣 摄 ...
胡作林制作的“福猪”泥塑贺新春 受访者供图 一块泥巴,经过在手中捏、搓、补、雕,呈现出清晰的五官,惟妙惟肖。近日,被誉为“江城八怪”之一的“泥人胡”胡作林塑造憨态可掬的“福猪”,以“泥猪闹春”的形式增添节日气氛。 武汉民间艺人胡作林1959年出生于黄陂泥塑之乡,早年间受父辈影响爱上泥塑艺术。20余载以来,他潜心从艺、创办“泥人胡肖像雕塑工作室”,致力于泥塑艺术创作。他将泥塑技艺炼到炉火...
非物质文化遗产(简称“非遗”)是文化遗产的组成部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其界定为:面临“被各社区、群体、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社会实践、观念表述、知识、技能以及相关的工具、实物、手工艺品和文化场所。”我国是非遗大国,而随着现代生活的演变,传统非遗一方面大受国内外文化消费者的喜爱追捧,一方面又正面临严重的人才危机、传承危机。今天,我们刊发此版,就是想从教育的角度,寻找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有后、...
“梅花傲雪总传香——戏曲名家名段演唱会”31日在全国地方戏演出中心上演两场。北京演艺集团旗下中国评剧院、北京市河北梆子剧团、北京市曲剧团的名家及亲传弟子,对经典戏曲唱段进行跨界重构,同台演出。 演唱会上,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新派艺术代表、首届戏剧梅花奖得主谷文月携爱徒王丽京共同演出评剧《水冰心抗婚》“三杯酒”选段,国家级“非遗”传承人、白派艺术代表、第二届戏剧梅花奖得主刘萍携嫡传弟子、白玉...
“打春牛”活动崔梦琪摄 “打春牛”,又称为“鞭春”,是农耕时代迎春的传统名俗活动。1日,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区东林镇保永村,乡亲们便以一场热闹的传统习俗活动迎接新年的到来,现场年味浓厚。 作为一种古老的中国民俗文化,“打春牛”自西周时期便兴起。立春前一天,各地官吏们都要沐浴着素服,步行到郊外,聚集乡民,设桌上供。供桌前做一个土牛,让扮作勾芒神的人举鞭抽打,这土牛便被称为“春牛”。 “...
地处山西省东南部的长子县,因尧帝长子丹朱受封于此而得名。这里不仅历史悠久,还被称为“曲艺之乡”,曲种繁多,源远流长。其中,长子鼓书以其优美的唱腔、丰富的表现力,深深扎根在广大人民群众的心中,更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目前,在长治一代,活跃着一批约800余人的长子鼓书从业大军,人们亲切地称之为“文艺轻骑兵”。被评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的刘引红就是这批从...
桂世民抚琴演奏刘浩摄 近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古琴艺术金陵派传承人桂世民,在南京秦淮河畔的王导谢安古居内又新收一名皖籍入室弟子。 桂世民祖籍安徽石埭,七十年代初拜古琴大家梅曰强为师,成为金陵古琴一代宗师夏一峰的再传弟子。他系统地继承了金陵派传统的风格技法特征、代表曲目和独特的风范气度。早期从学时,他还得到老一辈琴家程午加及同门师伯张正吟、邓文权等指点,经四十余春秋的艺术实践...
剪纸模特展示。赵桂华摄 沈阳市第二届剪纸节1月25日在沈阳市皇姑区文化艺术中心举行,近百幅剪纸精品亮相。 观众在“福”墙前自拍美照。赵桂华 摄 本次剪纸节以“手艺守艺”为主题,旨在用政府无形之手,市场有形之手,传承人勤劳之手共同托起文化的守正和创新。 观众在欣赏剪纸作品。赵桂华 摄 剪纸大师现场传授工艺。赵桂华 摄 据了解,本届剪纸节共征...
1月22日上午,泗洪县半城镇文化艺术中心刻纸工作室内,宿迁非遗项目《刻纸门花》的代表性传承人苏立功(右)和张仁高(左)早早地就忙碌了起来,他们正在创作以当地民俗为主题的刻纸作品。 在半城镇,刻纸门花,俗称门吊子,刻纸作品在大红大绿之中反映出民间大富大贵、喜庆吉祥的风格。 苏立功和张仁高是一对师徒。2010年,张仁高对《刻纸门花》技艺产生了兴趣,于是拜当地的刻纸门花传承人苏立功为...
民间艺人现场展示彭山糖画技艺。文博摄 “我爱苏东坡,为你把墨磨。一撇又一捺,一生都快乐……”1月24日,纪念苏东坡诞辰982周年寿苏会暨眉山市第二届民间文化技艺广场汇在四川眉山市举行,10多位手工艺人现场诠释工匠精神,川剧艺人登台献艺。 纪念苏东坡诞辰982周年寿苏会现场。文博 摄 据了解,寿苏会是每年农历腊月十九苏东坡诞辰日,民众为纪念北宋大文豪苏轼自发形成的民间活动,...
记者1月23日获悉,宁夏将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传承,提升博物馆服务管理和非遗保护传承水平,推动文物资源“活”起来。 去年,宁夏出台一系列政策性文件,完善了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顶层设计,持续开展非遗濒危项目抢救性保护、传承实践,博物馆引进、推出特色展览40多项,文物保护利用取得新突破。 在此基础上,今年宁夏将加强重点文物保护,完成固原古城抢险加固(二期)工程、战国秦长城多区段修缮保护工程;...
2018年12月28日,中国·查干湖第十七届冰雪渔猎文化旅游节开幕,现场举行了“祭湖·醒网”仪式、文艺表演、头鱼拍卖等一系列活动。神奇壮观的查干淖尔冬捕习俗项目早已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保护传承与生产、旅游开发深度融合,在全国产生了广泛影响。 吉林省地处东北亚腹地,地域辽阔,民族众多。历史上中华北方各民族在这一区域繁衍生息,农耕牧猎,同时也不断相互征战、流动,地方政权交替频...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