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陶仓内出土的谷物 7月5日,从凤翔县彪角镇李家堡村西汉古墓葬出土的一件灰陶仓和一件绿釉陶仓中,发现了形似小米粒的碳化物。凤翔县博物馆副馆长曹建宁说,可能是2000年前西汉时期的人们食用的粮食,具体属于谷物类粮食。 记者在凤翔县博物馆看到,这些碳化物呈颗粒状,确实很像小米。它们有的发白、有的稍稍发黄,虽然都已碳化,但色泽鲜亮、形状完整、粒粒可辨,但用手轻轻推动,就会破碎。 曹馆长说,用陶仓和绿...
7月5日,凤翔县彪角镇李家堡村一位村民在自家宅基地建房时发现一座古墓葬,接到群众报告后,县文物旅游局、县博物馆及文物执法大队立即赶到现场,博物馆专业人员对该墓葬进行了清理。该古墓葬地处雍水河北岸二级台地上,位于李家堡村村民宅院后约5米高的断崖上,村民用挖掘机取土时,暴露出直径约80厘米的椭圆形洞口。经现场勘察,为拱顶式砖室墓,长3.7米,宽、高均为1.8米,东西走向,西墓道。整体墓室用长约35厘米...
7月9日,本报96110接到龙口市市民报料称,龙口市港城大道西延工程沿线发现一大型古墓,随后,记者进行了采访。市博物馆馆长马志敏介 绍,新嘉街道西三甲墓区考古发掘结束,这是我市同一区域年代跨度最大、出土文物最多的考古发掘,在西三甲村西、村南及东三甲村东区域,清表19000平方米,清理墓葬91座,出土随葬品400余件。墓区横跨战国、西汉、东汉、魏晋四个时期,距今约2500年历史,对研究这段时期胶东...
凤翔发现西汉墓葬出土精美文物16件 古人用以放置化妆品的三足陶奁 凤翔县一名村民在建房取土时,意外发现了一座西汉时期的古墓葬。经过文物部门的保护清理,包括一个古人用以放置化妆品的三足陶奁[lián]在内的16件精美文物重见天日。目前,考古人员正在对墓葬主人的身份及墓葬规格、价值等进行研判。 建房取土时挖出古墓 7月5日,凤翔县彪角镇李家堡村村民李明科在自家宅基地建房,当日17...
7月5日晚,宝鸡市凤翔县彪角镇李家堡村一户姓李的村民在自家宅基地建房时,意外地发现了一座古墓葬。他和附近村民立即采取了保护措施并上报文物管理部门,文物部门通过对墓葬的清理,共出土15件陶器和14枚古钱币。据文物部门初步判断,这座墓葬为西汉时期古墓。 昨天,凤翔县人民政府拿出了3000元钱,对在古墓出土现场文物保护有功的3名群众进行了奖励。 记者在李家堡发掘现场看到,古墓地处雍水河北岸二级台的李...
不同于从前中国君主们的封闭治国观念,汉武帝重视与周边国家增强联系,同时也加强自己的影响。这一外交策略在他征服匈奴的伟大事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而实践这一策略的是伟大的探险家、间谍和外交官张骞。 匈奴——汉王朝最强大的敌人 西汉王朝建立之初,整个中国并没有从秦末的混乱中脱离出来。在帝国的北方,强大的游牧民族匈奴人,一直是汉朝无法回避的威胁。在两国和平时期,匈奴人和汉朝的农民...
图为考古挖掘现场。崔淑红 摄 环渤海新闻网消息 近日,从丰润区商各庄联合考古队传来消息,历时50余天的丰润区商各庄遗址考古发掘取得阶段性收获,首次发掘出西汉时期陶窑遗存,填补了这一时期的考古空白。 4月24日,省文物研究所会同市文物管理处、丰润区文物管理所联合组成考古队,对丰润区商各庄遗址进行考古发掘。此处遗址的文化内涵主要为西汉时期文化遗存。目前,考古队发现灰坑22座、灰沟2条、陶窑1座、瓮...
6月7日下午,由汉阳陵博物馆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联合举办的《宅兹长安——西汉张安世家族墓地考古成果展》在汉阳陵博物馆临展厅开幕。展览开幕式由汉阳陵博物馆副馆长李岗主持,陕西省文物局副局长刘云辉、汉阳陵博物馆馆长晏新志以及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党委书记陈显琪分别为展览的开幕致辞,陕西省文物局文物保护与考古处处长呼林贵、博物馆与社会文物处处长贾强、省直各单位主要领导以及汉阳陵博物馆职工等一百余人参加了展览开幕...
据山东省烟台市博物馆考古部介绍,考古人员日前对烟台开发区三十里堡一处西汉墓群进行抢救性发掘时,在一处墓穴中发现一个盛有半罐多透明液体的陶土罐。经当地质监部门近日检测,陶土罐中液体含有酒精成分。 从墓葬性质及随葬品来看,可以断定这是西汉时期的。”烟台市博物馆考古部主任闫勇说,当时在编号为M73的墓穴中发现了3个完整的陶土器,其中一个陶罐的口被上方已经破碎的一个罐子底部封住,里面发现有很...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