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记者22日从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保靖县了解到,该县在清水坪镇抢救性发掘一座西汉古墓,并出土铜镜、滑石壁、玉器等珍贵文物9件。目前,这批文物正在整理和收集尺寸、重量等相关资料,进行初步研究。 紧邻湖南龙山里耶战国古城遗址的清水坪魏家寨古城遗址是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古城始建于西汉,曾出土大量汉代青铜器和流通货币等,填补了秦汉时期湘西地区历史记载缺失的空白。 据了解,该墓为...
西汉初年,就是刘邦开始称帝的时节,中国的历史正走向一个新时代。很多当时的政治命题,影响后来中国两千年。 蒯通给中国留下了一个成语:中原逐鹿。但是,中原逐鹿的含义,不仅仅是政治军事争夺的历史场面描写,更重要的是逐鹿完成之后的政策转换。 秦朝是马上打天下马上治天下,这个教训被汉朝汲取,汉朝获得成功。后来,唐朝也是汲取了隋朝的教训获得了成功,而隋朝的失败也是不能及时完成政治转型。 ...
7月份开始,河北省文物研究所副研究员、考古队队长陈伟和考古队员开始对高郭侯国国都遗址进行第二次抢救性考古发掘。这次考古发掘面积为2000多平方米,对城址的北城墙进行了解剖,“在城址北墙中部发现一条南北向古道路,古道路的年代及与城址的关系正在进一步发掘确认。”陈伟说,虽然这次发掘的面积不大,但出土的文物很有考古价值。 “此次发掘中,在城墙边发现战国瓮棺葬说明这块地方有可能是高郭侯国一处墓葬区...
9月14日,考古人员在展示一枚出土的铜镞。 9月14日,考古人员在西汉高郭侯国国都遗址考古现场开展挖掘清理工作。记者牟宇摄 日前,河北省文物部门在位于任丘市青塔乡后赵各庄村村北的西汉高郭侯国国都遗址进行第二次考古发掘时,出土大量战国至西汉时期的陶纺轮、铜镞、甑等可辨文物,坍夯土中发现了战国时期的瓮棺葬以及尚待确认年代的一条南北向古道路。据考古队员介绍,随着考古工作的不断深入,出土文物...
9月14日,考古人员在展示一枚出土的铜镞。 日前,河北省文物部门在位于任丘市青塔乡后赵各庄村村北的西汉高郭侯国国都遗址进行第二次考古发掘时,出土大量战国至西汉时期的陶纺轮、铜镞、甑等可辨文物,坍夯土中发现了战国时期的瓮棺葬以及尚待确认年代的一条南北向古道路。据考古队员介绍,随着考古工作的不断深入,出土文物数量还将继续增加。据了解,高郭侯国国都遗址是一座战国至西汉时期使用的城址,2008年建设大...
“我看到有网友说270省道邢楼发现古墓,不知道是不是真的,网友拍的照片中有条石、青砖什么的。”昨日,邳州啦呱社区网友刘先生通过微信报料。 记者向当地警方了解到,8月中旬,270省道邳州邢楼段的施工工地挖出条石、青砖,施工人员怀疑此处有古墓,遂报警。当地派出所接警后来现场查看后,让工地暂停施工,并通知文物部门前来勘查。 邳州市博物馆专业技术人员经过两天的勘察,发现这处西汉墓葬早在19...
未央宫建于西汉初年, 汉高祖刘邦晚年已由长乐宫移居未央宫听政, 其后的西汉诸帝均听政于此, 因而, 未央宫可谓西汉王朝最重要的宫殿建筑。西汉以后, 汉长安城仍被王莽新朝、东汉献帝、西晋愍帝、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隋等王朝作为首都继续使用, 在此期间, 未央宫经历了多次兴衰, 几经劫难, 它的经历与中国历史风云的变幻、王朝更替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了解西汉以后未央宫的兴衰过程, 对于认识这一...
据山东省烟台市博物馆考古部介绍,考古人员日前对烟台开发区三十里堡一处西汉墓群进行抢救性发掘时,在一处墓穴中发现一个盛有半罐多透明液体的陶土罐。经当地质监部门近日检测,陶土罐中液体含有酒精成分。 “从墓葬性质及随葬品来看,可以断定这是西汉时期的。”烟台市博物馆考古部主任闫勇说,当时在编号为M73的墓穴中发现了3个完整的陶土器,其中一个陶罐的口被上方已经破碎的一个罐子底部封住,里面发现有很清的...
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20日对外发布消息称,该所副所长、内蒙古自治区长城资源调查项目办公室主任、研究员张文平经过两年多的考察调研提出:位于乌兰察布市境内的既定为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的“北魏御苑遗址”可能并非“皇家别苑”,而是西汉长城遗址,最近得到了国家文物局专家的认定。专家认定辉腾锡勒古遗址为西汉长城遗址一部分。 消息指,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自治区长城资源调查项目办公室主任、研究...
河北省文物部门日前在位于任丘市青塔乡后赵各庄村村北的西汉高郭侯国国都遗址进行第二次考古发掘时,在墙体倒坍夯土中发现了战国时期的瓮棺葬以及尚待确认年代的一条南北向古道路。 据介绍,高郭侯国国都遗址是一座战国至西汉时期使用的城址,2008年建设大广高速公路时首次被考古发掘。城址平面略成方形,东西长546米,南北宽428米。城墙为夯土筑成,墙基宽度约2米,城墙外侧有城壕一周环绕。在城址周围分布有...
今日,华商播报记者获悉,陕西省继丝路申遗成功后,黄帝陵、陕西汉唐帝王陵等文化遗产也将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8月28日,陕西省政府在西安召开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工作会议,总结表彰全省丝绸之路申遗工作,部署全省今后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和申遗工作。目前,陕西省除了西安城墙、韩城党家村古建筑群、榆林统万城列入了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录外,丝路申遗成功后,陕西省还将加快编制丝绸之路拓展项目,如明德门遗址、含光...
近日,国家文物局和内蒙古自治区长城资源调查项目办公室的专家经过考察基本认定,位于乌兰察布市境内的“北魏御苑遗址”可能并非“皇家别苑”,而是年代更为久远的西汉长城遗址。这处曾经被称为“北魏御苑遗址”的遗迹发现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当时被认为是北魏遗存。
灯笼,又叫灯彩,是一种汉族传统工艺品,起源于西汉,流传至今已有1800多年,据说与点灯敬佛的佛教仪式有关。它综合了绘画艺术、剪纸艺术,以及竹编、铁箍、纸扎与刺缝等工艺技术,形成了独特的中国元素和符号。从种类上分,有宫灯、纱灯、吊灯、走马灯等;从造型上分,有人物、山水、花鸟、龙凤、鱼虫等。 灯笼是日子红火,团圆幸福的象征,一支民谣说出了它的喜庆色彩和功能:“正月十五闹花灯,五月端午挂红灯,六...
漆奁作为燕居用器,随着战国制漆技术的发展,到了西汉已成为漆器的重要品类,其形制、胎体和髹饰都有了巨大的改进与提高。除了少数漆奁盛放食物、书简之外,更多的是作为妆奁,用来盛放梳妆用具。考古发掘表明,西汉时期的贵族阶层,尤其是女性喜爱使用一种造型新颖、作风华丽的多子奁,其形制多样,造型独特,做工精美,充分代表了这一时期漆器制作工艺的水平和审美标准。 西汉时期,夹纻胎使用较为广泛,夹纻胎是战国中...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