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众多喝茶之人和爱好收藏之人喜欢紫砂壶,但对于紫砂壶的兴起与发展、风格的流变与尝试、紫砂装饰的探索与艺术、紫砂壶造型的审美与诠释等,尚有许多不明之处。 作者程龙伟,以中国五、六百年紫砂文化历史为背景,以中国传统艺术哲学为思想内核,以宜兴紫砂文化发展的基本脉络为行文之内在纵线,涉猎茶文化、陶瓷装饰、美学艺术等诸端,呈现了紫砂文化的独特历史风貌、历代制壶名家对紫砂技艺和审美的精神追求,以及对紫砂...
辽代瓷器可分两大类,即中原类和契丹类。中原类型的瓷器有从北方流如契丹的,也有北宋工匠流落到辽地后在当地烧造的。这一类型瓷器的主要器型有注壶、温碗、盖罐、小罐、盏托、长颈壶、花口碗、唾盂、香炉、盘、碟、怀等。精细瓷器胎白、坚致,釉润似玉,颜色白中闪黄,外壁多刻莲瓣纹。有的底足阴刻"官"或"新官"、"尚食局"等款。一般白瓷的胎稍厚,釉胳粗,呈牙白色,多光素无纹。契丹类型的瓷器具有本民族的凤格,主要器型...
钧瓷釉色意境无穷 钧釉的主要特征是釉层丰厚,釉质莹润,釉纹深沉多变,釉面有明快的流动之感,形成飞壁流火釉色欲滴,釉色以红紫为基调,相映交辉,形如流云,灿若晚霞,变幻莫测,具有引人入胜的艺术魅力,世人把这种奇妙现象称为“窑变”。产生“窑变”色彩的主要原因,是含有铜的氧化物的釉在烧制过程中,随着温度的高低和气氛的浓淡而呈现的变化,其变化之多不胜枚举,多用“入窑一色出窑万彩”、“钧瓷无对,窑变无...
孩儿枕最早出现于隋代,唐代时开始大量生产,两宋及金、元时期鼎盛,明清时逐渐衰退。以宋代磁州窑系所烧的瓷枕最具代表性。除宋代磁州窑之外,其他如唐代长沙窑,北宋时的定窑,宋金时河南的鲁山窑、当阳峪窑,元代的景德镇窑都曾烧制过精美的瓷枕。其工艺造型、胎釉纹饰也各有特色,风格也与其相应时代、窑口所制的其他瓷器相一致。 定瓷刻画大号孩儿枕 造型特点 孩儿枕造型多种多样,纹样多彩多姿,出...
景德镇陶瓷发展过程中,民窑青花成为我国传统陶瓷艺术上的一朵奇葩,其图式、题材和行云流水的笔法,给人留下无限暇想的空间,这次要介绍的是景德镇民窑青花瓷器中花鸟题材的特点。 民窑青花花鸟画的艺术特征是多样的。在历史发展中下,民窑青花接受了文人画的题材、构图以及技法,为自己的发展与兴盛开辟了道路,形成了不同于其它民间美术的艺术特点。 民窑青花在借鉴文人画形式的过程中,一部分继续保留文人绘...
僧帽壶始于元代。宝珠形纽盖,鸭嘴形流,短颈,鼓腹,圈足,一侧扁平曲柄,形如僧帽,属于受外来影响的陶瓷器型。僧帽壶以景德镇青白釉,明永乐、宣德红釉及甜白釉制品最为珍贵,清康熙年间仍有仿制。明代僧帽壶形体敦实,壶颈较粗,壶流比元代略长。清代壶颈略高,腹部略瘦,壶流略短于明代,没有明代优美,也不如元代制品敦实稳重。有青花、白釉和红釉等瓷器品种。传世的明宣德青花龙纹僧帽壶,颈部为缠枝莲龙纹,肩腹部为如意云...
米芾《蜀素帖》 第一章书家简介及作品概况 一、书家简介 米芾,宋代书法大家,与苏轼、黄庭坚、蔡襄并称“宋四家”。生于北宋仁宗皇祐三年(1051年),卒于徽宗大观二年(1108年),终年57岁。初名黻,字元章,号海岳外史、襄阳漫士、鹿门居士、无碍居士等。41岁更名为芾,室名宝晋斋、英光室。祖籍山西太原,后迁湖北襄阳,晚居江苏镇江。曾任内廷书画学博士、礼部员外郎。后世多称其“米...
明代洪武年间的陶瓷龙纹传世不多,最有代表性的是江苏南京明故宫(微博)出土的洪武白釉红彩龙纹盘。其龙纹的造型基本上保持着元代龙纹的形状:头小,颈细,身细长,鳞状龙纹,周围衬托以火焰纹,如意头状朵云;头的疏毛和肘的毛比元代更少,仅三四条而已;龙爪五趾,改变了元代时三四趾的现象,而且这时的五趾相靠较近。 永乐、宣德时期的龙纹,改变了前朝那种身细、头小的幼稚龙形态,变得形体粗壮肥大,威武凶猛,形象...
入清以后,龙纹形象还离不开明末的遗风。例如,顺治云龙纹花瓶,龙为张牙舞爪,头细圆,上下颚长,上颚突起,如意状鼻,鼻翼两侧对称的长须向前起舞,头毛成蓬向上竖。但龙的食趾和拇趾不像明代龙爪紧紧相靠,而是距离较大,向鸡爪形状发展。故人们称清代的龙爪为“鸡爪”。 清初的康熙、雍正、乾隆,是封建社会“回光返照”的时期,龙纹以新的形象出现。这时的龙首变化很大,过去长长的“猪嘴”缩了,显得下颚比上颚长。...
春秋时期的灰陶仍以平底器和袋状三足器为主,兼有少量圈足器。其质料仍以夹砂灰陶与泥质灰陶为主,夹砂红陶与棕色陶较少,并有少量灰皮陶与黑皮陶,制法都是轮制,特大型厚胎陶器仍采用泥条盘筑法。器表主要饰粗绳纹,兼有一些弦纹、划纹、附加堆纹与暗纹,比西周陶器的纹饰更为简单。陶器的种类较西周时期又有减少。 常见的炊器有鬲、釜。鬲为敛口、折沿或卷沿、深腹圆鼓、矮袋足或仅有象征性的袋状乳头。釜为敛口、折沿...
数量相对较少,器型单一。陕西省与内蒙古自治区毗邻,而其境内的耀州窑距内蒙古亦相对较近,作为当时国内较为著名的北方窑场之一,其产品应该遍布这一区域。但在内蒙古境内发现的耀州窑瓷器几乎是当时北方窑口产品中数量最少的。以耀州窑青釉瓷器为例,辽(含契丹)、金两朝虽历时约320余年,但内蒙古发现的辽、金耀州窑青瓷完整器很少,只有30余件。 耀州窑青瓷创烧后,随着技术的不断提高,器型日趋丰富。特别是到...
唐三彩是一种多色彩的低温釉陶器,它是以细腻的白色黏土作胎料,用含铅、铝的氧化物作熔剂,用含铜、铁、钴等元素的矿物质作着色剂,其釉色呈黄、绿、蓝、白、紫、褐等多种色彩,许多器物多以黄、绿、白为主。有的器物只具有上述色彩中的一种或两种,人们统称之为“唐三彩”。大致可分为器皿和俑两大类,三彩俑一般为盛唐的产品,器皿则初唐、盛唐和中晚唐均有生产。 从出土的三彩器皿来看,主要有碗、洗、盘、瓶、壶、盆...
辽三彩受唐三彩的影响很大,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其主要产地为辽宁林东南山窑、辽阳江官屯窑、内蒙古赤峰的缸瓦窑。辽三彩胎质细软,呈淡红色,少数胎质呈淡黄色,胎上挂化妆土,再施彩釉。辽三彩有单彩、双彩和多彩器物,釉色以黄、绿、白为主,不见黄色,从出土物看,其白釉与绿釉微闪黄。许多器物施釉较薄,釉层易脱落,底足无釉。只有少数精品挂釉至底足,且釉色浓重,光艳娇美,可与唐三彩媲美。 辽三彩的器型多为日...
2014年8月3号,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金申在北京大学讲解关于自东汉至明清时期的佛像历史以及佛像的工艺、鉴定、辨伪等。 清代的时候大概是疆土也广大了,国力强盛了,还有铜的资源解决了,明代藏佛红铜都是尼泊尔的,尼泊尔盛产红铜,所以西藏的佛像铜料应该很多都是从尼泊尔输进来的。 清代干隆皇帝他就信藏传佛教,北京造了很多,除了宫廷以外还有些民间作坊也在造,清代的藏佛,北京...
钱币的起源来自两个方面,除了装饰性的海贝,还有生产工具,比如铲形币和刀币。其实,"钱"字本身最早就是一种耕具的名称,在以物换物的时代人们经常拿它作为交换的媒介,后来的金属货币也曾仿制过它,久而久之,钱就成了货币的代名词。 春秋、战国早期的布币多铸成空首形,插上木柄就是一把小铲子,后来生产工具的功能被货币功能完全取代,同时也为了铸造方便,布币就完全改为扁平的实首了。先秦的平首布则以平首圆足的"三...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