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仿制古陶瓷,往往得其形似而失其神采,能效其隽秀,未必能学其古拙。因为一件器物的创作,与当时人们的生活习惯、审美标准以及技术条件都有密切的关系。一般说陶瓷器在纹饰、胎釉等方面均能体现各时代的特色,但造型在这方面表现得更为突出。所以若能善于识别其形状和神态,就可以在鉴定工作中掌握一种比较可靠的方法。 观察器形首先要对历代造型有一个基本概念。陶瓷器的形状,大体是古时简朴,随同时代的演进而渐趋繁复...
自嘉庆朝开始,清朝的制瓷业开始走下坡路。由于五彩瓷器在雍正时已不是彩瓷生产的主流,承袭前朝的撇口式五彩龙凤碗和月令花卉杯却一直延续到清末宣统时期,而且在纹饰和规格方面也都与前朝相同。 嘉庆五彩:嘉庆五彩仿康熙五彩婴戏碗,彩绘鲜艳,色彩搭配协调,图案生动,为嘉庆仿古器的精品。官窑五彩纹饰无论是龙凤还是人物、花卉均绘画精湛。嘉庆民窑彩绘不及前朝,构图不协调,色彩淡浅缺乏变化无层次感,线条生硬,...
道光朝的瓷器生产大不如干隆、嘉庆时。除了专为道光帝烧的署有“慎德堂”款识的器物还保持着干隆、嘉庆朝的工艺水平外,其他一般的品种质量都不如前朝。器型缺乏创新,品种单一;胎体粗松,釉面不平;纹饰呆板,多以风景或“无双谱”入画。虽粉彩传世品较多,但质量已较康、雍、干相差甚远。 胎釉:质地粗松,胎体粗厚笨拙,釉面不平,呈浪纹状的疙瘩釉。底足的处理也不精细,静圆的泥鳅背足已十分少见。道光民窑粉彩器物...
宣统朝处于新旧交替的时代,所以这一时期的瓷器已具有现代瓷的特征。宣统民窑粉彩中有许多不署款识的器物,因宣统一朝为期太短,民窑粉彩器特征与光绪或民国时无太大的区别,因此在鉴定这类无款瓷时,人们易把它们归入光绪或民国器中。 器型:粉彩器型多为日常生活用具、陈设瓷及文房用具等。日常生活用瓷有碗、盘、杯子、渣斗等,陈设瓷瓶类以赏瓶为多,另有玉壶春瓶、棒槌瓶等。 胎釉:陶瓷的瓷质精良,较光绪...
德化民国时期的茶具主要有茶壶、茶盘、茶杯等。民国时期德化的茶壶以彩瓷为主,有青花也有白釉,但粉彩显然是主流。这一时期的茶壶有提壶和执壶两类,常见的造型有圆形、扁形、六棱、八棱等。茶壶的造型是关键,常见品价廉,稀有品价高,这也符合“物以稀为贵”的收藏规则。一件造型优美,壶面清新,色彩艳而不俗,品相完好的茶壶,即为上品。茶壶的使用离不开水,尤其是滚烫的开水极易伤害壶的壶面,使之掉彩,可以说茶壶的品相是...
汝瓷是古瓷中的一个重要派系,具有极其丰厚的文化艺术内蕴。她既有造型讲究、工艺精湛、技术卓绝之特点;又有釉层匀净、蕴润如玉、青色淡雅、宝光内润之秀丽。特别是她具有极高的文化品位和造型高雅之艺术风格。对汝瓷瓷器佳品的收藏与鉴赏,不仅可以了解汝瓷、认识汝瓷,而更重要的是欣赏汝瓷是一种艺术美的享受,从中领略汝瓷文化的内涵,享受汝瓷文化之精髓。 现将汝窑瓷器辨伪存真的方法提供出来,供识别参考。 ...
珐琅彩瓷器是由景泰蓝演变而来。景泰蓝是铜胎上珐琅釉而成,若改为瓷胎上珐琅釉则叫珐琅彩。 珐琅彩起始于康熙后期,顶盛时为雍正期至乾隆期。但雍正期的珐琅彩水平最高,工艺最美。乾隆时期慢慢转向粉彩,故珐琅彩终止于乾隆后期,同时还有一部分瓷器其釉料有珐琅釉和粉彩共存。这是过渡时期的珐琅彩器,你说它是珐琅彩吗,它有粉彩,你说它是粉彩吗,它又有珐琅釉,但瓷艺水平都很高。 珐琅彩的制作是由景德镇...
我国古代陶瓷器釉彩的历史发展规律,大体说来是从无釉到有釉,又由单色釉发展到多色釉,然后再由釉下彩发展到釉上彩,并逐步形成釉下与釉上合绘的五彩、斗彩等彩绘瓷品种。唐代陶瓷工艺的主要贡献之一,就是长沙窑釉下彩绘瓷工艺的成熟运用。虽然考古发现的我国最早的釉下彩瓷为江苏南京出土的六朝早期青瓷釉下彩盘口壶,但由于同时期的釉下彩器仅发现一件,因此它很可能是偶然现象,所以唐代长沙窑青瓷釉下彩瓷的成功制作在古陶瓷...
在城镇化不断推进的进程中,传统戏剧的"脆弱性"变得尤显突出。事实上,历史经验和现实状况已经证明了任何一种元素的变化,都可能带来戏剧保护和发展的契机和危机。特别是在城镇化进程中,传统戏剧变得越来越脆弱,城乡人员流动带来的戏剧观演关系的失衡,城乡生活方式的改变带来娱乐消费的取舍,城市商业中心的新旧更替带来戏曲演出环境的改变,城市文化建构中对于传统演剧生态的忽视和改变,这些因素都为传统戏剧的合理存在和有...
至永乐三年始,三宝太监郑和先后七次下西洋,向外推销了精美瓷器,又带回了制瓷所需的“苏麻离青”色料。永乐朝瓷器的器形、纹饰、品种都有了很大的进步,为以后瓷器的发展拉开了序幕。 方法一:辨胎釉 胎质洁白釉面细润 永乐瓷器胎体变薄,胎质干涩有空隙,胎色趋于洁白,生烧现象已不常见,这主要是对窑温及室内气氛的控制较前朝有了进步;青花器釉面较厚,釉质细腻平滑,釉色多白中泛青;个别有细碎...
清代釉里红的烧制,经康熙、雍正、干隆三朝的高度发展,至嘉庆朝已经趋向停滞保守的状态,烧造数量明显减少。嘉庆初期,因干隆皇帝为太上皇,故一切因循旧制,包括瓷器的生产,且有些瓷器还署干隆款,故其制作方式与前朝无大的差别。随着清朝步入中期,一方面嘉庆皇帝崇尚节俭.另一方面,清王朝在各方面也不如以前。官窑瓷器方面,随着唐英的离去,御窑厂取消督陶官的制度,改由地方监管,故瓷器烧造不仅花色品种减少,而且烧造质...
雍正一朝虽然只有十三年,但制瓷工艺成就却是清代官窑的顶峰。其制品以造型规整、纹饰精细、秀丽典雅著称于世,有些陶瓷产品的工艺水平甚至超过了康熙、干隆瓷。雍正瓷的造型特点是: 1.隽秀尔雅,小巧玲珑,以盘、碗、杯、碟和小件器物为主。器型比例协调,有所谓的“曲线美”。 2、胎薄体轻,大器规整而不厚重。 3、釉色品种繁多,釉面有桔皮纹,这是雍正器突出的特点。 4、窑变红釉,...
明代开始流行在瓷器上题写帝王年号款识,俗称“年款”。明代年款有楷书题写和篆书题写两种。篆书题写的自永乐开始,以后宣德、弘治、万历等朝代也有。用篆书题写的以刻划暗款为主,一般为“某某年制”四字。并且锥刻款多见于单色釉瓷器上。明宣德起开始出现以青花楷体题写,题于青花框或圈中的年款有“大明某某年制”、“大明某某年造”、“某某年制”等,成为以后明代历朝乃至清代题写年款的主要形式。除口沿、器肩、器腹等无圈框...
瓷器收藏研究多了,就会发觉明清时代的青花瓷器也有着千变万化,例如“铁线描”,就是青花瓷中的一独特小品种。“铁线描”是中国画中所称的“高古十八描”笔法之一,其特征为双勾线条相对较粗,而且不需要在双勾线内填彩。为官窑青花器中的独特品种,存世量稀少,值得收藏人士关注。 明代青花铁线描技法中的铁线描人物约在明代万历年开始,线条外形状如铁丝,故名。笔者见过最好的一个明代青花铁线描瓷瓶,青花发色清新淡...
早期青花使用浙料,呈色灰蓝,个别发色较灰暗,与顺治青花特点相近。中期青花使用云南省的“珠明料”,这种青花色料提炼精纯,呈色鲜蓝青翠,明净艳丽,清朗不浑,艳而不俗,有的呈宝石蓝色,鲜蓝而不火气,它与明嘉靖青花蓝中泛紫的特征有很大的区别。康熙青花有五个层次的色阶,有“头浓、正浓、二浓、正淡、影淡”之分。这也是康熙青花备受世人推崇的重要原因之一。晚期青花,呈色趋于淡雅,有的泛晕散。康熙朝除了烧造传统的白...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