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考古就是挖宝?”这大概是很多人对生僻的考古学的直接印象。如何拉近考古与生活的距离?近年来,一个新概念——公众考古逐渐成为考古学界、业界共推的一种潮流。 6月14日,全国第九个文化遗产日,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将联合三湘都市报等单位走进益阳兔子山遗址,举办湖南首届“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进校园活动,这是其长久以来推行的公众考古的一部分。 何谓公众考古?公众考古在推动历史文化教育方面有什...
“距离1986年张光直先生的代表作《古代中国考古》第四版的出版已经有很长的时间了,在这个时间长河中,中国考古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世界对于中国考古的关切也与日俱增,而融通中国考古最新进展与最新观点的教科书式的英语专著却一直没有出现,这也是由剑桥大学出版的这本英文专著《中国考古学》面世后引起重视的主要原因。” 陈星灿,张光直先生的得意弟子,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副所长,揣摩着这本厚达475...
今年76岁的考古学家李伯谦教授,曾任北京大学考古系主任、考古文博院院长兼北京大学赛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馆长,亦出任“夏商周断代工程”项目首席科学家,参加和主持过河南偃师二里头、安阳小屯殷墟、山西曲沃晋侯墓地等多处遗址的发掘。 他于上月底参加“世界考古·上海论坛”时,接受了《东方早报(博客,微博)·艺术评论》的采访,在谈到公共考古相关话题时,回忆起上世纪50年代中国考古发掘活动与公众互动的情...
一、为什么要提倡中国考古学的大众化 考古学是一门以地下出土的实物资料研究过去人们的生活,探索人类历史发展规律的学科。由于种种原因,对于考古学,曾有种种误解:或认为考古就是研究古董,将考古学家视同于把玩古董的人;或认为考古就是挖坟掘墓的,没有什么学问可言;或认为考古学是研究过去,与现代无关。当然,也有不少人认为考古很神秘,可望而不可及。之所以出现这些误解,主要是对考古学缺乏起码的了解。而造成...
甲骨学诞生一百多年来,经过历代学者的努力,积累了丰厚的学术研究成果。伴随这样的研究,甲骨文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元素虽为世人所知,但终究仍局限于小众学者所关注的范围。如何向公众普及甲骨学,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在这方面作出了有益的探索。近日,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高大伦接受了中国社会科学网记者的采访。 记者:请您介绍一下甲骨学诞生以来取得的学术成果主要在哪些方面。 高大伦:甲骨学的...
2014年10月27至28日,第二届“中国公共考古——仰韶论坛”在河南省三门峡市热烈举行。论坛的基本形式与第一届相同,包括公众演讲、研讨会和公共考古活动展示三大板块;参与人员构成也相似,有来自专业网络和平面媒体、热心公共考古的考古科研单位和博物馆的代表,有各大学文物爱好者协会代表;精彩新鲜的内容也仍然让与会者兴奋不已,并引发对公共考古的新思考。 新努力 研讨会上的每个发言都让人感受...
2014年11月07日,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联盟第四届联席会议暨新型城镇化与大遗址保护研讨会在洛阳举行,来自全国24家国家考古遗址公园、40多家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立项单位代表以及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等单位专家与会,展开关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保护、管理、展示、利用的专题研讨。 现状累计投资4亿多元,致力洛阳大遗址保护 据了解,此次会议由洛阳市人民政府、洛阳市...
在连续3天的雾霾散尽之后,天空露出了久违的蓝色。10月27日,河南三门峡,一场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河南省文物局和三门峡人民政府主办的中国公共考古·仰韶论坛如期举行。来自部分省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博物馆和高校的多位考古学者与热爱考古的学生一起参加了论坛,围绕着一些热门话题展开了广泛的交流与讨论。 距离上一届仰韶论坛,时间已经悄然走过了四季,又一次回到了10月这个节点。站在同一节点,不得...
英国考古学家保罗·巴恩认为,“考古学是可以研究人类过去99%部分的唯一科学……如果我们要知道我们正在去往何处,那我们就需要去追溯我们的轨迹,去看看我们来自何处。” 如今,考古学这个长期孤僻的学科正受到公众前所未有的关注。在23日至26日举行的“世界考古·上海论坛”上,考古学者也在探讨如何更加主动地走出象牙塔、走近民众,适应时代的需求。因为,当一个学科不再只是蜗居在学术的象牙塔内,而是产生了...
“服务”是志愿者的本职,“奉献”是志愿服务精神的精髓,所谓“考古志愿者”并不是单纯的享受“近距离感知与体验”的受众,还要主动承担社会责任,自发地成为考古人,或是“公众考古人”。诚然,志愿者并非专业的考古从业人员,他们对考古怀着一腔热情和满心好奇,但并没有考古学相关知识与技能,他们的服务、奉献又将以何种内容,何种形式来体现?这种志愿服务是否会对考古工作带来干扰?是否会对遗迹、遗物造成破坏?这都是当下...
“志愿者”理念从西方兴起,经过100多年的发展,逐渐成为当今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国内对志愿者的定义是:“自愿参加相关团体组织,在自身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在不谋求任何物质、金钱及相关利益回报的前提下,合理运用社会现有的资源,志愿奉献个人可以奉献的东西,为帮助有一定需要的人士,开展力所能及的、切合实际的,具一定专业性、技能性、长期性服务活动的人。”随着全国文化遗产保护意识的兴起和公众考古学理论与实践热潮...
我在复旦开《公众考古学》的课,和做其他公众考古实践不太一样的地方,是多了个“学”字,这就有了课程建设,特别是研究公众考古旨趣。其中,也就免不了要梳理教学内容的源流,向学生介绍一些公众考古史以及公众考古学史,诸如中国是何时有公众考古的?中国公众考古的历程怎样?亦即哪些是“源”?哪些是“流”等来龙去脉的问题。 我跟学生们讲,中国的公众考古不像现在一些人说的那样,是近年从外国传过来后才有了这码事...
双峰县印塘乡四湾村东南三座花塘古墓遗址。据省文物考古专家初步推断,该墓年代为南朝。 城步苗族自治县丹口镇陡冲头村的岩画群。 2014年12月25日,长沙市青少年宫建设工地,考古人员在对古城墙进行挖掘。 “天书”原是苗文石刻和岩画 城步苗族自治县丹口镇陡冲头村,海拔1100余米,地势险峻,层峦叠嶂,景色宜人。村西是高耸入云的观音山,一条小溪从山上向东流下。沿溪两岸,考古专...
记者20日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获悉:从2014年5月初开始,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对位于延安市宜川县被盗掘破坏的虫坪塬墓地进行了考古勘探和抢救发掘工作,至2014年11月初田野工作结束。初步认为虫坪塬墓地大致处于两周之际或晚至春秋早期,共清理墓葬23座、灰坑(沟)遗迹5处,同时发掘车马坑1座。这是车马坑在陕北高原被首次发现。 据了解,虫坪塬墓地面积约14万平方米,位于陕西省延安市...
保定唐县县委宣传部20日透露,该县黄家庄遗址考古取得重要收获,共揭露遗址面积1500平方米,发现16座灰坑、2座陶窑址、1条古路等重要文化遗迹。 据了解,为配合南水北调工程水厂及输水管道工程建设,受河北省文物局委托,河北省文物研究所与唐县文物保管所组成联合考古队,于2014年10月17日至12月26日,对位于唐县仁厚镇黄家庄村南150米处的黄家庄遗址进行抢救性考古发掘。 共揭露遗址...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