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2014年洛阳市文物考古发掘成果丰硕,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全年共完成考古发掘60项,发掘古墓葬1219座,发掘遗址面积4780平方米,出土历代文物近2000件。1月31日,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召开2014年度考古工作汇报会,邀请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博物馆等单位的考古专家对我市文物考古发掘成果进行评审。 去年,市文物考古研究院承担的课题性考古调查勘测项目包括:栾川龙泉2号洞的考古发掘、伊川徐阳墓地及...
距今3500年以前,生活在罗布泊腹地的小河古人生存环境恶劣,吃的食物粗糙坚硬,劳动量又大,然而,小河古人却很聪明,他们会用发酵乳制作奶酪,用熬制的牛骨胶制作黏合剂,甚至能成功地操作开颅手术。 朱泓(左二)正在对古尸进行研究。 做过颅骨环钻手术的头骨。 法杖及法杖上的牛胶残留物。 小河公主颈部与胸前的树枝状物质为3600多年前的奶酪。 1月30日,2014年度新疆文物...
一直以来,我区田野考古工作以实地人力调查为主,因人的精力和调查技术有限,对大范围地区的普查比较难,尤其是对山脉、沙漠、草原等特殊环境的考古调查,更是难看清楚全貌。过去的两年,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运用国内先进的卫星遥感技术,对哈密地区、昌吉州为主的天山东部地区进行了航空遥感考古调查,以较少的人力、范围更广的光谱技术以及较高的航空图像分辨率,使他们看到了以往看不清楚的遗迹,新发现了20多处古遗址。 ...
截至1月20日,唐县黄家庄遗址考古共发现16座灰坑、2座陶窑址、1条古路等文化遗迹,出土遗物器型有陶盆、陶罐、陶瓮等,文化遗存年代分别为汉、元、明、清时期。 据介绍,此次考古发现的陶窑是研究两汉时期建窑技术水平的重要实物资料。汉代古路的发现,对于研究黄家庄古人类聚落的文化性质提供了重要线索,同时为探索当时道路构筑方式、筑路流程提供了新的资料,这也是保定南部地区汉代考古首次发现的古路,是研究...
2014年,民和县不断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工作措施,狠抓责任落实,切实强化沟通协调工作力度,全面推进了喇家国家考古遗址公园项目建设工作。 从去年5月15日开始,民和县对遗址公园入口两侧和公园建设范围内的房屋、土地、附着物等进行了丈量登记和评估。根据建设需要,目前已征用土地277亩,发放补偿款1275万元。考古发掘方面,去年国家文物局批准喇家遗址考古发掘面积为3000平方米,由四川大学考古系、...
2014年,除了常规的考古发现,大量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为新疆的考古“插上了翅膀”,探索研究了许多未知领域,发现考证了一批填补历史空白的新成就。这是记者日前从新疆文物考古成果汇报暨考古与历史文化宣传创新研讨会上得到的消息。 据了解,2014年新疆为配合各项基本建设,田野考古15项,主动性考古发掘两项,共发现墓葬678座,涉及新疆6个地州的16个县市,遗存年代从早期青铜时代延续到清代。 ...
随着陕西省富平县宫里镇唐代窑址的持续考古,专家们发现这处窑场的窑炉数量达500座,可谓目前所知唐代规模最大的砖瓦窑场遗址,并且确证了闻名遐迩的“唐十八陵”中半数以上在陵园附近配有烧制砖瓦的窑场,从而为古代中国的陵园规划和建筑史等提供了新资料。 据了解,陕西省考古研究所1995年首次对这处称为富平桑园的窑址进行考古调查,局部试掘时一组呈“品”字形的窑炉遗址出土了鸱吻、兽面砖等唐代建材。到20...
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于建军29日称,在新疆布尔津县图瓦新村古墓地堆积如山的石堆里,一块长方形的石条在清除泥土后,惊讶地发现在此石条上正反面雕刻着双虎。 当日,由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主办的2014年度新疆文物考古成果回报暨考古历史文化宣传创新研讨会在此间召开。 关于这块刻着双虎的石条,于建军将其命名为双虎鹿石,可翻遍所有与新疆有关的考古资料,他没有找到一篇记载或发现这种鹿石的文章。...
据媒体报道,英国考古学家在剑桥附近发现了一处相当罕见的“床葬”坟墓,其中有一具7世纪青少年的骨骸与十字架、小刀和玻璃珠包等物品,融合了异教墓葬文化与基督教文化。考古学者狄金兹说,这座墓碑很有趣,因为它混合了不同的陪葬品传统,刀子、玻璃珠包与基督教十字架放在一起。 据媒体报道,英国考古学家在剑桥附近发现了一处相当罕见的“床葬”坟墓,其中有一具7世纪青少年的骨骸与十字架、小刀和玻璃珠包等物品,...
2014年,为进一步深化对周原遗址聚落结构的认识,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与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联合组成考古队,在周原遗址选择对凤雏建筑基址周邻区域约100万平方米范围进行了大规模勘探,首次发现了西周社稷建筑遗存,为深入阐释周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重要源头提供了关键依据。同时,这次考古发掘,初步揭示了周原遗址单个居邑的基本形态,对深入研究周原遗址的聚落形态具有重要的示范意义。
2014年,新疆考古工作者共发掘墓葬678座,发掘面积4000平方米,涉及全疆6个地州的16个县市,遗存年代从早期青铜时代延续到清代。丰硕的考古成果,为我们研究和复原新疆的历史提供了丰富的实物资料,也用实证证实了古丝绸之路上的繁华。1月29日,2014年新疆文物考古成果汇报暨考古与历史文化宣传创新研讨会在乌鲁木齐召开。 此次研讨会会期两天,来自中国丝绸博物馆、吉林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
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最近根据位于鄂尔多斯市境内的霍洛柴登古城内出土的“西河农令”铜印以及古城城垣规模判断,此遗址应是西汉北方重镇西河郡的郡治所在。 霍洛柴登古城城垣周长5000余米,遗址面积达4平方公里,城址规模宏大,发现于上世纪70年代。2014年,内蒙古考古工作者对古城遗址再次进行考古发掘。 霍洛柴登古城曾发现有“西河农令”“中营司马”等汉代官印。在古城的西部坡地上发现多处...
去年,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配合我区各项基本建设,一共发掘出土了678座墓葬。 1月29日,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主办了2014年度新疆文物考古成果汇报暨考古与历史文化宣传创新研讨会,疆内及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吉林大学、西北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等全国知名高校和科研院所从事新疆考古研究、出土文物保护、科技考古领域的120多名代表会聚一堂。 据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研究员于志勇介绍,这些...
前日,由省文物局与省社科联主办,省考古研究院、陕西历史博物馆、陕西考古学会联合承办的“体验考古、感受文明—2014年陕西考古新发现公众报告会”在陕西历史博物馆举行。 报告会上,省考古研究院的四位专家分别以“厚土载石—周原凤雏考古新发现解读”、“蓄势强秦—考古视野下的秦都雍城”、“功于细微—米脂玉覆面实验考古”、“山水之间—盛唐名臣的幽冥世界”为题,向公众解读考古成果。记者获悉,2014年省...
航拍昭和王陵清理后,陵墓、享殿、神道、内外陵墙的结构清晰可见,这也是明代王陵的基本建筑基址。 一座座百年陵园渐渐重现在人们眼前,这其中少不了工人的辛勤劳作 桂林城东侧的尧山,安葬着曾经藩据桂林的十一代靖江王。历经600年风雨,这些陵园的建筑大多墙垣坍塌,被掩埋地下。今天的人们,只能通过被复原的庄简王陵揣测它们的肃穆与雄伟。 2012年10月,靖江王陵考古、发掘、清理项目正式启...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