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我国第一艘水下考古船有何独特之处?记者率先前去探访。 停泊在上川岛附近的这艘考古船,白色的船身在阳光下闪闪发光,船身上“中国考古01号”的字样和“中国文化遗产标志”的图案甚是醒目。这是中国第一艘自主研发、设计和建造的水下考古专用船。去年9月4日,这艘考古船在山东青岛首航,开赴辽宁丹东港开展水下沉船遗址重点调查。随后,该船又到西沙海域进行作业直至今年5月底,而广东是该船水下考古工作的第三站。 崔...
6月5日下午,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与名胜区团工委联合在文物考古研究所科技保护中心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公众考古活动。来自名胜区管委会各单位共10余位对考古感兴趣的团员青年与文物来了一场“零距离”亲密接触。 伴随着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繁荣和发展,考古与文物成为人们热衷的话题。为了让更多的人深刻地领略文物的魅力,认识文物保护的意义与价值。此次公众考古活动安排青年团员亲手修复文物,了解文物修复的相关知识...
中国第一艘水下考古船真容 “南海一号”水下考古现场 在“海上丝绸之路”航线的必经之地西沙群岛,湛蓝的海水下散落着大量历朝历代的水下文化遗产。2015年的4月上旬,中国首艘水下考古船“中国考古01”,装备着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水下考古专业设备,驶向了西沙群岛。43天之后,精心筹备了两年多的2015年度水下考古工作宣告结束。在重点发掘项目珊瑚岛一号沉船遗址,提取出水文物50件。6月6日,凤凰卫视记...
自安特生于上世纪20年代初在我国首开科学考古工作开始,田野考古在我国已经走过了90多个年头。经过学习、探索与反思,中国的考古工作者通过自身的努力,对不同的遗址已形成了一套比较成熟的田野发掘工作体系。经过专业训练的考古工作者会根据不同的遗址类型选择不同的发掘方法。但与此同时因为操作规程的模式化倾向,使得田野工作形成了比较保守的现状,很少有在发掘手段和方法上的探讨。为此,笔者将所了解的几种在我国田野工...
考古学文化是指考古发现中可供人们观察到的属于同一时代、分布于共同地区、并且具有共同特征的一群遗存。中国的考古学文化命名一般采用国际普遍认同的最初发现地点命名法,简便而合理。但是,发现地点名称的模糊或更改也会影响到人们的行文和阅读,以下是几个例证。 后冈遗址是以首次发现地点命名考古学文化的典型遗址,如“后冈一期文化”和“后冈二期文化”。同时我们发现,在一些文章中也有人使用“后岗”的称谓代替“...
2015年3月28日,沈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和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在沈阳召开了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盛京城考古与清代历史文化研究”开题报告会。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辽宁省文物保护专家组和社会科学院、沈阳市文物局和北京、天津、辽宁、吉林等地的高校专家学者对课题的选题和学术价值给予高度评价,一致建议切实加强考古学与历史学的交流与合作,课题成果要真正实现田野考古实践与史学理论的有机结合,要从深层次解读盛京...
5月16日至18日,由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主办的“文物、文献与文化——历史考古青年论坛(第一届)”在成都举行。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吉林大学、西北大学、山东大学、四川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首都师范大学、中央美术学院、中山大学、厦门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上海市博物馆、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和成都博物院等单位的考古学家、青年学者及相关单位领导共50余人参加了此次论坛。 ...
沣东农博园里“涨姿势” 考古队员在沣东农博园合影 昨日,由西安报业传媒集团与西咸新区联合举办的“西咸考古·丝路探秘”活动再次启程,来自西工大附中、东方中学等学校的30多名学生及多名考古爱好者,走进位于沣东新城的石婆庙、沣河生态景区、沣东农博园,感受周汉文化发祥地的人文、地理及大自然旖旎风光。 尽管天气炎热,但依然阻挡不了大家的参与热情。在石婆庙,学生们聆听地图史及城市史专家 ...
耄耋之年的袁仲一,聊起秦始皇陵兵马俑,仍是一脸的兴奋。 1974年,袁仲一在兵马俑一号坑发掘现场。(资料照片) 一把铲,一条绳,探幽寻秘骊山陵,朝朝暮暮情。腰如弓,铲声声,奇珍异宝一宗宗。谁知精血凝? 石滩杨,荒漠漠,秦皇御军八千多,寰宇俱惊愕。人似潮,车如梭,五湖四海秦俑热。夜长人在何? ——《长相思》(袁仲一) “《长相思》是写给所有为秦始皇陵、兵马俑做出...
考古学家发现350年前贵妇遗骸保存完好 法国考古学家发掘一具17世界贵妇遗骸,遗体上依旧穿着长袍以及鞋帽,保存完好。 在法国西北城市雷恩的新会议中心建筑工地上,法国国家考古人员研究所的一组人员在抢救性挖掘时发现了这具遗体,并撬开了这座铅质棺椁。 “打开棺椁,我们看到了遗骸,里面还有大量织物和鞋子,”小组成员考古学家罗森·柯莱特说道,“我们并不知道她到底保存的怎样,只有等到扫...
5日上午,国家文物局2015年川岛水下考古调查在台山市上川岛沙堤渔港启动,由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组织的川岛水下考古队,凭借国内最先进的“中国考古01号”考古船,对上下川岛及附近海域进行为期45天的水下考古。据悉,这是“中国考古01号”首次到广东海域进行水下考古。 上下川岛是古代海上贸易航线上的重要区域之一,著名的宋代沉船“南海一号”即位于该海域。“川岛海域是古代海上贸易的重要区域...
海外追讨肉身菩萨,章公六全祖师将回家。 励小捷:证据确凿,事实清楚,我们就应该无偿的让它返还。 水下考古彰显中国主权,丝绸之路跨国申遗历七年。 吴小莉:海底挖掘,是不是对申遗也有相当的文物价值和帮助? 励小捷:那你拿什么说话,你只能拿沉船以及出水文物说话。 问答中国国家文物局局长励小捷。 主持人: 2015年春,英国《每日邮报》的一则报道红遍...
前天下午2点,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在文物考古研究所科技保护中心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公众考古活动。10多个对考古感兴趣的市民来到了所里,与文物来了一场“零距离”接触。 这次公众考古活动的内容是让市民亲手修复文物,了解文物修复的相关知识。据了解,活动中让市民修复的文物全部都是真品,有去年在海塘遗址中挖掘出来的瓷器,也有“西湖西进”三台山那边挖出来的瓷器,全都是唐和五代时期的青瓷。 接下...
“中国考古01号”船首次抵达广东 羊城晚报讯 记者黄宙辉、实习生王超凡、通讯员颜永树报道:今天上午,在广东台山沙堤码头边的海上,我国第一艘水下考古船“中国考古01号”正式启动“广东上下川水下考古调查项目”。这是该考古船首次抵达广东,该项目也是继“南海Ⅰ号”、“南澳Ⅰ号”之后,广东水下考古的又一大动作。羊城晚报记者获悉,该项目主要是调查上下川附近海域的水下文化遗产,今年内计划扫测20平方公里的海域...
昔日,伯希和探险队去过的莫高窟。(本文图片均由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博物馆提供) 斯坦因《古代和阗》一书中“于阗公主私带蚕蛹”插图 勒考克的《高昌》一书记录下了二战中被毁的大量壁画 《巴克特里亚黄金丘:北阿富汗提里亚丘的发掘》封面 《伊朗古城航拍图集》封面 传说中的“亚历山大大帝石棺” “考古材料组织最有效的办法,是把沿线考古地点串联起来,找到这些枢纽点。”浙江大学艺术...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