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近日,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组成考古队对哈密地区境内的奎苏台、五场沟等12座古代烽燧首次展开了考古发掘。 记者从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了解到,哈密地区现保存古代烽燧数量在全疆数量最多,一共有63座,年代为唐代和清代,与甘肃境内的古代烽燧一起,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古代军事防御体系,是我国长城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两年前,哈密地区选取了其中研究价值较大的12座烽燧进行维修保护,使其恢复了原貌。这次将通过对这些烽燧...
“曾经富贵一时的名士早已尸骨腐尽,而佩戴的金饰闪耀如新;曾被女主人爱惜的漆器胭脂盒早已朽坏,而盒中胭脂却嫣红依旧。” 11日,南京市考古研究所向社会通报,上月刚刚在该市郊区发现的四座东晋家族古墓,所幸历经千年未被盗墓者毁坏,保存完好,留下了极为有价值的近百件珍贵陪葬品,尤其葬品品质之高、种类之丰富和数量之多,在近年来发现的东晋墓葬中实属罕见,或为一位东晋高官名士及其妻子等的家族墓穴。 今年3月...
图为农民展示刚刚发掘出土的石器刘洋摄 图为10名农民工被授予“考古技工”的称号刘洋摄 10日,为期三天的泥河湾公众考古活动今日完美收官,农民考古技师作为考古活动中默默无闻却又功不可没的群体,在本次活动中首获殊荣,10名农民工被授予“考古技工”的称号。 现年55岁的阳原县大田洼乡岑家湾村村民白日有,1992年正式踏入考古行列。白日有称,1992年,他在村西南方向放牧,在路上走的时候发现了一...
近日,国家文物局2015年川岛水下考古调查在江门台山市上川岛沙堤渔港启动。据悉,这次水下考古调查既是2015年度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的重点项目之一,也是台山市有史以来规格最高、规模最大的水下考古项目,将为台山市海上丝绸之路申遗工作提供宝贵的科学依据。 我国最先进考古船助阵 据介绍,本次上下川岛及附近海域调查为期一个半月,由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组织实施。2014年下水的我国最先进...
考古学家在埃塞俄比亚发现2000年历史的“睡美人”之墓。睡美人的陪葬品也证明了古罗马与阿克苏姆王国之间的贸易来往比我们所知道的时间要早几百年。 考古人员花了6周在阿克苏姆王国遗址挖掘睡美人之墓。除此之外,他们还挖掘出可追溯到公元1世纪或者2世纪非凡的手工制品。这些装饰华丽的物品有几千颗彩色珠子所串成的项链、古罗马时期玻璃器皿和玻璃香水瓶。 不过目前为止,最重大的发现就是这个戴着青铜戒指的睡...
《南方文物》2015年01期 【摘要】<正>中国西南地区地处高原地区和高原前沿,这里山高林密,地势崎岖,河流众多,交通困难,古代中央王朝难以立即设立建置城市、派驻官员实施直接管理,往往采用委托当地土著首领及其子孙代理中央王朝实施治权的方式,从而在中国历史上形成了直接统治与间接统治并存、直接统治为主而间接统治为辅的独特的政治制度架构。这种古代中国处理中央与地方关系的政治制度,学术界将其...
《南方文物》2015年01期 【摘要】<正>2014年,中国发现制盐遗址的空间范围有了很大的扩展,本次专栏收录的几项发现突出体现了这一点。这几处重要的遗址点从东北吉林的大安到东南沿海的浙江温州洞头海岛,从东部渤海南岸的鲁北地区到西部高原的青海玉树囊谦县。以下是各个遗址点的发现情况。 【关键词】中国盐业;浙江温州;洞头县;考古发掘;青海玉树;东南沿海;囊谦县;煮盐;西部高原
西汉墓随葬的釉陶熏 王武信印 西汉陶灶 王武私印 昨日,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公布了广州考古年度第三大发现—恒福路汉唐墓葬。 众所周知,恒福路所在的横枝岗,是广州古城北郊地下古墓葬重点埋藏地带,1950年代以来在这一带发掘出各时期古墓葬数百座。去年3月到5月,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配合工程建设,在恒福路某工地进行勘探发掘。据市考古所透露,该考古点共清理西汉、东汉、三国、南朝、唐、...
6月9日上午,在我国第十个文化遗产日即将来临之际,由河北省文物局等主办,阳原县人民政府等承办的“踏梦泥河湾寻访燕赵魂”张家口泥河湾公众考古活动,在泥河湾小长梁遗址文化广场正式启动。 10名优秀农民工获得“考古技工”证书 公众现场学习打制石器 在启动仪式上,中国民间艺术家协会授予阳原“中国泥河湾文化之乡”牌,同时,现场为10名优秀农民工颁发“考古技工”证书和奖金。 启动仪式结束以后,...
走进历史、走进考古现场,是不少考古爱好者的梦想,6月13日是中国文化遗产日,华商报将联合汉阳陵博物馆在当日推出大型“公众考古”活动。活动地点在汉阳陵,将邀请20名16岁到60岁的读者参加。 此次我们前往的探秘地是汉景帝阳陵。在别具一格的残垣断壁建筑风格的考古陈列馆内,上下两层的展厅密集陈列着四十多年来考古发掘出土的1700余件文物精品。最为独特的是,除了陈列馆外,该博物馆最具看点的是国内首座、世...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15年02期 【摘要】在战国到两汉时期,巴族地区的窖藏和墓葬中出土了数量较多的铜钲,从形制特征看,钲腔瘦长,近直筒形,圆管状甬,有的为六棱或八棱柱状甬,有的饰环钮,于弧,内腔有的有四条音脊。按照我国古代的礼乐制度,铜钲与錞于是连同使用的,除用于军旅外,还用于祭祀和宴乐。 【关键词】巴式铜钲;考古发现;研究
《中国博物馆》2015年01期 【摘要】国内越来越多的博物馆开始重视博物馆教育,但大多活动形式比较单一,且缺乏专业理论作指导。受意大利瑞吉欧儿童中心及部分博物馆的先进经验的启示,作者认为针对儿童主要以模仿和感知认知世界的特点,考古类博物馆及考古遗址的教育活动的内容及形式推广中,艺术教育等可以发挥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博物馆教育;考古遗址博物馆;意大利瑞吉欧儿童中心;艺术语言;早教
《湖北文理学院学报》2015年03期 【摘要】汉水中游即今襄阳地区,地形上分为南阳盆地、随枣走廊、襄宜平原、鄂西山地。经调查、勘探、发掘先后发现多处西周考古遗存,其中南阳盆地南部遗存属邓国;随枣走廊中西部遗存西周早中期属鄂国,西周晚期属曾(随)国,在周灭鄂后的时间曾短暂为楚所据;襄宜平原遗存或为典型楚文化的直接渊源;鄂西山地遗存性质难明。邓、鄂、曾(随)之位置的确定结合周昭王南征、清华简《楚居》...
中国第一艘水下考古船真容 “南海一号”水下考古现场 在“海上丝绸之路”航线的必经之地西沙群岛,湛蓝的海水下散落着大量历朝历代的水下文化遗产。2015年的4月上旬,中国首艘水下考古船“中国考古01”,装备着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水下考古专业设备,驶向了西沙群岛。43天之后,精心筹备了两年多的2015年度水下考古工作宣告结束。在重点发掘项目珊瑚岛一号沉船遗址,提取出水文物50件。6月6日,凤凰卫视...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