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鲁国故城城墙遗址 鲁国故城城墙遗址公园一角 鲁国故城城墙遗址 鲁国故城遗址挖掘出的文物 6月13日,记者走进鲁国故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这里正在加紧建设,部分遗址遗迹可以对观众开放。 目前,这一公园已经开工东北角、东南角、北中段、周公庙4个区域20个子工程。完成考古勘探面积120万平方米,考古发掘4600平方米。 鲁国故城是周代鲁国的都城遗址,面积约10.45平方公里,城墙周...
当时的村落模拟图 出土器物上多次出现的符号 有关古蜀王国的历史记载 “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这是李白《蜀道难》中的诗句,里面讲到了古蜀王国的帝王蚕丛和鱼凫。“蚕帝重镇”在今天的茂汶一带,那么,鱼凫王朝又在哪里呢?古蜀王国真的与秦塞不相往来吗? “鱼凫王朝当然就在三星堆一带,三星堆古城就是它的都城。”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长期从事三星堆遗址考古工作的...
全国十大考古发现走进博物馆 6月13日,“全国十大考古发现走进博物馆”系列活动在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拉开帷幕。全国十大考古发现系列讲座、专题展览等活动将持续至10月。 由国家文物局主办的“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评选已历经25年,堪称国内考古界的“奥斯卡”。此次“全国十大考古发现走进博物馆”系列活动由金沙遗址博物馆和《中国文物报》联合举办,旨在让更多的公众能享受到文化遗产保护的成果。 ...
2008年是我国古代北方青瓷的代表——耀州窑的故乡铜川建市50周年,又是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创建50周年,更巧也是耀州窑考古发掘50周年。在这个值得多方纪念的日子里,作为大半生从事耀州窑考古发掘的学者,心里感受良多。特应《收藏》之邀撰文,作为对耀州窑考古研究的回顾。 以往对耀州窑的研究,多着眼于该窑创烧和鼎盛发展的黄堡窑场,该窑场唐代创建,终于明代中期,延续烧造了800多年。 近年来,我们重点进行...
首处“公众考古”场所在圆明园西洋楼遗址正式启动开放,今后热心文物保护的市民朋友将可实地见证、参与本市一些文物考古工作。 西洋楼遗址是北京市第一处公众考古场所,昨天,记者在工作人员带领下来到四周设有隔离标志的遗址周边,看到北京市文研所的数位考古人员正在用手铲、洛阳铲等专业工具进行考古发掘。据介绍,考古工作严格按照国际通行的田野考古操作规程进行,在现场具备必要的文物保护及安全条件的前提下,游客可以参...
昨日上午,国家文物保护装备产业基地授牌仪式在重庆南岸区南坪西部新区举行,重庆首台自主设计研发的考古车公开亮相,这辆移动考古车将于今年下半年正式开进考古现场。文化部副部长、国家文物局局长励小捷出席仪式。 据悉,国家文化保护装备产业基地是全国唯一一个国家级文物保护装备的产业基地,预计2025年实现产值将超过300亿元。仪式上,机械工业仪器仪表综合技术经济研究所、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等4家单位与南岸区政...
每年的重大考古发现都越来越吸引大众的兴趣。在6月13日这个“我国第十个文化遗产日”里,全国十大考古发现’走进博物馆”系列活动,在金沙遗址博物馆启动。以此为开端,金沙遗址博物馆将举行一系列文化遗产日主题活动。此次系列活动,由金沙遗址博物馆特别携手《中国文物报》,在国家文物局的指导下,联合举办。在启动仪式上,中国古文字专家杨升南先生向金沙遗址博物馆捐赠了包括甲骨文等古文字研究资料,历史文献等在内共70...
连着下了三四天的雨,上周六上午的大太阳,让参加公众考古活动的志愿者们有点不太适应。满头大汗的吉林大学考古学教授方启说,11万年前的沈阳人肯定喜欢这样的大太阳,这块遗址选择在向南的山坡上,正是因为这里不仅住得暖,而且光线好。几句话间,志愿者们似乎一下子就穿越了几万年的岁月,不禁浮想联翩。 6月13日,沈阳晚报、沈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承办的“沈阳早期人类探秘之旅”公众考古活动,在沈阳农大后山旧石器遗址...
13日是第十个中国文化遗产日。13日上午,2015年文化遗产日浙江主场城市活动在衢州举行,参加活动的考古专家对海上丝绸之路考古研究给予了关注。 前不久,浙江上虞禁山早期越窑遗址成功入选2014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受到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在遗址的考古发掘中,发现了从东汉至西晋序列完整的瓷窑,同时出土了大量瓷器,成为研究我国早期青瓷起源的宝贵实物资料。 作为汉六朝成熟青瓷的生产区,在前后数百年的...
考古不再神秘,公众甚至可以直接参与其中。昨日是中国“文化遗产日”,而主题就突出了“公众考古”。位于圆明园内的西洋楼遗址作为北京市第一处公众考古场所,面向社会开放。随着考古的推进,还将招募志愿者,经过培训后直接参与到考古工作中。 “这就是盗墓小说里的洛阳铲啊!”昨日,圆明园西洋楼遗址考古现场拉起了白线,而展出的包括洛阳铲在内的各色考古工具,吸引了不少观众的目光。数位身着考古字样服装的专业人员半蹲在...
6月9日,在我国第十个文化遗产日来临之际,“踏梦泥河湾 寻访燕赵魂”张家口泥河湾公众考古活动在河北省阳原县举办。 活动中,通过网络报名抽选出的一百余名公众参加了“泥河湾杯”石器制作比赛,学习摔击、锤击、砸击、间接打片等方法,在一小时内打制原始人类的日常工具和兵器,最后由考古专家打分,选出最佳砍砸器、最佳手斧、最佳矛头、最佳箭头。在泥河湾考古现场,河北师大泥河湾考古研究院的梅惠杰博士介绍了发掘情况...
今天是第十个中国文化遗产日。今天上午,2015年文化遗产日浙江主场城市活动在衢州举行,参加活动的考古专家对海上丝绸之路考古研究给予了关注。 前不久,浙江上虞禁山早期越窑遗址成功入选2014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受到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在遗址的考古发掘中,发现了从东汉至西晋序列完整的瓷窑,同时出土了大量瓷器,成为研究我国早期青瓷起源的宝贵实物资料。 作为汉六朝成熟青瓷的生产区,在前后...
考古现场什么样?今天上午,位于圆明园内的西洋楼遗址作为北京市第一处公众考古场所,面向社会开放。隔离区内,北京市文研所的考古人员们正在用手铲、洛阳铲等专业工具挖挖铲铲,想象中神秘而又庄严的考古现场就这样毫无保留地展现在公众面前。 今天是中国文化遗产日,今年又恰逢北京建城3060年。今年文化遗产日的主题突出了“公众考古”,特地邀请公众见证考古过程。北京市文物局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今天的考古是严...
上午,市民在农展馆细细端详金漆镶嵌的屏风 摄/法制晚报记者 曹博远 今天是“中国文化遗产日”,恰逢北京城建城3060年。首处“公众考古”场所在圆明园西洋楼遗址正式启动开放,今后热心文物保护的市民朋友将可实地见证、参与本市一些文物考古工作。 圆明园西洋楼遗址首邀“公众考古” “这就是小说里的洛阳铲啊!”今天上午,一位市民在圆明园西洋楼遗址考古现场发现了经常出现在小说、电影里的...
考古在很多人的印象中是非常神秘而高冷的工作,但是近日,在河北省张家口市阳原县,一场名为“踏梦泥河湾寻访燕赵魂”的公众考古活动,却把来自各个领域的考古爱好者请到了考古挖掘现场,亲身体验了考古的乐趣,零距离触碰到这片古老土地的脉搏。 这些考古爱好者中,有河北一些高校的学生、微博达人、文艺工作者,还有不少是网络招募的公众。“能从历史书籍中走出,踏入考古发掘现场,是我的业余考古学习的一次飞跃,真的...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