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纸本设色 纵54.5、橫31.6厘米 吴彬,生卒年不详,约活动于明万历年间,字文中,号枝隐庵头陀,福建莆田人。曾官中书舍人,历工部主事。善绘山水、佛像。 此图描绘的是唐代玄宗为避安史之乱,而行于蜀山之中的情景。高山峻岭,奇峰绝壁,云雾缭绕,近前一群由侍从、护卫组成的队伍,浩浩荡荡行进在山路上,紧随其后的是以唐玄宗为首的马车队。画中山石皆以线勾勒,皴染细腻,构图雄奇,丘壑峭削,人物描绘得...
明(1368—1644) 纸本 墨笔 纵135厘米 横55.5厘米
明(1368—1644) 绢本 设色 纵186厘米 横111厘米
明(1368—1644) 绢本 设色 纵175厘米 横66.7厘米 天津博物馆藏《桃源仙境图》轴为明代“吴门四家”之一的仇英所作的青绿山水人物画,纵175厘米,横66.7厘米。 仇英(1494—1561),字实父,号十洲,江苏太仓人,寓居苏州。漆工出身,后师周臣学画。善画人物、山水等,所绘山水以青绿重色为多,师法赵伯驹、刘松年。长于临摹,功力精湛,是明代中期画坛的巨擘。与沈...
明洪武(1368—1398) 高54厘米 口径27厘米 底径24厘米 釉里红是以铜红釉在胎上绘画,施透明釉后,在高温下一次烧成的釉下彩瓷。釉里红创烧于元代,真正成熟是在明初洪武年间,而明初将红色定为皇室专用色之一,釉里红也仅限于官窑生产。洪武釉里红目前发现均为大件器物,有瓶、盘、碗、壶、炉、等,基本不见杯盏之类的小件。 ??天津博物馆藏有一件洪武釉里红松竹梅纹大罐,高54,口径2...
明宣德(1426—1435) 高4.5厘米 口径18.2厘米 底径14.4厘米
明永乐(1403—1424) 高9.7厘米、口径50.5厘米、底径34.8厘米 明永乐(1403—1424年)、宣德(1426—1435年)时期是明朝国力最强盛的时期。随着景德镇瓷器制造业的繁荣昌盛和烧瓷技术的不断进步,此时生产的青花瓷以其胎釉精细,青花色泽浓艳,造型多样和纹饰优美而久负盛名,被称为中国青花瓷器生产的黄金时代。 天博藏明永乐青花枇杷绶带鸟纹盘,高9.7厘米,口径5...
明永乐(1403—1424) 高16.5厘米 外径17.5厘米 内径9.6厘米
明万历(1573—1620) 高8厘米 口径39厘米 足径18厘米 明代是我国瓷器对外输出的重要时期,明初郑和七次下西洋,将我国的大量青瓷和青花瓷带到许多国家和地区。到了明中期,随着我国民间海外贸易的迅速发展,瓷器的对外输出也逐渐扩大,除了景德镇的各类瓷器外,华南地区的一些民间瓷窑也生产出一批用于外销的瓷器产品。天津博物馆收藏了一件明代红绿彩罗经文盘就是当时漳州窑生产的一种外销瓷器。此...
明宣德(1426—1435) 高46厘米 口径9厘米 足径16厘米 天津博物馆的这件藏品小口、圆唇、长直颈、圆腹、平底。通体白釉,釉下绘青花纹饰,口沿饰一周卷草纹,颈部饰四脚形云纹,腹部一条苍龙盘绕一周,龙身粗壮,双目炯炯,龙腭上翻,三爪遒劲有力,气魄威严。瓶口部横书青花“大明宣德年制”款。 龙纹是中国传统的吉祥纹饰,最早是远古时代民族的图腾。旧说龙为鳞虫之长,四灵之一,能登天入...
明(1368— 高20.9厘米 底宽15厘米 德化窑是我国古代南方著名瓷窑,窑址位于福建省德化县。德化窑始于宋代,盛于元明,衰于清代。德化窑以白瓷著称,因胎土纯净细腻,胎料和釉料中含铁量极低,而含钾量较高,故所产瓷器呈现温润而光亮的象牙白色。欧洲人冠之以“中国白”、“象牙白”、“猪油白”、“鹅绒白”的美称。直到现在,法国人还以“中国白”直呼德化窑白瓷。明代德化窑生产的白瓷,品类繁多,有...
中国古代的各种色釉,是利用铁、铜、钴、锰的氧化物的呈色作用进行着色。由于一般瓷土和釉料中或多或少带有一些氧化铁,在还原气氛中必然反映出青色来,因此青釉是我国古代最普遍的釉色。但古代白瓷的制作,并不是在釉料中加入一种白色呈色剂,而是选择含铁量较少的瓷土,釉料经过加工,使含铁量降低到最少的程度。在洁白的瓷胎上,施以纯净的透明釉,就能烧制出白度很高的白瓷来。 明代的甜白釉是中国白釉品种的佼佼者。甜...
故乡是什么? 也许是,无论我身在何方,这块土地都会与我的内心深处有深深的“连接”。 良渚人梅娇寅亦是,5岁开始学习舞蹈,从良渚出发,走出国门,心里念念不忘的始终是故乡。日前,身为杭州师范大学老师的她在学校和良渚遗址周边社区发起“舞态良渚”社区舞蹈教育公益活动助力良渚申遗,一个星期就有100多人积极响应,经过2个月学习,6月3日,这群原住民在良渚古城遗址的王城中央小莫角山的高台上...
“博物馆的历史”专题展中的展品 作为2018南京历史文化名城博览会的重要板块,由江苏省委宣传部、南京市人民政府、国际博物馆协会博物馆学国际委员会联合主办的“首届国际博物馆馆长论坛”日前在南京市博物馆举行。此次论坛以“博物馆,涵养现代城市文明”为主论坛议题,以“博物馆的历史”“新时代的博物馆学”和“艺术博物馆的未来发展趋势”为分论坛议题,邀请了中国、法国、加拿大、比利时等17个国家和地区的...
陕西历史博物馆的基本陈列历时近一年改造完毕,半个月来,新基本陈列以其恢弘大气的风格、紧扣时代的特色、创新展陈的形式、尊重个体的理念赢得了广泛赞誉。 有人说“在这里我们读懂了中国”。五千年的文明灿若星河,如何汇聚一壶色香味?看陕西历史博物馆党委书记、馆长强跃如何屡出奇招。 记者:陕历博基本陈列历时近一年改造完毕,新展览更注重陕西文物哪些方面的展示,这样做想突出什么? ...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