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巴里坤县红山口古代游牧民族大型聚落遗址发掘现场 19日,由自治区文物局、西北大学和哈密地区行署举办的“古代游牧民族大型聚落遗址与文物保护项目成果汇报会”在巴里坤县举办,来自疆内外的近30名专家学者共同展示东天山古代游牧民族大型聚落遗址考古发掘的研究成果,研讨其学术和社会意义。 据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教授王建新介绍,自2001年起,西北大学组成的学术团队先后多次在东天山进行考古田野调查和发掘,发...
经过近两年的前期调田野调查、项目筹备与申报,以及调研考察、勘探和准备,7月21日,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新疆考古队在木垒县照壁山乡平顶山的丘陵地带,对该区域青铜时代至秦汉时期古墓群正式展开考古发掘工作,这将逐步揭开沉寂千年的草原古墓群的神秘面纱。 木垒县照壁山乡平顶山墓群考古发掘项目,今年获国家文物局批准。21日记者在木垒县照壁山乡的十几处丘陵山坡上看到,考古队工作人员顶着烈日,在对古墓进行勘...
昨日获悉,赤墩、鸿山、杨家遗址考古发掘工作近日均取得新进展,三处遗址虽分处惠山、新区和滨湖三地,但据市文化遗产保护和考古研究所工作人员研究发现:这三处遗址存留的遗迹、出土文物等见证了太湖流域不同发展时期的历史文化面貌:马家浜文化、崧泽文化、良渚文化、马桥文化等考古学文化序列日臻完善,文化面貌日渐清晰。“这对无锡地区考古学序列的完整性及研究无锡地区人类发展历程具有重要意义。”考古研究所负责人刘宝山如...
保加利亚国土中存在着数百座类似巨大鼹鼠丘的墓葬遗址,其中葬有古代国王的镀金棺椁,除此之外未留下其任何统治历史遗迹。这些古墓被称作“土丘冢”,是从公元前两千纪至公元三世纪居住在巴尔干半岛的色雷斯人 (Thracian) 遗留下来的唯一文明遗迹。图为可追溯至公元前四世纪中叶的奥斯特路沙 (Ostrusha) 土丘冢墓室内妇女面部形象壁画。图片来源:法新社/迪米塔尔·狄克福。 专家认为保加利亚境内...
甘肃礼县大堡子山遗址考古又获新进展,一座新发掘的墓葬被初步认定为春秋早期到西周晚期墓葬,为该区域发现的年代最早墓葬。 由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单位组成的早期秦文化联合考古队礼县大堡子山项目领队侯红伟说,一个月前发掘了一座小型墓葬,该墓葬长4.1米、宽2.2米,墓葬总深度10.5米,其中垫土4米,墓葬6.5米。葬具为一棺一椁。墓主人采用的直肢葬是嬴姓宗族下葬的典型方式。墓葬中出土了20多件陶器、2...
认识和发现物质文化遗产中文化价值,突破以往仅从“合理利用”技术层面思考文化遗产的认知局限,创新考古学学科定位,形成长时段对文化、文明的研究理念,构建发现和阐释文化遗产文化价值的研究范式,对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当代价值的因素,对凝练未来中国社会发展的文化软实力意义重大。 我国的文化遗产保护事业面临诸多矛盾与困惑,全社会对遗产的价值、性质、功能和传承等缺乏认知,呈现出实践探索多于理论阐释,合理利用...
记者21日从西藏自治区文物局了解到,日前西藏日喀则市拉孜县查务乡境内发现一座大型古墓群,经专家初步鉴定,该古墓群年代大致可追溯至吐蕃王朝时期。 据记者了解,这一古墓群是拉孜县查务乡森格龙村村民在田间劳作时无意中发现的,当时散落的动物遗骸、陶器碎片以及金属质地装饰品等引起了村民注意。村民上报后,这些遗存物被当地文物部门寄放在附近一座寺庙暂时保管。 日喀则市文物局接到消息,随即组织专家赶赴遗址现场...
昨获悉,赤墩、鸿山、杨家遗址考古发掘工作近日均取得新进展,三处遗址虽分处惠山、新区和滨湖三地,但据市文化遗产保护和考古研究所工作人员研究发现:这三处遗址存留的遗迹、出土文物等见证了太湖流域不同发展时期的历史文化面貌:马家浜文化、崧泽文化、良渚文化、马桥文化等考古学文化序列日臻完善,文化面貌日渐清晰。“这对无锡地区考古学序列的完整性及研究无锡地区人类发展历程具有重要意义。”考古研究所负责人刘宝山如是...
为达到科学利用,文物福民的目的,2015年7月11日,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与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共同举办了“走近考古,触摸文明——洛阳考古志愿者走近隋唐仓窖遗址大型公众考古”体验活动。本次考古体验活动得到广大市民的热烈响应,全市各界群众报名踊跃,经过认真的选拔,最终30余位“考古迷”参与此次考古体验活动。在发掘现场“考古迷”们认真听取有关回洛仓、含嘉仓遗址的发掘、保护、展示情况介绍,察看了发掘出的仓...
考古学是什么?良渚古城是如何被发现的?良渚文化的发展与中华五千年文明的关系又有着怎样的关系? 昨天,北京大学第八届全国中学生考古夏令营开营仪式在良渚博物院举行。此次夏令营从7月19日至7月28日,历时10天,其间来自全国26个省、市、自治区百余所中学的214名同学,将在杭州良渚等地开展一系列的考古、交流活动,近距离接触古代文物,亲身感受古代文明。 本届夏令营由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浙江省文物考...
记者从今天在新疆巴里坤县召开的东天山地区古代游牧民族大型聚落遗址考古与文物保护项目成果汇报会上了解到,西北大学学术团队的考古和学术研究成果揭示了古代新疆地区就是多民族、多样文化交融的地区。该研究成果为客观、准确揭示新疆地区多民族多样文化交流融合的历史过程,提供了重要科学依据。 据了解,2008年,西北大学学术团队承担了新疆哈密地区和昌吉州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对东天山地区的古代游牧民族聚落遗址...
在周口店遗址管理处17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亚洲旧石器考古联合会主席高星说,在周口店遗址,发现了“北京人”有控制地用火的新证据。 周口店遗址位于北京市房山区。1929年我国古人类学家裴文中在这里发掘出土了第一颗完整的“北京人”头盖骨,震惊了世界学术界。周口店也成为世界闻名的早期人类发祥地。 这次发布会公布的是2011年至2014年周口店遗址“猿人洞”抢...
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17日通报,云南晋宁金砂山墓地野外发掘和勘探近日结束,发掘面积共500平方米,清理墓葬31座,有部分青铜时期罕见的古滇文化新器物出土。 此次发掘,基本摸清了金砂山墓地山顶部分的墓葬分布规律和埋藏情况,墓葬的墓坑普遍规模较大,长3米、宽1—2米、深2—3米,形制规整、墓坑较深,部分有棺,多数人骨保存不好,有少量玉器和兵器,陶器少见。有部分青铜时期罕见的古滇文化新器物出土。至于其...
)对于有媒体报道北京大学[微博]学生在伊拉克被误抓一事,北大方面18日对记者表示,报道中的被扣男子确为学校考古文博学院学生。北大已与中国驻伊拉克大使馆取得联系,证明目前该同学人身安全没有问题,预计下周可以获释。 近日网上有报道称,“伊拉克方面在其境内抓捕了一名中国男子,该男子为极端组织‘伊斯兰国(IS)’的一员”。随后又有消息称,该男子并不是报道所称的“恐怖分子”,而是北大考古文博学院学生,在伊...
7月12日,国家文物局“田野考古发掘数字化记录与管理系统规范”项目在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召开了以“数字化与田野考古的未来”为主题的课题启动会。该项目的实施旨在以《田野考古工作规程》为基础制订国家层面的田野考古数字化标准与规范,为国家文物局对田野考古发掘项目的监管提供相关数字化技术标准和支持。 来自北京、山东、陕西、甘肃、河南、湖北、湖南、江西、上海、浙江、广东的文物主管部门、高校、科研院所...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