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据台湾媒体报道,台南科学园区开发过程发现大量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从1996年开始挖掘,耗费15年总计抢救34处,经过整理发现文物中遗留有稻米、小米和其他动植物,且米粒外型大小都差不多,这是目前发现台湾最早出现的农业,显示当时已有选种甚至育种的技术。 台湾“中研院院士”臧振华领导的考古团队抢救出的南科遗址,年代距今5000年至300年间,涵盖了10个考古文化期,考古花费的时间、人力、发掘面积、出土...
在拥有众多珍贵历史遗迹的中国,越来越多的农民正参与到考古发掘之中。他们不仅得到相应的报酬,而且从中学习实用技能,文物保护意识也明显提升。 八面佛遗址是中国东北部吉林省的一处重要历史遗迹。在这处考古发掘工地上,当地农民发挥的作用让专业考古人员感到惊喜。 黄波是八面佛遗址所在地——吉林省磐石市烟筒山镇振兴村的一位普通村民。考古队没到村里来之前,她像普通农民一样忙着种地,闲时外出打工。考古队的到来改...
与苏州联系密切的良渚文化,已被考古界公认为中华文明的重要源头。昨天在苏州文化艺术中心举办的《失落的良渚文明——从草鞋山遗址谈起》公益讲座上,考古专家、市考古研究所长张照根提出,良渚文化与之前的马家浜文化、崧泽文化其实是一种文化,苏州城东可能存在五千年前大型聚落等新观点。 考古研究发现,进入新石器时代后,苏州一带先后出现过三种文化,即马家浜文化(距今约7000年-6000年)、崧泽文化(距今约60...
崧泽遗址2014年度发掘,首次发现了良渚文化先民的生活印记。 “再叩崧泽之门——崧泽遗址2014年度发掘成果展”在崧泽遗址博物馆举行。 “上海第一人”的发源地、上海地区最早的人类居住地之一,崧泽遗址考古发掘又有新发现:从崧泽文化到明清时期的遗迹,出土了大量陶瓷器、玉石器、骨角器、铜器等遗物,并首次在崧泽遗址发现了良渚文化先民的生活印记,具有重要的发现意义和研究价值。8月10日起至10月31...
8月6日,宜君战国魏长城保护与利用研讨会在陕西宜君县举办。文物考古界专家学者齐聚宜君,对当地战国魏长城进行实地考察和学术研讨,献计保护与利用。当日,陕西省文物考古工程协会长城专业委员会同时成立。 宜君县位于陕北黄土高原南缘,子午岭山系东南隅。宜君“负北塞,阻环庆”,地当要冲,多雄关险隘。宜君生态环境优美、林草丰茂、山青水秀,全县森林覆盖率48.2%,植被覆盖率91.8%,素有“千里林海”之称,被...
记者从新疆阿克苏新和县通古斯巴什古城考古现场了解到,目前,唐“安西大都护府考古”工作进展顺利。依据土层的堆积和目前出土的文物推测通古斯巴什古城的始建很可能要早于唐代。 北京大学考古队针对新和县通古斯巴什古城南北两个瓮城的大小,最后选取了北门瓮城区域进行发掘。经过一个多星期的挖掘清理过后,探方内几处比较明显、规模比较大的房子遗迹呈现在了我们面前。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陈凌说:“在这里出了有一些等...
2015年8月6日,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启动了2015年度大上清宫遗址考古发掘。大上清宫遗址是目前我国南方地区保存最好、规模最大、等级最高的皇家等级道教宫观建筑基址,也是我国道教祖庭的所在地,是不可多得的古代宫观建筑实例,为我国古代宫观建筑规制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然而,在很多人的眼中,大上清宫只是一个传说。曾经无比辉煌的大上清宫,它究竟有着什么样的前世今生,随着大上清宫遗址的考古发掘,...
2015年8月初,齐家文化与华夏文明国际研讨会在齐家文化发现命名地——甘肃省广河县举行,会后,部分与会专家学者,由甘肃跨越黄河前往青海,现场考察齐家文化青海喇家遗址。在喇家遗址博物馆,距今约4000年的一场突发地震现场发掘后完整保留下来,灾害场面惨烈,但母亲守护孩子、返身救助亲人的遗存更是穿越历史时空令人动容。 时间跨度约公元前2200年至公元前1600年的齐家文化,是黄河上游地区一支重要的考古...
中国文物网(编辑 白頔)镇墓兽是古人为了祈求墓葬平安,保护死者灵魂不受侵扰,防止墓葬被盗掘而制造出的一种怪兽。有兽面、人面,鹿角等造型。 《周礼》中曾记载有一种怪物叫魍象,好吃死人肝脑;又有一种神兽叫方相氏,有驱逐魍象的本领,所以人们常令方相氏立于墓侧,以防怪物的侵扰。所以有学者认为,使用镇墓兽的习俗,就是从“方相氏”的传说演化而来的,其主要兴盛于魏晋至隋唐时期。镇墓兽起初造型简单,越往...
故宫博物院与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合作框架协议签约仪式昨天在故宫建福宫花园举行。记者了解到,根据协议内容,双方将在博物馆建设、藏品研究与出版、文物展览、文物保护修复、对外宣传和文化产品研发等方面进行交流与合作。 据介绍,故宫将与西藏共同对西藏全境分区逐步开展考古调查,对现存的古寺庙建筑、壁画、雕塑和寺藏文物进行全面深入的著录登记和资料收集,并开展古代壁画、雕塑、建筑数字化、文物保护数字资料采集等基础...
8月5日上午,鹰潭龙虎山大上清宫遗址考古发掘正式启动。据悉,这是我国规模最大的道教遗址发掘。 去年6月,大上清宫二期工程施工方在施工过程中发现大片古建筑遗迹,遂上报文物部门。经省内专家鉴定,确定该遗迹为龙虎山大上清宫古建筑,随后进行抢救性发掘,揭露面积2500平方米,揭露遗迹有玉皇殿、三官殿、偏殿、厢房、碑亭等,并出土大量宋元明清时期的瓷片及各类建筑构件。 经省及国家级专家论证,这是我国规模最...
今年是完成国家重点水利工程太嘉河、环湖河道整治的关键性一年,湖州市文保所承担的九处工地考古发掘任务都要在年底前完成。考古人员从去年开始一直长期驻守工地,顶烈日、战酷暑,已完成总工程量的80%。7月以后,市太湖水利局和文保所多次现场勘察考古工地,及时调整发掘方案、互通信息、全力合作,使工程按进度有序推进。
梵高割下耳朵后创作的著名画作《耳朵缠着绷带的肖像》 考古学家发现的梵高左耳 近日,一则爆炸性新闻轰动艺术界:考古学家于法国阿尔勒地区发现一只耳廓骨,这只耳廓骨极有可能就是梵高割下的左耳。梵高为什么要割下左耳,其艺术创作在割耳前后有什么区别?记者对深圳市望野博物馆馆长阎焰进行了电话采访。 梵高的左耳在法国现身 考古学家近日于法国阿尔勒地区发现一只耳廓骨,在这只耳廓骨的内侧,有明显的锐器切...
宜君战国魏长城遗址 宜君战国魏长城遗址 “对长城的保护要有长期性和持续性准备。“中国长城学会副会长董耀会表示,陕西宜君战国魏长城是中国早期长城的组成部分,对于中国古代军事防御等方面研究具有重要价值。 6日,宜君战国魏长城保护与利用研讨会在陕西宜君县举办。文物考古界专家学者齐聚宜君,对当地战国魏长城进行实地考察和学术研讨,献计保护与利用。当日,陕西省文物考古工程协会长城专业委员会同时成立。...
初步勘察显露出的玉皇殿北墙。 8月5日上午,鹰潭龙虎山大上清宫遗址考古发掘正式启动。据了解,这是我国规模最大的道教遗址发掘。 据史料记载,自汉魏道教在龙虎山地区兴起以来,道教传播不断壮大。唐武宗赐额“真仙观”,北宋徽宗敕改“上清观”,元武宗加名为“大上清正一万寿宫”,大上清宫由此得名。历经元、明、清,大上清宫规模不断扩大,屡经兴废。至清代康熙赐御书“大上清宫”匾额时,建筑规模达两宫12殿24别...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