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大上清宫二期工程施工现场发现大片古建筑遗迹(去年6月拍摄)。 8月5日上午,鹰潭龙虎山大上清宫遗址考古发掘正式启动。据悉,这是我国规模最大的道教遗址发掘。 去年6月,大上清宫二期工程施工方在施工过程中发现大片古建筑遗迹,遂上报文物部门。经省内专家鉴定,确定该遗迹为龙虎山大上清宫古建筑,随后进行抢救性发掘,揭露面积2500平方米,揭露遗迹有玉皇殿、三官殿、偏殿、厢房、碑亭等,并出土大量宋元明清时...
一座直径70米,高9米,四周布满巨石的土堆静卧在东天山山前丘陵地带的一个山丘上,几乎占据了山丘顶部,形似城堡,如同将军傲视四周。当地的人们一直认为它是古代的军事防御工事。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新疆考古队经过两年的原野调查,根据现存墓葬型制和采集的遗物初步判断为秦汉时期的大型墓葬。 中国考古队在东天山木垒县发现2000年前大型古墓群 巫新华说:“这是目前发现的最大一座,但在这片目力所及之地,已...
7月29日,由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牵头负责的米易县庙门前遗址考古发掘工作结束,在7个月的考古发掘中,考古人员发现房址7座、灰坑127座、灶6座、灰沟7条、陶窑4座,以及大面积的红烧土面堆积,出土陶、石、矿各类小件700余件。 2013年5月,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在对成昆铁路(米攀段)进行考古调查时,在米易县丙谷镇沙沟村河边的梯田下发现了庙门前的遗址。 现场考古发掘人员介绍,2015年1月正式对该遗址进...
留住历史根脉,传承中华文明。8月5日,2015年度大上清宫遗址考古发掘正式启动。市委常委、副市长杨发航出席启动仪式并宣布考古发掘正式启动,清华大学建筑与文化遗产保护研究所、省考古研究所专家以及省、市相关部门负责同志出席启动仪式。 据了解,2014年6月,大上清宫二期工程施工方在施工过程中发现了大片古建筑遗迹,上报文物部门后,省考古所与市文广新局迅速组织考古队入驻现场,组织省内专家进行认定,确定该...
故宫博物院与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合作框架协议签约仪式昨天在故宫建福宫花园举行。记者了解到,根据协议内容,双方将在博物馆建设、藏品研究与出版、文物展览、文物保护修复、对外宣传和文化产品研发等方面进行交流与合作。 据介绍,故宫将与西藏共同对西藏全境分区逐步开展考古调查,对现存的古寺庙建筑、壁画、雕塑和寺藏文物进行全面深入的著录登记和资料收集,并开展古代壁画、雕塑、建筑数字化、文物保护数字资料采集等基础...
8月3日至4日,由中国考古学会植物考古专业委员会主办、赤峰学院承办的中国农业起源研究暨第四届中国植物考古学研讨会在我市召开。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副所长白云翔,市委常委、宣传部长郭玉峰,赤峰学院院长雷德荣出席并分别讲话。来自北京、浙江、福建、辽宁、内蒙古等省区市植物考古学的专家学者以及赤峰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历史文化学院部分师生近200人参加研讨会。 近年来,我国植物考古学研究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
8月4日,由市文物局、市社科联、市博物馆、画中颜美术培训学校联合举办的第二届暑期《我们一起去考古——快乐考古行》社会教育实践体验活动仪式在市博物馆正式启动。这是为充分发挥博物馆科普教育基地资源优势而推出的以少年考古为主题的教育实践体验项目。目的是为了让同学们了解身边的历史,激发探索科学的兴趣,培养吃苦耐劳的行为品质,让博物馆真正成为孩子们的“第二课堂”。 两千年前的古城址、精美的历史遗物、神秘的...
7月28日,由中国考古学会文化遗产保护专业指导委员会、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遗址与出土文物专业委员会、河北省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张北县人民政府联合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中心、首都师范大学考古系、张北县元中都遗址保护区管理处共同承办的考古遗址利用张北座谈会在张北县元中都博物馆召开,来自北京、河南、江苏、河北等地的20多位专家围绕元中都遗址考古与文物保护、元中都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
在新疆东天山木垒县发现2000年前大型古墓群后,很多周边居民与民众都抱着好奇与激动前往考古现场围观。面对车辆随意开进墓地、对文物违规拍照等一系列现象,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新疆队队长巫新华向记者谈到他的担忧。 考古队员在现场进行发掘。 “不文明围观考古的情况一直在惹我们,我们一直在忍耐,这种状态很难控制需要其他机构,有可能控制不住与其他参观的民众发生冲突,这个现象要避免。首先,考古队自己要调...
齐家文化与华夏文明国际研讨会8月初在齐家文化发现命名地甘肃省广河县举行,多位香港、台湾学者应邀参会。他们在会后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同中原地区文化相比,与华夏文明起源关系密切、西北地区黄河上游重要考古学文化的齐家文化被长期忽视,应该加大投入力度,对齐家文化开展系统性、针对性的大规模考古发掘工作,促进学界全面深入研究齐家文化。 台湾台南艺术大学艺术史学系教授、文博学院院长黄翠梅博士说,她2000年在...
7月24日,东平湖水下考古项目协调会议召开,来自省市文物局的专家就东平湖水下考古项目实施进行深入细致探讨。东平县副县长程鹏出席会议并致辞,全县17个相关单位负责人参加会议。 东平湖水下考古项目涉及东平县老湖镇埠子岛以及周边大面积水域,水域内淹没着须昌古城和隋代清水石桥。该项目的实施将有力推动东平县文物事业的发展,促进东平县丰富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提高全县知名度和文化影响力。 前期,东平县文广新...
参观博物馆、做陶艺、模拟考古,昨日,20位小朋友来到金沙遗址博物馆,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参加丰富多彩的活动,在游戏中了解金沙文明。孩子们自己在土中挖掘陶片、动物骸骨,还用3000年前的工艺制作了陶艺作品。看着自己动手的成果,孩子们脸上都乐开了花。 暑假期间,为了让孩子们的假期生活更加丰富,成都市未成年人社会实践基地暑假系列活动启动。成都大熊猫繁育基地、金沙遗址博物馆、成都植物园等16个社会实践基地...
8月3日,记者来到沈阳农业大学后山旧石器时代遗址考古挖掘现场,看到几位戴着红色头盔的考古工作者使用小手镐、小手铲进行着艰苦而细致的挖掘工作。当天,气温最高达到30℃,考古专家和志愿者们却非常敬业,一边挖掘一边利用先进的仪器进行测量。今年开春以来他们已经在这里挖掘了4个多月。 据了解,这处遗址在农大实验果园内,高度为82米,面积有半个篮球场大小。从2012年,考古工作者开始对沈阳农业大学后山旧石器...
甲午海战沉没舰“丹东一号”的水下考古重点调查于近日在丹东正式启动,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将继续开展对沉船的水下调查工作,沉船的身份也将得到进一步明确。 2014年,国家考古人员在丹东黄海海域发现一艘体量在1600吨左右的沉船。初步探明,为中日甲午海战沉没战舰,该战舰被命名为“丹东一号”。考古队在考古调查工作后,发现了长达50多米的沉舰上部遗物以及舰上的机关炮、弹药和瓷盆等物品。 189...
明十三陵早已入列世界文化遗产,成为首都热门景点。明代的帝王陵墓,遗留至今的还有广西桂林靖江王陵,考古界流传“北有明十三陵,南有靖江王陵”,可11座藩王陵中的绝大多数长年隐没于荒草灌木从中,难睹真容。国家文物局日前通报,经过近3年的清理发掘,七座藩王的墓园得以重见天日,并认为,这一组陵墓就是大明王朝的微缩兴衰史。7月28日,羊城晚报记者赶往桂林,探访尚未对公众开放的华南最大考古遗址公园。 A 这...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