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2014年,刘拓在巴基斯坦摩亨佐·达罗遗址的门牌前。 中国驻伊拉克大使馆27日向新华社记者证实,经使馆努力,日前在伊拉克北部被当地警方扣押的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学生刘拓已于当天平安获释。 早前报道:北大在伊拉克被误抓学生:再不去看古迹将被清零 世界那么大,他为什么要去伊拉克? 近日,26岁的北大考古文博学院学生刘拓在伊拉克被抓的消息引发关注。此前,他被国外媒体传为“伊斯兰国(IS)”恐怖分...
墨西哥城城北的特拉特洛尔科考古区近日迎来一群小小“考古工作者”,孩子们在老师带领下利用暑期时间将考古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将课堂搬到了考古遗址。 暑期考古课程包括群体动力学知识,游戏知识等,考古学家和文物修复工作者还以讲座和实践的方式带领孩子们自己动手“发掘”文物并展开修复工作。 课程主要是让孩子们认识美洲虎,了解这种猫科动物在墨西哥历史上的重要性,从而对国家人类历史研究所展开的这项教育活动产生兴...
从1990年度到2014年度,在“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评选活动开展25年以来,文物大省河南几乎历年都有发掘项目荣膺“十大考古”,入选总数达到42项,数量居全国之首。7月17日起,本期红楼橱窗展推出这42项考古大发现图片展。 这些重大考古发现也是河南省总量近2000项考古发掘的重中之重。在时间跨度上,广涉上下十万年,灿若星河,缤纷绽放。有改变人类进化史的许昌人化石,石器时代交接点的李家沟,仰韶时代...
近日,记者在老城区一考古现场目睹了扬州古民居消除积水的“地应子”真容。 这一考古现场位于老城区广陵路附近,考古区域约几百平方米,呈长方形。经过考古人员两个多月的挖掘,一片明清时期的民居遗迹已经呈现:一块块方型墙基,一个挨着一个,整齐排列,呈南北方向。在一块面积不大的区域内,竟然出现三座水井一样的建筑物,全部由青砖叠起,一座在墙外,两座在墙内,墙内的一座“井口”上面还压着一块磨面。 这是什么?专...
《中华文化论坛》2014年01期 【摘要】在日本,由于羌学不是一门显学,二十世纪80年代以前关于羌族的研究成果屈指可数。之后,随着中日交流的广泛展开,日本对羌族的历史研究也从单纯的文献分析到与田野调查相结合,到90年代在民族史、民族关系、考古、大禹研究方面做出了不小的成绩。对日本历史考古视角下的羌族研究的梳理是为了便于我国研究人员较全面、系统地了解日本学者有关中国羌族的研究,进一步促进中国少数民...
明万历二十八年(公元1600年),总督湖广、川、贵军务的明军主帅李化龙统领二十四万大军,分八路进攻播州,讨伐叛乱的播州宣慰使杨应龙。自二月十二日誓师,明军连克播州要地,杨应龙无奈退守海龙囤山城。面对这处播州土司最后的军事据点,明军苦战多日,无奈选择避开山前险阻而拼力进攻山后,最终攻破山城。此时的杨应龙已万念俱灰,只得与其两位爱妾一道自缢且自焚。一场大火令海龙囤上的主要建筑化作焦土灰烬。前后将近四个...
按照陕西考古博物馆项目建设的年度工作计划,并依据陕西考古博物馆建设领导小组近期的工作安排及要求,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于7月初完成了《陕西考古博物馆设计任务书》(简称《任务书》)、《陕西考古博物馆策展方案》(简称《策展方案》)初稿的编制工作,并广泛征询意见,进行了修改完善。 为确保《任务书》及《策展方案》能充分体现考古博物馆的建设目标、定位,确立明晰的功能区分,提出科学合理的建设设计要求;同时,尽早提...
从2015年5月开始,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组成考古队对哈密地区境内的奎苏台、五场沟等12座古代烽燧首次展开了考古清理和发掘。目前,这项考古清理和发掘工作已经结束,初步确定这12座烽隧均为清代遗存。 7月23日,参与这项考古发掘工作的考古队长、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助理研究员王永强告诉记者,这些烽燧分布在哈密市和巴里坤县境内,残存状况较差,他们从中采集、清理和发掘出土了近50件清代的瓷片,还有石器、陶器...
7月21日至23日,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举办了两批“金手铲”2015公众考古体验活动。来自杭州二中、杭州七中以及杭州高级中学的学生们先后参加了活动。 为弘扬杭州历史文化、传播正确的考古理念、丰富公众考古实践模式、引导社会公众自觉参与保护优秀历史文化遗产,从2013年开始,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围绕考古现场体验模式,举办了一系列公众考古体验活动,反响良好,受到了社会各界人士的一致好评。为更全面的向公...
考古发掘现场 房山周口店遗址发现了咱“北京人”用火的新证据。近日,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和周口店北京人遗址管理处,共同发布2011年—2014年周口店遗址第1地点(猿人洞)抢救性清理发掘成果,大量遗迹表明,“北京人”在40万至50万年以前,已经学会用火。 为了拉近文化遗产与公众之间的距离,结合正在进行的猿人洞抢救性清理发掘工作,遗址管理处在暑期推出了“零距离感受考古发掘”特色活动。...
7 月22 日 ,“小记者考古新体验”活动在汉阳陵博物馆举行,来自上海小主人报新闻学校的50 余名小记者参加了本次活动。 在参观博物馆的过程中,小记者们认真聆听讲解,不时向讲解员提问,用笔记本认真记录,并表示活动结束后一定要写一篇优秀的新闻稿。 在模拟考古基地,小记者们顶着烈日学习考古钻探和平面清理的技巧,那一丝不苟的样子绝不亚于专业的考古工作者。带队老师说:“我们的孩子都是第一次体验考古工作...
怎样才能在不破坏文物的情况下进行遗址发掘?文物又如何在出土后第一时间得到有效保护?近日,一台自主设计研发的考古车——“多功能文物保护移动实验平台”在重庆亮相,为上述问题提供了解答。 智能检测遗址信息 据考古车的设计者、重庆声光电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李星海介绍,“多功能文物保护移动实验平台”分为两大系统,即基础平台系统和文物发掘保护任务系统。基础平台系统包括整车优化集成、指挥通信两个模块;文物发掘...
当人们对永顺老司城成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还在津津乐道时,与老司城相距百余里的花垣老卫城遗址也渐渐揭开了神秘的面纱。7月22日,自治州文物局考古专家龙京沙告诉记者,已初步判断老卫城始建于南宋时期,从而为古溪州时期 “划疆而治”的土司制度提供了有力证据。 明朝军队编制采用卫所制,在全国各要地设立卫所。一州设所,数州设卫,一卫约有5600人。老卫城原名崇山卫,位于花垣县南39公里的吉卫镇,始建于南宋时期...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物质遗存璀璨丰富。在中华文明多元一体,共生互补的发展历程中,秦人作出了卓越的贡献。秦朝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统一了文字、货币、度量衡等,最终创立了延续至今、影响深远的制度和文化。最新的考古研究表明,早期秦文化的发祥地就在以礼县大堡子山为主要中心的甘肃东南区域。 因历史沧桑,大堡子山在显赫一时之后尘封两千余年;有因风云变幻,深埋地下的秦早期文化遗存在20世纪末...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