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在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我省推进科技创新情况新闻发布会上,省科技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郑华平就我省莫高窟壁画保护技术和甘肃重离子治疗肿瘤技术推广等相关问题回答媒体记者提问。我省率先开始了文物数字技术的研发与探索,形成了包括数字化采集、智能拼接、存储与展示的成套文物数字化装备与技术,并制订了相关的数字化技术规程,使珍贵脆弱的壁画艺术永久保存成为可能。同时,重离子治疗肿瘤技术及专用装置在我国有广阔的市场前景,目...
举世闻名的敦煌莫高窟洞内有超过一半壁画遭受着严重的病害,目前已有8个一直开放的洞窟被迫关闭。然而由于人才缺乏,已被证明行之有效的保护措施并未迅速改变壁画的境况。 据敦煌研究院副院长介绍,产生酥碱的主要原因是岩体里含有可溶性的盐,湿度增大的时候它就溶解,溶解的时候体积就要膨胀。当干燥的时候要结晶、收缩,这样反复地溶解膨胀、结晶、收缩,使壁画底层受到破坏。既然湿度的变化是壁画病害的主要原因,那么控制...
敦煌莫高窟以精美的壁画和塑像闻名于世。提及敦煌,人们就会自然想到神奇的飞天。飞天或称天人,是一种俗称,而非佛教的专用名词。它是一个善奏乐、能飞舞,满身异香美丽飘逸的形象。中国艺术家用绵长的飘带使她们优美轻捷的女性身躯漫天飞舞。可以说,飞天是印度的佛教艺术与中国的民族艺术融为一体的集合形象。本文以敦煌壁画中的飞天为例,从构图和色彩上来讨论其装饰艺术性。 一、敦煌壁画中的飞天构图 “装饰”这个词在...
中国书画的传承是一个继承和发展的过程,在发展过程中有兴盛也有衰落,它是受每个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人民对书画认识及对其不同表现的观念而影响的。中国书画艺术的继承发展和变革创新首先离不开对本民族传统书画的学习和研究,作为中国人只有我们很好的继承中国书画传统中最优秀东西,才能更好的去创新发展民族的书画艺术。为了更好的研究中国书画的传承,我们将研究敦煌莫高窟壁画飞天形象历史改变来探索中国书画传承...
一、敦煌壁画简介 敦煌是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在最西端以南边有南山为于祁连山,以北边有北山为于马鬃山,而敦煌莫高窟就在敦煌县城里为千佛洞。壁画、建筑和雕塑是敦煌艺术主要组成部分,禅窟的覆斗式和中心柱方形佛殿式是敦煌洞窟的形式表现特点。敦煌文化凝聚了来自中原的汉文化、印度、中西亚的文化,为敦煌艺术继续发展创造了条件,中西经济文化交流频繁使得敦煌石窟形式种类繁多、规模宏大风格各异、技术精湛巧夺天工。 ...
敦煌壁画中的飞天究竟是什么意思 敦煌壁画中曼妙的飞天究竟是什么来历?这需要回到印度的语境中,去寻觅那些在古老的神话中诞生,数千年来留下了无数奇异美妙故事的“阿波斯罗丝”——天女。 从汉语中的“飞”和“天”来理解飞天,是对飞天形象的误解 飞天无疑是敦煌壁画的标志和象征,不过,飞天形象并不仅仅属于敦煌,比如,云冈石窟的飞天雕像也非常有名;进一步,飞天形象也不仅仅属于中国佛教艺术,...
敦煌壁画泛指包括党河流域和疏勒河流域的广大地区所分布的石窟寺壁画,而以敦煌的莫高窟最具有代表性。 古代敦煌是中西交通的咽喉之地,又是中西文化的交汇之处。自张赛出使西域,然后霍去病领军驱逐匈奴出河西,屯田移民,设关建郡,从此中原与西方诸国及许多民族频繁来往和交流,逐渐确立了敦煌成为西部重镇的地位。此时,印度佛教伴随着中西交流的深入,逐渐传入敦煌和中原,石窟是作为佛教活动的场所,随着佛教的兴盛而发展...
敦煌莫高窟作为中华民族传统艺术的瑰宝,其大量的壁画充分地显示了色彩的高度感染力和表现力,具有独特的艺术特色。在已有的敦煌艺术研究中,专门涉及色彩方面的理论著作相对较少,偶尔谈及也只做概括简要的介绍,这与我国传统的艺术理论思想有关。传统的艺术理论大多在笔、墨、神、韵上作文章,长期以来淡化色彩,认为其是“西画”和油画所特有的。实际上,色彩作为绘画的主要形式因素,在我国传统绘画中早就具有重要的地位,从6...
刷牙、洗脸,新的一天开始了。 嫁娶图 石窟艺术的创造者 唐朝学子 各国王子举哀图 一 令张大千乐不思蜀的,是敦煌唐代壁画的古典美。 让常书鸿流连忘返的,却是敦煌早期壁画的超现实主义画风。 1935年秋天,留学法国的常书鸿看到伯希和编著的《敦煌图录》后大为震惊。他一直崇拜欧洲文艺复兴的艺术,不知道中国还有这样一种绘画传统——仅凭线条就有一种摄人魂魄的力量。他觉得...
现代剧中,离婚大多是不愉快的,有时候甚至要闹上法庭。可在唐朝,离婚却是浪漫而煽情的!看看离婚证书就知道了。 1900年,敦煌莫高窟出土一批唐代文献,里边保存着不少唐人的"放妻书"(离婚证书),基本内容如下: 盖说夫妻之缘,伉俪情深,恩深义重。论谈共被之因,幽怀合卺之欢。 凡为夫妻之因,前世三生结缘,始配今生夫妇。夫妻相对,恰似鸳鸯,双飞并膝,花颜共坐;两德之美,恩爱极重,二...
中国文物网讯(编辑 朱悦嘉)敦煌石窟创建于公元366年,历经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西夏、元等朝代的建造,至今保存着从公元4世纪至14世纪千余年的石窟500多座,彩塑3000余身,壁画5万多平方米,加上后期藏经洞出土的数万件敦煌文献和纸布绢画等珍贵文物,敦煌石窟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护最完好的佛教艺术宝库。 风云际会,历史变迁,风蚀和沙尘使窟内壁画迅速恶...
16日,记者获悉,敦煌研究院发布该院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阶段性结果。敦煌研究院现收藏有可移动文物2249件。其中,国家一级文物86件、二级文物135件、三级文物107件,拟定级文物189件。 敦煌研究院现收藏的可移动文物有陶器、泥塑、绢幡、佛教青铜造像、敦煌写本遗书等五大类。目前,已完成文物信息采集1626件,占藏品总数72.2%;文物图像采集1636件(2416张),占藏品总数72.6...
77岁的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樊锦诗20多岁从北大毕业分到大西北,从事敦煌文物古迹研究50多年。她说:“中国顶级的文物古迹急需顶级的管理。把祖宗留下的东西都拆完,中华传统文化的根在哪儿?子孙会骂我们败家!”为老委员的呼吁点个赞吧!
敦煌县令出土文物有骆驼、文官俑、武官俑、陶马、镇墓兽等 在大唐敦煌的历任县令中,曾有咱一位老陕,近日,我省考古专家在华阴市发现一唐代古墓,该墓从未被盗,出土墓志还清楚地记载,墓主人曾任大唐敦煌县令,为陕西华阴人。 发现唐墓打开时文物都泡在水里 今年3月,华阴市一村民盖房时发现一唐墓,该墓为一单室砖券的夫妇合葬墓,从未被盗。令人遗憾的是,村民打地基时,不慎把墓室的顶部打破。 ...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