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自敦煌遗书于1900年被发现以来,诸多学人已分别从文化教育、史籍地志、宗教文献、儒家经典、书法史论、公私文书、中外交流与文学语言等角度,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与研究,业已形成了一门炙手可热的显学——敦煌学。 印章,作为敦煌遗书显见的文献史料,一直没有得到更多的重视,而部分学人针对它的研究,多立足于对其产生年代、尺寸大小与使用范围等方面的介 绍。事实上,在敦煌遗书中,印章不仅具有实用性和史料性的特点...
“敦煌石窟是全人类文明的结晶,我们不能关起门来搞学术,国际接轨很重要”,敦煌研究院院长王旭东25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人类的敦煌”仅靠一家单位是永远研究不完的,必须通过现代数字化手段与全球共享,才能有更深入全面地保护研究。 24日至26日,“2015敦煌论坛:大数据环境下的数字图书馆和世界文化遗产保存与使用”国际学术会议在敦煌莫高窟举行。“‘数字敦煌’的国际合作问题”成为中国、美国、英国、德国...
《反弹琵琶舞乐图》 《四飞天》 绘画师在为彩塑涂色 因了常州与敦煌的3段奇缘,8月30日,《丝路瑰宝——敦煌艺术大展》终于要在常州博物馆拉开大幕。展期将持续到10月31日,这也是敦煌艺术展首次在地级市举办。 作为公元4至14世纪中国佛教艺术的典范、古丝绸之路东西方文化、艺术、宗教交流融合的结晶,敦煌莫高窟被誉为“佛教艺术宝库”和“中世纪的百科全书”,是全人类共享的世界文化...
“2015敦煌论坛:大数据环境下的数字图书馆和世界文化遗产保存与使用”国际学术会议24日在敦煌莫高窟开幕。来自中国、美国、英国、德国、日本、希腊等国家的200余位专家学者,探讨了如何利用数字化手段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的相关问题。 此次论坛由敦煌研究院、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图书与信息学院、伯克利加州大学东亚图书馆、哈佛大学建筑与艺术史系和国家古代壁画与土遗址保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联合主办。“数字敦煌的现在...
8月20日是中国农历七月七日的乞巧节,又称“女儿节”、“七夕节”。敦煌研究院当日披露了一批敦煌壁画和遗书文献中涉及古代“七夕”的传统民俗活动,首次呈现和记载了“古人如何过七夕”。 在中国神话故事中,分隔天河的“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将在这一天鹊桥相会,中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这一天,引发民众“有情人终成眷属”的祈愿。记者20日从敦煌研究院获悉,包括《大唐新定吉凶书仪一部》等多部敦煌遗书中均...
建于五胡十六国晚期北凉时期的第275号窟,是莫高窟现存时代最早的洞窟之一。 “敦煌莫高窟:中国丝绸之路上的佛教艺术”将于2016年5月在美国盖蒂艺术中心呈现。本次展览由盖蒂保护研究所、盖蒂研究所、敦煌研究院及敦煌基金会联合举办,届时将展出来自敦煌莫高窟的3个著名石窟的全尺寸复制窟以及全世界现存最早的完整印刷书籍——来自藏经洞的《金刚经》。 据悉,此次展览的筹备历时3年,是盖蒂艺术中心最复杂、...
13日,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蜀锦研究所研究员王君平向记者透露,他和四川蜀菁馆馆主钟明一行去年底前往新疆、敦煌等地考察蜀锦在古丝绸之路上的遗迹时,意外地在藏于敦煌市博物馆的一件敦煌遗书复制品上发现千年前的蜀锦广告。 “西川织成锦、川红锦、软锦、紫锦、天马绫、踏山立豹绫、竖角犀牛绫、彭山绫、河北道大官复袄子、段绫、大白绫、皂绫、皂绢、白生绢、四十尺红绫、百花绫、白练绣线绫、皂绫绣汗绮、金线绣袄...
13日,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蜀锦研究所研究员王君平向记者透露,他和四川蜀菁馆馆主钟明一行去年底前往新疆、敦煌等地考察蜀锦在古丝绸之路上的遗迹时,意外地在藏于敦煌市博物馆的一件敦煌遗书复制品上发现千年前的蜀锦广告。 “西川织成锦、川红锦、软锦、紫锦、天马绫、踏山立豹绫、竖角犀牛绫、彭山绫、河北道大官复袄子、段绫、大白绫、皂绫、皂绢、白生绢、四十尺红绫、百花绫、白练绣线绫、皂绫绣汗绮、金线绣袄子、红...
自从1900年敦煌藏经洞被发现以来,数万卷古代文书公诸于世,引起了各科研究者的高度重视。敦煌由于特殊的自然环境和地理条件,不仅保存了大 量的壁画、彩塑艺术,也保存了大量的书法墨迹。敦煌书法的出土对研究我国古代书法发展史,特别是隋唐,乃至魏晋、秦汉书法艺术发展史方面有着不可估量的贡 献。敦煌书法范围较广,一般藏经洞出土的遗书书法为主,另外还包括敦煌地区古遗址中出土的汉代汉简书法、石窟题记以及现存的碑...
自从1900年敦煌藏经洞被发现以来,数万卷古代文书公诸于世,引起了各科研究者的高度重视。敦煌由于特殊的自然环境和地理条件,不仅保存了大量的壁画、彩塑艺术,也保存了大量的书法墨迹。敦煌书法的出土对研究我国古代书法发展史,特别是隋唐,乃至魏晋、秦汉书法艺术发展史方面有着不可估量的贡献。敦煌书法范围较广,一般藏经洞出土的遗书书法为主,另外还包括敦煌地区古遗址中出土的汉代汉简书法、石窟题记以及现存的碑文书...
敦煌研究院院长王旭东近日接受中新社记者专访时透露,敦煌莫高窟数字化进程中最珍贵的120多个A类洞窟将于今年底完全部成数字化采集,这些“数字敦煌”产品将通过新媒体等途径面世。 被誉为“20世纪最有价值文化发现”的敦煌石窟,以精美的壁画和塑像闻名于世,但由于自然因素、人类活动等多种原因,敦煌石窟集珍贵性、脆弱性于一身。针对它不可逆转的消亡危机,敦煌研究院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利用数字技术为莫高窟建数...
石窟艺术是伴随着佛教的传来而从印度传到中国的。 经过一千多年的风吹日晒,敦煌古老的 壁画今天大多已变得斑驳陆离,由于变色和褪色及壁面的各种病害,今天看到的壁画与制作当初的状况已有很大的距离。不少观众由于不了解壁画变化的情况,往往 误把现在所见的样子当作是壁画的真实面貌,从而对中国古代壁画的认识产生了很大的误区。 图1、莫高窟第428窟中心柱东壁龛内变色壁画 图2、莫高窟第428窟中心柱...
在敦煌研究院保护研究所生物实验室里,工作人员段育龙仔细记录着培养机上微生物的变化情况,“敦煌壁画上一旦出现明显的菌斑,它肯定是有微生物,需要以这种方法对其进行测定分析。” 敦煌石窟以精美的壁画和塑像闻名于世,被誉为“东方卢浮宫”。但由于受所处气象环境、壁画制作材料及壁画所附岩体矿物质组成等因素影响,敦煌壁画产生了多种病害,其中最典型的有壁画颜料变色、褪色,壁画颜料层龟裂、起甲,壁画地仗层酥碱、粉...
美国著名艺术收藏和展览机构盖蒂中心15日宣布,为期近4个月的“敦煌莫高窟:中国丝绸之路上的佛教艺术”展览将于明年5月在该中心举办。 据介绍,这一大型综合展览由盖蒂保护研究所、敦煌研究院、敦煌基金会和华美银行等联合举办,旨在通过莫高窟精美绝伦的壁画和雕塑艺术,向美国民众展现古代丝绸之路及其沿线各国贸易、宗教、艺术和文化的频繁交流。 敦煌研究院院长王旭东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从1989年...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