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4297件(套)在甘肃敦煌出土的文物,近日由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移交至敦煌博物馆。 据了解,这批文物大多是魏晋时期的文物,主要出土自1985年祁家湾墓群,1995年及2000年敦煌佛爷庙湾墓群,有陶器、青铜器、古钱币、画像砖、木器、丝绸、石板砚等七大类。 敦煌市文物局局长赵志英介绍,这批文物中国家三级以上文物达100件(套),国家一级文物13件(套)。其中,一枚魏晋时期的铜镜保存完整,拥有龙凤...
11月19日,甘肃敦煌博物馆工作人员对移交文物进行检查。 近日,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将在敦煌发掘出土的4297件(套)文物移交给了敦煌博物馆。据了解,这批移交的文物包括敦煌祁家湾墓群出土的文物,敦煌佛爷庙湾墓群出土的文物。器物类型主要有陶器、青铜器、古钱币、画像砖、木器、丝绸、石板砚等七大类。
(1)11月19日,甘肃敦煌博物馆工作人员在对移交文物进行清点。 近日,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将在敦煌发掘出土的4297件(套)文物移交给了敦煌博物馆。据了解,这批移交的文物包括敦煌祁家湾墓群出土的文物,敦煌佛爷庙湾墓群出土的文物。器物类型主要有陶器、青铜器、古钱币、画像砖、木器、丝绸、石板砚等七大类。此次移交使敦煌博物馆馆藏文物的数量和质量得到提升。 (2)11月19日,甘肃敦煌博物馆工作...
今年4月以来,敦煌研究院相继推出了7期系列公益讲座“敦煌文化驿站”,通过近10场讲座累计为2000余名来自全球的游客授课,让专家的研究成果能够普及到大众。 据敦煌研究院有关负责人介绍,遇到旅游旺季,莫高窟人满为患、不堪重负,尽管该院竭尽所能不断增加和丰富游客的参观内容,完善现有的旅游服务设施,还是不能很好地满足民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他们希望,“敦煌文化驿站”作为更广泛的途径之一,让来自世界...
2015年10月下旬,络绎不绝的游客在月牙泉旁观赏敦煌大漠风情。(图片来源:中新网 摄影:王斌银) 2015年10月31日清晨,沐浴在霞光中的游客驼队。(图片来源:中新网 摄影:王斌银) 国际旅游名城甘肃敦煌2015年11月正式开启冬季旅游市场,当地推出莫高窟、鸣沙山月牙泉、雅丹国家地质公园等六大景区+4星酒店住宿团购打折优惠措施。世界文化遗产莫高窟亦从当日起实施门票半价优惠,并在旺季开放...
10月28日,中国书店在雁翅楼店举办了“世界民间藏中国敦煌文献精品展”,展出了来自各地的民间藏珍贵敦煌经卷十余卷,多为入选《世界民间藏中国敦煌文献》第一辑、第二辑和第三辑的珍贵敦煌经卷。 记者在现场看到,展品中包含了1.4米隋写本《大般涅槃经》敦煌经卷三卷,世界范围内已知的只有7件,其中1件为中国书店所藏。同时展出的还有极具特色的《佛名经》、缝缋装《大悲启请》及同仁堂乐家的藏品《佛说无量寿宗...
自今年4月以来,敦煌研究院相继推出了7期系列公益讲座“敦煌文化驿站”,通过10场讲座累计为2000余名来自全球的游客授课,旨在让“阳春白雪”能够贴近普通游客,让专家的研究成果能够普及到市井大众。 敦煌研究院27日向中新网披露的活动意图称,遇到旅游旺季,莫高窟人满为患、不堪重负,尽管该院竭尽所能不断增加和丰富游客的参观内容,完善现有的旅游服务设施,还是不能很好地满足民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他们...
10月19日,“大足与敦煌对话”文化论坛在世界文化遗产地重庆大足举行。本次论坛由《半月谈》杂志社主办,新华社重庆分社、大足石刻研究院承办。论坛为期半天,邀请了大足区与敦煌市两地相关领导和国内敦煌学、大足学以及遗产保护等领域专家学者十余名展开讨论与交流。 举办本次论坛,旨在深入探讨“一带一路”视野下文化遗产的保护、研究与利用,并推动大足与敦煌两地经济、社会和文化的交流与发展,促进大足学学科建设与研...
为了使中华文明灿烂的文化遗产得到广泛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电部于1952年7月1日发行了《伟大的祖国(第一组)—敦煌壁画》邮票一套,共4枚,均取材于敦煌石窟壁画,主题分别为“狩猎”、“供养人”“飞天”和“龙”,这也是敦煌壁画首次出现在邮票上。此套邮票由孙传哲设计、孔绍惠雕刻,票面图案采用白描勾线法,突出画面主体,舍弃原壁画中复杂、模糊的背景,将壁画上丰富、生动的内容简洁细腻的体现于邮票之上。 第...
中国与俄罗斯专家历经八年研究和整理出的《敦煌丝绸艺术全集(俄藏卷)》15日在东华大学举行了首发式。 《敦煌丝绸艺术全集(俄藏卷)》收录了俄罗斯艾尔米塔什博物馆收藏的百余件敦煌纺织品文物,包括以织、染、刺绣三种基本技法制成的佛幡、经帙、残片等各种以纺织纤维为材质的文物,具有重要的政治、文化意义。 作为2010年度国家出版基金项目,《敦煌丝绸艺术全集》由东华大学和中国丝绸博物馆牵头,与英国大英博物...
近日,记者从敦煌研究院获悉,“文化遗产智能保护与传承研讨会”在敦煌研究院召开。本次研讨会由敦煌研究院和微软亚洲研究院联合举办,微软亚洲研究院带领数十位专家学者,为敦煌研究院带来了最前沿文物数字化保存、弘扬的研究成果。 在此次研讨会中,敦煌研究院和微软亚洲研究院的专家们就数字化相关科研内容展开了积极交流与探讨,微软愿意将最前沿的研究成果的技术不断地与敦煌研究院分享,力求在科技和文化艺术之间找到最佳...
“2015敦煌论坛:大数据环境下的数字图书馆和世界文化遗产保存与使用”国际学术会议8月24日在世界文化遗产地——敦煌莫高窟开幕。中国、美国、英国、德国、日本、希腊等国家和地区200余位专家学者共聚敦煌,探讨该领域相关问题、分享优秀科研成果。 此次论坛由敦煌研究院、伊利诺伊大学图书与信息学院、伯克利加州大学东亚图书馆、哈佛大学建筑与艺术史系、国家古代壁画与土遗址保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联合主办,旨在更...
近日,“2015敦煌论坛:大数据环境下的数字图书馆和世界文化遗产保存与使用”国际学术会议在敦煌市举行。来自中国、美国、英国、德国、日本、希腊等国的200多位专家学者共聚敦煌,以莫高窟为样本,共同探讨大数据环境下的数字图书馆和世界文化遗产保存与使用领域相关问题。 敦煌研究院自上世纪80年代提出了“数字敦煌”的构想,目前已经在壁画、彩塑、文物文献数字化采集整理、洞窟构造高精度测绘等方面积累了大...
敦煌石窟是不可移动的文化遗产。“运用新媒体,就是为了让所有关心、喜爱敦煌文化的人有一个更为便捷的信息获取渠道。再者就是要传播给那些不知道敦煌的人,让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能了解它是一个由不同文明与文化交融而成的结晶。”敦煌研究院院长王旭东近日接受中新网记者专访时这样表示。 手机APP预约参观莫高窟,“扫二维码”将莫高窟带回家,“动动手指”无死角漫游莫高窟多个精美洞窟,微信、微博定期推送敦煌石窟图...
敦煌研究院文献研究所所长马德日前向中新社记者透露,经过近3年挖掘整理,现存于敦煌的550余件敦煌遗书完成数字化处理,今年要把甘肃省藏的敦煌遗书基本完成数字化处理,明年开始有计划地进行流散于国内外各地所藏的敦煌遗书数字化整理。 敦煌研究院正在进行的“敦煌遗书数据库”旨在对敦煌藏经洞出土的全部文物、文献的电子图片库及其释文、研究文献索引等相关信息档案等进行数字化处理。这样有利于永久性保存,并且可提供...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