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明 (1368—1644年) 高23厘米 此像头绾螺髻, 发髻刻画精细。面形长圆, 饱满丰润, 双目低垂,眉间嵌银珠白毫,直鼻,小口。右手置于右膝上,左手持经书搭于右手之上。身穿宽袖垂领衣,衣领和袖口镶嵌银丝,绘出云纹图案。衣褶随体形勾勒得简洁流畅,流转自然。背面为嵌银“石叟”二字。观音菩萨面相秀美、慈祥,姿态优雅端庄,犹如明代仕女形象。 石叟为明崇祯时期的僧人,擅长制作嵌银丝铜...
宋 (960—1279年) 高200厘米 菩萨头戴高花冠,面目清秀,神态安详,双目下视,似以无限悲悯的神情关注着人间。身披帔帛,帛带绕臂飘逸身边。胸饰璎珞,下着长裙,长裙色彩鲜艳,覆座垂地。裙腰结带,腰带饰宝珠花饰。菩萨右手持莲花,左腿下垂,足踏山石,极富生活情趣。她不再是高居神坛的神,而是可亲近、可交流的一位心灵使者,是善的代表、美的化身。 观音又称观世音、观自在,其信仰自3世...
宋 (960—1279年) 高109厘米 菩萨头戴花蔓冠, 冠表面贴金, 雕刻精美, 正面中间置阿弥陀佛。面相方圆丰满,长眉细眼,双目嵌宝珠。 南北朝时期,观音信仰流行,但当时观音菩萨的冠上没有化佛。隋代以后,头冠上带有化佛的观音菩萨像出现,成为此后观音菩萨的 重要特征。
南北朝 北朝 北齐 河清二年(563年) 1953年河北曲阳修德寺遗址出土 高29厘米,宽17厘米 菩萨头戴宝冠,身披穿璧式帔帛,内着僧祇支,下穿长裙,跣足立于莲菩萨头戴宝冠,身披穿璧式帔帛,内着僧祇支,下穿长裙,跣足座上。
南北朝 东魏 武定八年(550年) 1953年河北曲阳修德寺遗址出土 高29厘米,宽13厘米 菩萨头戴花蔓冠, 帔帛自双肩垂下, 于腹前穿璧, 再分别向上绕臂下垂。右手持莲蕾,左手握玉环,跣足立于覆莲座上。菩萨像的衣纹简洁,帛带、衣纹用阴刻线表示。长方形台座的侧面和后面刻有题记。 曲阳白石造像的长方形台座、覆莲座以及背光的样式与北朝铜造像相似,显示了两种不同质地造像风格的相...
8世纪 高24厘米 此尊造像为高束发, 头后是椭圆形火焰纹头光。袒上身, 饰项链、臂钏。右手持莲苞,左手支撑于体侧。圆形莲座,莲瓣宽厚, 叶面刻三道叶筋。这种莲座、头光形式常见于8 - 9世纪的尼泊尔造像中。 观音菩萨,也译作观自在菩萨、观世音菩萨,其以宽广的慈悲胸怀救济众生,是佛教中最重要的神祇,也是信仰最为广泛的尊神。观音菩萨的形象很多,有持莲花观音、狮吼观音、四面观音、十一...
由沈阳故宫博物院、首都博物馆联合举办的“观照自在—中国古代观音造像艺术展”24日在沈阳开幕。 本次展览分为“汉传佛教中的观音菩萨”和“藏传佛教中的观音菩萨”两大单元,遴选出首都博物馆所藏中国汉藏两大佛教体系中观音及其化身、本尊、眷属等相关造像共计93件。 据沈阳故宫博物院相关负责人介绍,展品包括铜造像、绘画、瓷塑以及木雕等多种质地,内容丰富,精品荟萃,较为全面地呈现了汉藏两地观...
清 香港海关截获走私文物,1990年归还 通高31厘米
南北朝 北朝 北魏 1953年河北曲阳修德寺遗址出土 高27.5厘米 菩萨像用汉白玉雕成,头戴方形宝冠,脸颊丰满。左手下垂握玉环,右手上举持莲蕾。帔帛自两肩垂下后于膝前交叉,再向上折至双臂垂下。菩萨下身着长裙,跣足立于莲座上。舟形背光为素面,长方形台座两侧刻发愿文。 佛教自西汉末年传入中国,盛行于南北朝至唐朝。除建有石窟寺和佛教建筑之外,还有不少金、铜、石等材料制成的佛教造...
五代十国 十国 吴越 佛教造像 1958年浙江省金华市万佛塔塔基出土 高53厘米 观音头顶花冠,冠前正中为化佛,头微低,右腿抬起,置于石座之上,左腿自然垂落。右侧石座下置一净瓶。身后圆形背光,外缘上、左、右各饰一火焰。 这类观音造像又被称为水月观音,敦煌莫高窟、安西榆林窟、东千佛洞以及四川地区的石窟存有大量唐、五代、宋、西夏时期的水月观音造像,其中有壁画、绢本、纸本与...
魏月德是安溪铁观音制作技艺国家非遗传承人,他收徒授艺数十载,他创办非遗传习所……然而在他众多的学生之中,出师率仅有三千分之一。“到目前为止,包括不记名学生在内,我教过的人已经超过三千。但到目前为止,我认为能达到出师条件的,仅有一人。我希望以后能有更多,但出师条件我绝不松懈。”安溪铁观音大师魏月德如此说道。 目前被准予出师的唯有一人,这个人叫王有强。在去年11月,魏月德专门为他举办了一场声...
在笔者的书房案头上摆着一只高21厘米,口径8厘米,足径5厘米,底书青花“成化年制”款识的青花浆胎山水纹饰观音瓶。虽然其高不盈尺,且瓶口唇沿已有近三分之二破损,但其规整的造型、秀美的线条、纯正艳丽的青花发色却十分引人注目,实乃一件难得的文房案头清供佳品。该瓶釉面莹润粉白,微泛土黄之色,胎薄体轻质细,开有细密的纹片。瓶腹绘以一幅高士隐居读书山水图景。其前景为巨岩坡石横卧,长松杂树俨然;中景屋舍楼阁虚实...
康熙青花瓷在沿袭明代遗风的基础上,发展形成“独步本朝”的鲜明特征,被收藏界誉为“翠毛蓝”、“宝石蓝”和“五彩青花”。 图示青花花鸟纹观音尊,高20.4厘米,口径6.8厘米,足径7厘米。侈口短颈微束,丰肩鼓腹下收,近底处外撇。浅圈足底内施釉,署青花双栏圈图记款。 我国古陶瓷专家冯先铭先生在《中国陶瓷》上著述:“有些器物是康熙本朝所特有的,如观音尊……要牢记其标准器式。凡后仿者在造型上多少...
我们经常听到“男戴观音女戴佛”的说法,为什么说要男戴观音女戴佛?一定要男戴观音女戴佛吗?下面从民俗、传统、周易、佛学等角度,就“男戴观音女戴佛”这种说法的由来、形成,和大家讲讲。 一、传统文化中的谐音吉祥 国人向来重视谐音,民俗传统中的葫芦被视为福禄的象征,花瓶寓意平安,蝙蝠表示“福气”等等。“观音”谐音“官印”,“佛”谐音“福”,“男戴观音女戴佛”也就很自然地与“男带官印女带福”联系...
辽代的制瓷手工业,是辽代手工业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唐、宋以来,受中原地区汉民族陶瓷文化的影响及工艺技术的传播,以及当时的契丹民族已经从流动的游牧生活方式转向以种植农作物和圈畜以食粮为主的定居生活方式,这就需要大量的饮具和容具等陶瓷制品,陶瓷手工业便应运而生,并逐步完善。据有关资料分析,这尊绿釉菩萨造像,是由北宋早期大辽国赤峰窑烧制而成,通高38.5厘米(包括莲花宝座),菩萨身高33.5厘米,肩...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