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青花观音瓶又称“观音尊”,是清代康熙至乾隆年间流行瓶式之一。器物呈撇口,颈部直短,丰肩,肩下弧线内收,至胫部以下外撇,浅圈足。瓶体秀美精巧,线条流畅。康熙朝时景德镇烧制的这种瓶式较多,有时尊和瓶在称呼上不易区分,一般来说以口小腹大者称之为瓶,但并非作日常生活用器,均是装饰陈列用瓷或观赏器。 这件青花山水人物纹观音瓶,器高31厘米,口径8厘米,底径7.9厘米,撇口,直短颈,丰肩,肩以下渐收,近...
工作人员对主尊造像腹部“暗格”进行考察研究(图片来源:光明日报摄影:罗国家) 2014年,在国家石质文物保护“一号工程”——千手观音造像抢救性保护工程现场,工作人员发现,主尊造像腹部有一个类似“装藏”所用的暗格。这是在世界文化遗产大足石刻的造像本体上首次发现类似暗格。 “暗格”位于千手观音主尊造像腰部以下至莲台部位。2008年,参与抢救性保护的工作人员在对千手观音造像进行前期勘察时,已...
上海玉佛禅寺举行观音殿上梁典礼。张亨伟摄 继上海玉佛禅寺大雄宝殿顺利向北平移30.66米,到达永久新址后,上海玉佛禅寺消除公共安全隐患保护性修缮工程按计划顺利进行,寺院中轴线殿堂的修缮工作25日又迎来重大进展。 25日上午9时30分,“上海玉佛禅寺消除公共安全隐患保护性修缮工程观音殿上梁典礼”隆重举行。上梁是指安装建筑物屋顶最高一根中梁的过程,是建房最主要的一环,自古有“上梁如人之...
明德化窑白釉“何朝宗”款观音像—— 上海博物馆收藏的明德化窑白釉“何朝宗”款观音像(如上图所示),高48厘米。观音头挽高髻,披帔巾,面部丰满圆润,目光向下,表情柔和,体态丰腴,颈戴项圈,上着袒胸广袖褒衣,下着宽腿长裤,两手相拱互置袖中,赤足,立于水波莲花上。衣褶线条柔润,头发丝丝毕现,刻画精细,含蓄端庄,温顺静雅,栩栩如生。背面隐隐约约镌刻有“何朝宗印”。 明德化白釉釉色偏黄,呈乳白色...
镇江博物馆收藏的这件清代牙雕观音菩萨臂搁(见图),长20厘米,宽6厘米。该臂搁形似从中剖开的竹节,面圆拱而背凹弧,上部祥云缭绕,一轮太阳半遮其中,其下一只仙鹤口衔一串佛珠,在天空盘旋,底部为波涛汹涌的海水,左右两边用阴线雕刻出竹林及岩石,中间为观音菩萨,正踏浪而来,善财童子及龙女立于两侧。 观音菩萨梳高发髻,面相圆润,五官端丽,神情中流落出一派庄重与肃穆,下视的双眼,流露出一种沉思与冥想。菩...
藏家描述:清中期黄杨木雕水月观音像,包浆纯厚,具有典型的宋代观音造像风格。该像由于巧用了“y”字形黄杨木料,致使像宽达到了17.7cm,像高49cm,底部宽17cm;背光呈柳叶形,十分难得。 观音像发髻高束,开脸慈目善眉,额头上还有一尊佛像;观音右手捧莲,左手作“兰花指”状,犹有慈航普度之意;右腿半曲而横置于岩石之上,左脚下垂,显得率性、安逸;其全身缀满的璎珞加上二根细长的飘带,雍容华贵。整...
华龙网10月2日6时讯(记者 祝可)大足石刻,在普通人看来冰冷冷的石头,在她眼里却有着鲜活生命。陈卉丽是大足石刻研究院文物保护工程中心主任,在文物修复岗位,她与石头一起走过21年时光。从2008年至2015年,在近8年的时间里,陈卉丽和她的团队克服了环境、技术等方面的重重困难,为千手观音“金光再现”做出了重大贡献。近日,陈卉丽荣获2015-2016年度富民兴渝贡献奖。 “面壁”八年 拯救国宝...
珍宝背后的故事 元大都城址内出土的重要文物之一 元青白釉水月观音菩萨坐像 元景德镇窑青白釉水月观音菩萨坐像,1955年北京西城区定阜大街出土,是元大都城址范围内出土的重要文物之一。它以优美的艺术造型,精湛的烧制工艺,独特而完美的艺术风格,展现了元代雕塑艺术、佛教造像艺术和景德镇窑瓷塑烧制工艺的最高水平,为首都博物馆典藏的重要瑰宝之一。 水月观音像通高65厘米,头戴宝冠,冠的...
9月19日,“百态观音·慈航普渡”德化瓷艺大师作品展在北京民俗博物馆开幕。共有101尊形态不同的德化白瓷观音像展出,蔚为大观。 “百态观音·慈航普渡”作品展从策划到现在,历时6年多。21位德化当代瓷艺大师以“中国梦·德化瓷”为主题,携手创作“百态观音”,其中,已故中国陶瓷艺术大师杨剑民创作《慈航普渡》观音1尊,其他20位大师每人创作5尊形态不同的观音像。 同一“瓷塑观音”题材,系21位...
德化窑是我国古代南方著名瓷窑,窑址位于福建省德化县。德化窑始于宋代,盛于元明,衰于清代。德化窑以白瓷著称,因胎土纯净细腻,胎料和釉料中含铁量极低,而含钾量较高,故所产瓷器呈现温润而光亮的象牙白色。欧洲人冠之以“中国白”、“象牙白”、“猪油白”、“鹅绒白”的美称。直到现在,法国人还以“中国白”直呼德化窑白瓷。明代德化窑生产的白瓷,品类繁多,有盘、碗、杯、瓶、炉、觚、壶、盒以及文房用具的笔筒、笔架、水...
全国顶级文物修复专家齐聚新津会诊 观音寺壁画将迎500年来首次大修 9月9日早上,平时有些清静的新津观音寺忽然热闹起来。中国最顶尖的文物保护专家团队走进这里,很认真地查看具有明显川西风格的竹骨泥墙是否变形,殿内著名的十二圆觉菩萨像壁画是否有空鼓、掉粉……成都晚报记者从市文广新局获悉,这群来自故宫博物院、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中国国家博物馆、敦煌研究院、浙江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以及省...
中国国家博物馆(微博)珍藏着一件珍贵的宋代大型木雕观音坐像。坐像高两米,保存完整,体量硕大,是国内博物馆收藏的体量最大的宋代木雕,不仅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同时也是一件难得的艺术珍品。 这尊观音菩萨柳叶弯眉,双目微睁,嘴唇稍抿,大耳垂,两颊丰满,略带笑容。神态端庄安详,好似进入了无我的境界,极具艺术美感。 观音菩萨的穿着也很讲究:她头戴花蔓宝冠,颈部佩挂璎珞,上身袒露,肩披帔巾,巾带下垂...
宝石红观音尊。高45.1cm口径10.9cm足径13.7cm郎窑红瓷器红色鲜艳,美如红宝石,故又称之“宝石红”。也有人认为其红色深艳,如初凝之牛血,亦称之为“牛血红”。郎窑红瓷器内外开片、釉面透亮垂流,除口沿浅淡外,越往下红色越浓艳,但一般流釉不过足。口沿因釉层薄,出现“灯草边”,故称之“脱口垂足郎不流。”此尊造型规整,釉色鲜红透明,是不可多得极为珍贵的“郎窑红”官窑器,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严格说来,宋代的佛教造像在质量上一般落后于绘画艺术。但这个时期地位极为低下的雕塑艺人们充分发挥了他们巨大的创作才能,冲破了传统佛教造像的那种神圣性和理想性,塑造出一个个充满人情味且趋于世俗化、人性化的人物形象,甚至富有浪漫色彩的造型。因此可以这样说,这些具有现实意义、令人感到生动亲切的罗汉、观音塑像,深刻地显示了宋代雕塑艺人具有超越前人的卓越成就。 素胎白瓷观音像 为北宋佛教造像杰...
史载,宁陕县泰山乡观音山莲花禅寺旧址前有唐代摩崖石刻(见图)。其摩崖高1.13米,宽0.9米,阴刻楷书,字径约10×10厘米,唐武德八年刻石。 录摩崖石刻文: “唐武德八年住山沙门 真觉大士记: 勅赐山田周五百里, 永充香火。” 唐高祖李渊武德八年(625),住山沙门,住山,即为一山(寺院)之住持。其语意与“山主”相同;系以“一山之主人”之意转指一山之住持。盖于...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