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磁州窑的装饰艺术在世界陶瓷艺术史上是罕见和无与伦比的,在中国乃至世界陶瓷研究中都占据着很重要位置。 磁州窑是我国宋代北方著名的民窑,是中国宋代八大窑系之一。磁州窑历史悠久,品种多、产量大,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与地方特色。磁州窑发展了刻花技法并创造性地采用了红绿彩,其“白地黑花”装饰是划时代的创造,为宋代以后的青花和五彩瓷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途径。磁州窑三彩瓷为后世留下许多值得研究的问题。 ...
位于磁州地区的先民们早在7500年前就开始烧制陶器,到魏晋南北朝时期,已经烧制出了青瓷和化妆白瓷,实现了由陶到瓷的飞跃。磁州窑的瓷业生产历史源自南北朝,历经隋唐的发展,至宋金元达到鼎盛,明、清仍延烧不断。磁州窑传播广泛,影响深远,蜚声中外,在中国陶瓷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它主要分布在今河北省磁县境内的漳河流域和峰峰矿区境内的滏阳河流域。其中,磁县观台磁州窑遗址是磁州窑遗址中面积最大、地层最丰富、最具典...
玉溪窑和观台磁州窑的发掘为进一步研究两窑奠定了基础。两个瓷窑一南一北,相距遥远,但在风格上却有着较为密切的联系。二者在制瓷工艺和装饰手法上有着相互交流、继承和延续的关系,两窑在造型、纹饰、装饰方法和烧造工艺上都具有质朴大方的特点,但又具有各自的地域特征,云南玉溪窑创烧时间晚于河北磁州窑,但其青花继承和延续了磁州窑白地黑花的风格。 出产的瓷器都以日常生活用品为主 玉溪窑窑址位于玉...
香薰,亦称薰炉,始创于汉代,是古人用来焚烧香料,驱邪避恶,净化居室环境的用具。唐以前的香薰多为青铜和青釉器。至宋、金时,随着制瓷业的发展,香熏则多为瓷制,五大名窑及其他窑系均有大量生产。而金代磁州窑生产的白釉黑花香薰,则造型古朴、沉稳,绘画自然、随意,线条流畅、粗犷,具有较鲜明的时代和民族特征,为当时香薰中的佼佼者。 金代磁州窑白釉黑花香薰制作工艺为上下两部分粘接而成,上半部为盛放香料的筒和...
中心窑场在河北邯郸市磁县的观台镇,在该镇附近有冶子村,东艾口、西艾口、彭城镇等窑址,也生产质地精细的好作品。磁州窑瓷器是我国北方最有代表性的民间瓷窑,生产此类器物的作坊地区很广,有河北、河南、山西、陕西、山东、甘肃等省。江西的吉州窑,福建泉州的磁灶窑,广东的西村窑、海康窑、四川的广元窑等,均学习它的工艺,生产该窑风格的白釉黑花品种。东北地区的辽瓷,很多技艺取法于磁州窑。 关于磁州窑什么时期开...
白地黑绘(亦称白地黑花)是磁州窑最具特色的装饰方法。它将中国传统书法、绘画技法与制瓷工艺相结合,创造了新的综合艺术,开拓了陶瓷美学的新境界,取得 了举世公认的辉煌成就。这一装饰技法在宋代书法、绘画艺术繁荣和普及的基础上应运而生,受到文人书画的影响而成熟、发展起来。正是文人书画家的广泛参与, 提升了磁州窑艺术的高度,开拓了磁州窑文化的深度。同时,它又以多方面的创造及广泛传播,深刻影响和促进了中国彩绘...
罐通高25.7厘米,口径14.5厘米,足径11.8厘米。直口、折肩、筒腹、圈足。盖呈伞形,顶部设扁体圆钮,造型端庄。器的内口与外壁施牙黄釉,釉面莹亮光洁。局部釉汁不匀,釉厚与淌釉处均出现少量或几缕冰裂纹片。 腹部主纹绘褐彩大写意花卉纹,背饰草书一个大大的“福”字,纹饰虽寥寥数笔,却妙趣横生,充满生活气息。器的内口以下满刷褐釉,釉汁肥厚,釉下可见呈大螺旋纹的修坯痕。涩底,胫部近底处露胎较高,与...
高62.5厘米、口径18厘米、直径19厘米、底足23厘米。其造型精美,线条流畅,画工繁复、豪放雄伟,神态端庄古朴,体形饱满。由于胎体使用的是当地一种比较特殊的高岭土,结构较疏松,淘炼不细,颗粒粗,常有未烧透的孔隙和铁质斑点,烧制时稍有些歪斜。 荷口状的口部和足部绘有连草纹,首尾相连,颈部纹样是钱币纹,中间主题纹样为婴孩在荷花上嬉戏,从画面中可以看到一个体态丰腴的幼儿,无忧无虑地在荷叶上嬉戏…...
此件釉色墨黑如漆且润泽,施釉不及底,露出施有白色化妆土的胎体,大瓶口外翻,肩部直立五根圆形管,管口外翻,且与瓶体有眼相通,故判断为五管花插。其造型比其他窑口多管瓶制作独特,乃磁州窑精品之作。 五管瓶,又称多管瓶,是流行于宋代的一种瓶的式样,因瓶肩部四周分布有直立的多棱形或圆形管而得名,有五管、六管等多种形式。目前有的称之为花插,有的认为是烛台,也有称为冥器,其用途尚难断定。多管瓶在宋代名窑口...
磁州窑是我国北方最大的一个民窑体系。重要的窑口除了河北省磁县的观台镇和彭城镇以外,还包括河南的鹤壁窑、禹县扒村窑、修武当阳峪窑、登封曲河窑,以及江西的吉州窑等。这其中,磁县的磁州窑烧造时间最长,瓷器品种最为丰富,也最具代表性,是其他诸窑口的集大成者,其产品也令其他一批瓷窑相继模仿。现下,通常说的磁州窑器主要指的就是河北磁县的出品。在这个窑系之内,烧造的瓷器以黑瓷、白瓷、白地黑彩、白地褐彩等几个瓷品...
瓷盒,是由底和盖组成,生活日用品之一,用途很广。有盛装铜镜的镜盒、装药的药盒、盛装妇女化妆品的妆盒,而更为广泛的用途是盛装各种香料的香盒。瓷盒在各朝都有其经典的式样,这种圆形直身、盖矮底高的器型,创烧于唐,而流行于宋,是宋代整个社会最普遍使用的日常生活用具和女子陪嫁的用品之一。 褐彩瓷器,以唐代长沙窑青瓷最为丰富,内容题材涉及人物、山水、动植物、抽象纹样及诗词文字等,其诗文以抒发情感为主。宋...
近日从河北磁县文物部门获悉,该县都党乡冶子窑遗址考古发掘又有新发现,发掘出土了较多白釉涩圈、黑釉涩圈和棕黄釉涩圈的碗和盘,这些宋早期地层涩圈工艺的发现,让磁州窑涩圈摞烧工艺最早由元末明初提前至宋代。 所谓“涩圈”,是指碗、盘类器物内底刮去一圈釉后形成的露胎环状圈。因碗、盘摞烧时,为了避免碗、盘足部和碗、盘内心釉液粘连,故将碗、盘内心刮釉成圈,在入窑时,将上件器物圈足(未施釉)直接置于下件器物...
遗产编号 ⅷ-10 所属地区 河北·邯郸·磁县 遗产级别 国家级 遗产类别 传统手工技艺 申报人/单位 河北省峰峰矿区 申报日期 2006 一、 简介 磁州窑遗址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邯郸市磁县观台镇和峰峰矿区彭城镇一带,这里古代属磁州,被称为磁州窑。中国陶瓷在宋代进入了蓬勃发展时期,磁州窑因位于磁州而得名,是北方最大的民窑体系。 峰峰矿区的彭城镇位于邯郸市西部...
时间: 2006 类别: 传统技艺 地区: 河北省 编号: Ⅷ-10 申报地区或单位:河北省峰峰矿区 峰峰矿区的彭城镇位于邯郸市西部,总面积 32.6 平方公里,是磁州窑的主要产区。在新石器时代的磁山文化时期,峰峰地区已经能够生产优美的陶器,成为我国陶器的发祥地之一。到宋代,磁州窑步入兴盛期,明代达到鼎盛,彭城作为磁州窑的中心,也随之而成为北方瓷都。 磁州窑原料...
这件金代红绿彩武士牵狮俑(图1),高19.2厘米,宽20.5厘米,现收藏于安徽博物院。全器塑一武士牵狮的造型,狮子与武士均立于方形台上,方台绘一周黑边。狮子张口作吼叫状,怒目圆睁,威风凛凛。狮头及狮身大部分施绿彩,颈部毛发用黄彩装饰。狮身矫健,背部驼一圆形器,器顶中空,器下狮背以黑彩绘如意形纹饰。狮子身体束有缰绳,武士立于狮侧,手挽黑色缰绳。武士浓眉大眼,上颌、下颌蓄有胡须,戴头盔,着绿装,脚踏长...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