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磁州窑纹饰(本文主要指用毛笔在瓷器上绘制的装饰纹饰)是广大磁州窑匠师在长期的制瓷实践中创造的。受唐代长沙窑釉下彩绘技法的启发,北宋初年,少数磁州窑匠师尝试着用毛笔在坯胎上点、划、涂、抹,然后挂釉入窑烧制,待瓷器出窑后,竟呈现出了意想不到的装饰效果。个别匠师的无意而为竟变成了全体匠师的蓄意之作。历经宋、金、元、明、清直至现在,题材内容,由简单到复杂,由质朴到精美;表现形式由白地黑花到红绿彩再到白地黑...
磁州窑是我国北方最大的一个民窑体系。重要的窑口除了河北省磁县的观台镇和彭城镇以外,还包括河南的鹤壁窑、禹县扒村窑、修武当阳峪窑、登封曲河窑,以及江西的吉州窑等。这其中,磁县的磁州窑烧造时间最长,瓷器品种最为丰富,也最具代表性,是其他诸窑口的集大成者,其产品也令其他一批瓷窑相继模仿。现下,通常说的磁州窑器主要指的就是河北磁县的出品。在这个窑系之内,烧造的瓷器以黑瓷、白瓷、白地黑彩、白地褐彩等几个瓷品...
磁州窑 玉溪窑继承磁州窑风格,两者造型纹饰类似 玉溪窑和观台磁州窑的发掘为进一步研究两窑奠定了基础。两个瓷窑一南一北,相距遥远,但在风格上却有着较为密切的联系。二者在制瓷工艺和装饰手法上有着相互交流、继承和延续的关系,两窑在造型、纹饰、装饰方法和烧造工艺上都具有质朴大方的特点,但又具有各自的地域特征,云南玉溪窑创烧时间晚于河北磁州窑,但其青花继承和延续了磁州窑白地黑花的风格。 ...
磁州窑传承千余年,宋元时期的“白地黑花”装饰和近代青花、五彩装饰,对中国的陶瓷艺术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古磁州地区早至北朝时期就已开始烧造青瓷,并具有相当规模。该地区以东魏茹茹公主墓、北齐湾漳大墓以及北齐高润墓为代表的一些北朝墓葬中均有青瓷出土,这些青瓷与调查发掘的当地北朝瓷窑相一致。此时的瓷窑遗址主要分布在漳河和滏阳河沿岸,如贾壁窑、临水窑,以及新发现的曹村窑。 到了宋代,观台窑兴盛起来...
河北省民俗博物馆馆藏有一件金代的磁州窑白地褐彩文字纹虎形枕。长31.5厘米,宽18厘米,高9厘米。瓷枕呈卧虎形,四肢匍匐,虎尾盘至身前近肘部,全身绘褐色虎皮纹,造型生动传神,前端虎首以两鼻孔为气孔。虎背为枕面,其中心草书七言气候歌:“春前有雨花开早,秋后无霜落叶迟”,运笔流畅,潇洒娴熟,一气呵成。 磁州窑因其窑厂主要位于古磁州而得名,是北方民窑的佼佼者。该窑烧制的器物常有未烧透的孔隙和铁质...
磁州窑的装饰 磁州窑的装饰手法很多,《中国陶瓷史》记载说有十几种,有人统计有58种之多。究竟有多少种,非常难统计,但几十种总是有的。几乎能想象的装饰手段都被用在磁州窑上。 简单分一下磁州窑的装饰手段,大致有三种。第一种就是运用了刀和竹这种硬器刻划。第二种是软笔绘画,直接往白胎上画。一个使硬笔,一个使软笔。第三种就是软硬兼施,一块儿用。磁州窑无非就是动刀、动笔和两者兼顾,这三种方法。...
宋代是中国陶瓷的第一个高峰期,主要表现是官、民两大系统都蓬勃发展。首先对宋代民窑有个大致了解:宋代民窑有八大系统,正好以长江为界,北方四个,南方四个。北方是磁州窑、耀州窑、钧窑、定窑,四个窑系;南方是龙泉窑、建窑、吉州窑、饶州窑,就是景德镇窑四个窑系。这一讲先讲北方民窑。 磁州窑 1918年,直隶巨鹿,就是今天的河北巨鹿大旱。旱了以后怎么办呢?抗旱打井,很多人合伙打井,挖来挖去挖出...
三、黑釉天目茶具 磁州窑精湛的造型艺术沐浴了时代文化,它紧密结合当时人们的饮食、花道、茶道、品酒、祭祀等社会需求与生活习惯,推出了大批实用且富有变幻的器物造型。磁州窑的产品种类繁多,有碗、盘、瓶、罐、盆、坛、枕、灯、炉等,涵盖了民众生活的各个方面,因此广受世界各地人民的欢迎。元、明、清时期磁州窑产品大量出口到日本,其中包括大量的黑釉茶道用器。在南韩新安海底沉船出水的中国陶瓷中,就有相当...
中国磁州窑制瓷技艺对日本的传播,一方面是直接由中国大陆直接传播过去;另一方面则是通过朝鲜传去的。朝鲜历史上亦称高丽、李朝等,朝鲜陶瓷的许多生产技术先是学习磁州窑,后来实现了自创与进入独立自主的发展阶段。在日本《陶瓷大系-30卷〈三岛〉》一书中,介绍了古代朝鲜有一种“三岛手”系列陶瓷作品。其技术实际上也来自宋代磁州窑。首先是“三岛手”,其白化妆技法学自磁州窑。三岛技法还包括了白化妆技法、白地刻花、白...
日本磁州窑艺术爱好者学习白地黒花绘画技法 日本是中国一衣带水的近邻,中日两国之间有着2000多年的科技文化交流史。日本在其物质文明与社会文化发展历程中,曾深受中国科技与文化艺术的影响。日本民族自古酷爱陶艺,对陶瓷艺术有着特别的爱好,是目前世界上陶瓷器消费量较多的国家之一。由于磁州窑产品携带有一种素朴的美感,加之丰富的器型与优美的纹饰,而深受日本士大夫、茶人乃至普通庶民的欢迎。 ...
金代磁州窑瓷器胎质略粗,釉面闪黄,精细产品釉子光润。装饰品种以白釉绘黑花最为常见,也有白釉划花、黑釉铁锈花、黄绿釉(俗称金三彩)及白釉、黑釉等。主要纹饰有花卉、草虫、莲瓣、鱼鸭、虎鹿、花鸟、婴戏、人物故事等。图饰寥寥几笔,生动潇洒。主要器型有罐、花瓶、盆、枕、碗、盘、碟、酒盅、三足炉等。 金代瓷枕很多,枕面常绘以花卉以及山水楼台为背景的人物故事,如“陈桥兵变”、“携琴访友”、“婴戏垂钓”等...
磁州窑白釉褐彩鱼纹大盆(金) 这件金代白釉褐彩鱼纹大盆,高9.5厘米,口沿直径43厘米。敞口,折沿,唇边,弧腹,平底。瓷器盆内底中心以简洁有力、奔放流畅的笔法绘大鲤鱼一条,鲤鱼周围绘随水的流向而飘舞的宽叶水草,鲤鱼的游向与水草的漂向成逆势,这种“逆势”表现手法产生了强烈的动感效果,使人深切感受到鲤鱼正躬身摆尾奋力逆水游动,顺水漂摆的水草则起到了衬托主题画面的作用,如此设计用笔真可谓匠心独具...
西夏灵武窑的发掘,使我们看到西夏瓷器的真实面貌,其中除部分白釉器为仿定器外,黑(褐)釉剔刻花器受北方最大民间窑场磁州窑影响较强烈。为了弄清它们之间的关系,不防将灵武磁窑堡窑出土西夏瓷器与较之稍早的北宋磁州窑中心窑场观台窑出土瓷器作简要比较: 1、器物造型 北宋磁州窑产品丰富,除日常生活用品碗、盘、罐、炉、瓶外,还生产有陈设瓷花口瓶、玉壶春瓶等。上述的某些器形在西夏灵武窑中也能找到近...
磁州窑的胎体使用的是当地一种比较特殊的高岭土,结构较疏松,淘炼不细,颗粒粗,常有未烧透的孔隙和铁质斑点,含铝量较高,另外原料中含量铁、钛等着色杂质高,胎色呈灰白或灰褐色。主要有青土、白碱、缸土、笼土、黄土(黑药土)、紫木节、紫砂土、耐火粘土、水冶长石等。磁州窑瓷器的胎质有两种,一是胎质坚细,呈灰白色。另一种是胎质粗松,呈红褐色。器物拿在手里感觉不是很重,而民国及近代仿品普遍是坚硬偏厚重。磁州窑的制...
宋代磁州窑瓷器的产量很大,造型也十分丰富,主要生产民间日常用瓷,还有少量的文具、玩具、娱乐用品及各种瓷塑等。常见的器型有:各式的盘、碗、碟、盏、盏托、渣斗、瓶(玉壶春瓶、梅瓶、花口瓶、卷口瓶、瓜棱瓶、多管瓶)、壶、罐、钵、洗、盆、缸、水盂、笔洗、砚滴、镇纸、炉、香薰、唾盂、灯、盖盒,仿古铜器式样的樽、奁等,尤以多种多样的瓷枕最具代表性。瓷枕始见于隋代,最初只是用于陪葬,唐代多为医用脉枕,式样上体轻...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