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磁州窑具有极为鲜明的特色,所生产的瓷器被称为白与黑的艺术,是中国陶瓷史上的一朵奇葩。其窑址在河北邯郸,自北朝创烧,于宋金元时期达到鼎盛,经明清至今,历经千年而不衰。其传播广泛、影响深远,形成中国古代北方最大的民窑体系。磁州窑以生产白地黑花瓷器著称,装饰题材上具有很强的世俗性,并创造性地将中国毛笔书画,巧妙而生动地绘制在瓷器上,为宋以后彩绘瓷器的大发展奠定了基础,开创了我国瓷器书法绘画装饰的新篇章。
磁州窑是我国北方的重要窑口,位于河北省邯郸市境内。磁州窑创烧于北齐,兴盛于宋金元,形成遍布全国各地庞大的磁州窑系,明清至民国时期持续发展。磁州窑产品面向大众,以施用化妆土为基本特征,将中国的传统绘画、书法技艺与陶瓷工艺结合起来,形成了质朴、洒脱、明快、豪放的艺术风格和民族特色。 7月31日,邯郸市博物馆馆藏150余件磁州窑瓷器正式开始在海宁市博物馆为期一个月的展出。展出的瓷器年代从北齐到近现代,...
磁州窑是我国瓷器的重要产地,烧造时间之长,产品之多,影响之大,为后人所关注。 这尊孔雀蓝香炉产自明代早期磁州窑。孔雀蓝香炉为出土之物。高7厘米,直径14厘米,炉内外均施孔雀蓝釉,厚唇,炉身朝外自然敞开,呈喇叭状,炉身盛开三朵黑釉葵花,视觉效果突出,四周配上茎叶,主次分明,画面剩余空白处采用席纹补白,笔意流畅,构图精巧。香炉圆底露胎,留有修胎的痕迹;炉腰下有凸起圈,圈下外装饰三只浮雕型如意足,特色...
在浩瀚的太平洋的中部有一串珍珠般的岛链,岛链的中间是闻名全球、景色旖旎的夏威夷群岛。在美国夏威夷火奴鲁鲁博物馆,收藏有一件元代彭城磁州窑白地黑花麒麟纹方形枕(见图)。该枕高14厘米,长30.5厘米。枕面的如意形开光形成的画框内,画一只麒麟口衔一长绳牵引,拉着风火轮狂奔。前两足弓步着地,后足呈现悬空飞起状态,极具奔跑着的动感。在如意形开光的外侧画,绘有寓意吉祥的纹饰。枕的前后立面均画有牡丹纹。后立面...
磁州窑位于今天的河北省磁县,宋时属于磁州,故以此命名。始烧于宋代,终于明代,是北方著名的民间瓷窑,其烧瓷品种丰富,装饰方法多样。 磁州窑以烧白瓷、黑瓷为主,品种繁多,有白釉黑花、白釉酱彩、白釉绿斑、白釉褐斑、珍珠地划花、绿釉黑彩、红绿彩等等,而白地黑花为其代表性品种。宋代白地黑花龙纹梅瓶,是磁州窑的代表作品。 产品特征及鉴定要领: (1) 胎有两种,一种质地坚细,呈灰白色;另一种质地粗松,呈...
宋代磁州窑瓷器款识。见于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四系瓶上。瓶小口外撇,短颈,腹部稍肥大,圈足。整个形体略似橄榄。瓶身上半部施白釉,下半部施黑釉,瓶口亦施黑釉,颈、肩之间置四竖系,系上部宽,下为尖形,系面压印四条直线纹。由肩部向下以黑彩斜书“仁和馆”三字,字为行书体,书法苍劲有力。“仁和馆”为宋代馆驿的名称,据宋人周 《乾道临安志》卷二“馆驿”条载:“仁和馆在今清湖闸之南,绍兴十九年郡守汤鹏举重建。”当...
北宋磁州窑白釉刻缠枝牡丹纹盘口瓶 盘口瓶深剔刻局部 北宋磁州窑白釉刻缠枝牡丹纹盖罐 宋代是中国制瓷业的巅峰时期,不但出现了五大名窑,成为陶瓷史上的传奇,同时还因风格特点的不同而形成了磁州窑系、定窑系、耀州窑系、钧窑系、龙泉窑系、青白瓷系六大窑系。这时期的瓷器种类繁多,出现了许多新的造型与装饰手法,其中的磁州窑系在当时窑场分布广泛,尤以河南的窑场最为众多,形成年代最早。 磁州窑系虽属...
磁州窑的装饰 磁州窑的装饰手法很多,《中国陶瓷史》记载说有十几种,有人统计有58种之多。究竟有多少种,非常难统计,但几十种总是有的。几乎能想象的装饰手段都被用在磁州窑上。 简单分一下磁州窑的装饰手段,大致有三种。第一种就是运用了刀和竹这种硬器刻划。第二种是软笔绘画,直接往白胎上画。一个使硬笔,一个使软笔。第三种就是软硬兼施,一块儿用。磁州窑无非就是动刀、动笔和两者兼顾,这三种方法。 化妆土 ...
元代磁州窑曾为宫廷提供御用瓷器,酒具便是其中的一种。本文将为读者介绍元代磁州窑陶瓷酒具的造型、装饰等方面的诸多特点。 元宫廷会在过春节时举办全年宴,酒为重要饮品。蒙古人保留浓厚的游牧生活习俗,行骑马,住帐篷,戴斗笠帽等,此生活习俗对元代的陶瓷酒具产生深刻影响。 元代磁州窑酒具有梅瓶、龙凤坛、四系瓶、玉壶春瓶、马上杯等。龙凤坛是元代主要酒具。造型特征为圆唇,直口,鼓腹,收底,圈足,造型体现为一个...
宋代磁州窑的成功不仅表现在器物造型设计艺术上趋向成熟完美,更突出地表现在装饰技艺的多样化,装饰题材的广泛,画面构图与色调对比灵活变幻的艺术处理。尤其在彩绘技艺方面,以绘画的笔法画图案,创造了陶瓷绘画性的装饰风格,为陶瓷装饰开拓了新路。 磁州窑图案装饰从局部看很有国画的特点,但整体装饰上则有图案式效果。如磁州窑白地黑花罐或四系瓶,器腹前后两面的相对部位画同式的开光,其内绘龙或凤纹。龙、凤的描绘是国...
6月27日,由桐乡市博物馆和邯郸市博物馆携手举办的《千年窑火 生生不息——邯郸市博物馆馆藏磁州窑瓷器展》走进市博物馆,将入驻至7月28日。 磁州窑是我国北方著名的民窑,位于今河北省邯郸境内的漳河和滏阳河流域,因古代地属磁州而得名。磁州窑创烧于北齐,兴盛于宋、金、元,形成遍布全国各地的庞大磁州窑系,明、清至民国时期持续发展。 磁州窑瓷器面向大众,品种繁多,以施用化妆土为基本特征,将中...
昨天,记者从市博物馆获悉,明日起至7月28日,该馆将举办“千年窑火、生生不息——邯郸市博物馆馆藏磁州窑瓷器展”,百余件瓷器将带你走进千年磁州窑文化,将让市民耳目一新。 据了解,磁州窑是我国北方著名的民窑,磁州窑的文化传承千年,在邯郸彭城当地,至今仍有一批磁州窑工艺大师继续传承着磁州窑古老的工艺,并使之发扬光大。此次展览中,将有北朝晚期初创的青瓷、隋唐时期的普通民瓷、宋金元时期以观台窑为代表的瓷器...
磁州窑是我国北方最大的一个民窑体系。重要的窑口除了河北省磁县的观台镇和彭城镇以外,还包括河南的鹤壁窑、禹县扒村窑、修武当阳峪窑、登封曲河窑,以及江西的吉州窑等。这其中,磁县的磁州窑烧造时间最长,瓷器品种最为丰富,也最具代表性,是其他诸窑口的集大成者,其产品也令其他一批瓷窑相继模仿。现下,通常说的磁州窑器主要指的就是河北磁县的出品。在这个窑系之内,烧造的瓷器以黑瓷、白瓷、白地黑彩、白地褐彩等几个瓷品...
磁州窑纹饰是广大磁州窑匠师在长期的制瓷实践中创造的。受唐代长沙窑釉下彩绘技法的启发,北宋初年,少数磁州窑匠师尝试着用毛笔在坯胎上点、划、涂、抹,然后挂釉入窑烧制,待瓷器出窑后,竟呈现出了意想不到的装饰效果。个别匠师的无意而为竟变成了全体匠师的蓄意之作。历经宋、金、元、明、清直至现在,题材内容,由简单到复杂,由质朴到精美;表现形式由白地黑花到红绿彩再到白地黑花褐彩、青花、五彩,为我国陶瓷装饰艺术的发...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