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铜墨盒起源于何时,为何人所创,众说纷纭。集目前收藏界所共识,无外乎几种说法:一是明代说。主要依据来源于南京市博物馆的《南京明代吴祯墓发掘简报》,该简报所列出土文物中即有铜墨盒一件。“铜盒长 10.2厘米,宽9.8厘米,高5厘米,盒中有吸过墨汁的千丝绵”(《文物》1986年第九期)。 二是清初说。持此说的学者的主要依据是收藏家的藏品王士祯刻铜墨盒。该墨盒呈圆形,黄铜质,直径10.5厘米,精刻...
随着收藏的普及,铜墨盒早已引起越来越多收藏者的兴趣,不少人都加入了铜墨盒的收藏队伍。对于大众收藏者来说,收藏铜墨盒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看名号 清末至民国时期,刻铜墨盒的名家有陈寅生、张樾臣、万礼斋等,他们刀法清新,字字珠玑,有较强的艺术性,备受收藏爱好者青睐。 此外,还有韩子固、竹庵、义合成、京明斋、古松斋等,他们对刻铜艺术做出了极大的贡献,使其成为集文字、图案、纹饰、款识为一体...
享有“最后的文玩”之称的刻铜墨盒,集书画、雕刻艺术于一身,盛行于清代中晚期。刻铜墨盒虽然已经退出历史舞台,但其作为中国的文房用具之一,因其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浓郁的民族气息及独特的艺术魅力,深受收藏者的青睐,国内正悄然兴起一股刻铜墨盒收藏热。 刻铜墨盒早期材质多为紫铜 谈到刻铜墨盒的工艺,首先要讲铜墨盒的材质,早期一般为紫铜所制,后期多为黄铜、白铜或黄铜上镀金银。至民国时期出现了珐...
一、旧盒旧仿。因陈寅生、姚茫父等人名气极大,他们刻画的铜墨盒作品价格较高,民国时期就有大量假冒其名的仿制品。有些同时代的高仿品,面貌极似真品,现在鉴定起来已十分困难。真品布局章法大方、舒展而紧凑,书画刻工形神兼备,线条坚定、流畅、爽利、深刻;仿品布局章法则往往委琐、局促而散漫,书画刻工有形无神,线条犹豫、板滞、软弱、虚浮。 二、旧盒新款。铜墨盒是旧的,盒面图案纹饰也都是旧的,但上下款是新刻...
清末民初,阴阳篆文铜墨盒。 白铜樵夫纹饰墨盒。 铜墨盒作为昔日文人书桌案几上使用、赏玩的文房用品,一般大不盈尺,小不足寸,可远观,亦可把玩,是昔日那些讲究生活情趣的读书人案头必备的物件儿,如雕刻的砚台、瓷绘水盂、竹雕笔筒和臂格、瓷或玉的墨床、铜雕笔架、镇纸等等……如今,它们因价格适中,收集较为容易,且艺术与文化气息浓郁,而成为收藏者热衷追求的藏品。 铜墨盒的身世颇...
近年来,随着收藏群体正在不断壮大,投资市场逐渐升温,一些过去不显眼的物品也渐渐为藏家所注意,如旧式铜锁、铜帐钩、铜带钩、铜鞋拔、铜扣饰以及旧门窗旧家具上的铜环等。但它们在市场上,远不如铜墨盒人气高。受国内文房藏品行情上涨的影响,铜墨盒在古玩市场上开始逐步走俏。 文化韵味备受青睐 业内人士介绍,铜墨盒是盛墨汁的小物件,产生于清道光、同治时期,盛行于光绪、民国年间。铜墨盒比石砚轻巧灵便,并能保持墨...
晚清民国时期,以陈寅生、张樾丞为杰出代表的刻铜艺术家,将作为实用文具的铜墨盒打造成为刻铜艺术的主要载体之一,使之成为具有文字、图案、纹饰、款识的精美绝伦的工艺品和艺术品。当时不少著名书画家都为铜墨盒设计过图稿,很多历史名人都与铜墨盒结缘,近代以来的文物收藏名著,如邓之诚的《骨董琐记》、赵汝珍的《古玩指南》、孙殿起的《琉璃厂小志》等,对铜墨盒及其作者、经营者都有记载。所有这些因素,使铜墨盒具有了很高...
一些过去不显眼的物品近年来随着收藏投资市场的逐渐升温,也渐渐为藏家所注意,如铜帐钩、旧式铜锁、铜扣饰、铜带钩、铜鞋拔以及旧家具、旧门窗上的铜环等。但它们在市场上,远不如铜墨盒成气候。受国内文房藏品行情上涨的影响,铜墨盒在古玩市场上开始逐步走俏。 在收藏市场走俏近两年来受国内文房藏品行情上涨的影响,铜墨盒也渐显投资价值,在古玩市场上开始逐步走俏。省城城隍庙一家古玩店的老板告诉记者,在20世纪90年...
陈寅生制山水人物铜墨盒 近年来,随着文房用品收藏投资的升温,作为砚台补充品的铜墨盒,价格也骤然增长。 铜墨盒为藏家所喜爱,主要缘于盒盖上所刻的书法或绘画。铜墨盒根据盒盖上的内容和书法可分为名人书法和钟鼎文图案。目前,市场上一方民国年间普通的铜墨盒成交价通常在300元左右,而工艺稍精一点的直径仅七八厘米的墨盒成交价在1000元左右,至于直径在10厘米以上的,则高达两三千元,这样的价格实际上还...
■桂林刻铜墨盒。 ■刻铜墨盒藏家安秉武收藏的墨盒。 ■集多种印文为一身的墨盒。 ■朱德题词的墨盒。 ■刻铜墨盒有很多不同的图案。 ■刻铜墨盒有多种形状。 ■秋道人款墨盒。 集书画、雕刻艺术于一身,盛行于清代中晚期 ...
刻铜墨盒距今不过100多年历史,随着自来水笔的出现,逐渐地替代了铜墨盒,而被人们淡忘。在刻铜墨盒盛行的年代,只要你会写字,只要你想写字,是离不开刻铜墨盒的,文人雅士更为有一方称心如意的刻铜墨盒而专门定制。名人画稿的刻铜墨盒当时就重金难求,清末民国时期,北京会聚了较多的名人画家,他们画出了许多珍贵的名画,有的至今就留在了刻铜墨盒上。 铜墨盒上刻有名人的画稿,有两种情形。一种是名人当时亲手在铜墨盒上...
笔者藏此款铜墨盒为白铜材质,整个墨盒品相完好,包浆自然。长6.4厘米,宽6.4厘米。盒面上刻行书四言,落款“寅生刻”。从包浆和材质辨之应是清中晚期之物。 当休闲消遣之际,我将此方铜墨盒取出把玩,总觉心旷神怡。刻铜艺术之高超与伟奇跃然眼帘,陈氏以刀代笔在此盒面上表现得淋漓尽致,笔笔遒劲,字字珠玑,一刀一刻真乃入铜三分,一笔一画犹胜纸上书法。鬼斧神工,削铜如泥,每每令人感叹不...
松图 竹图 梅图 松竹梅是文人雅士崇尚、追求高尚人格的化身,松竹梅不但是古今画家喜欢画作的题材,也是历代诗人托物咏志的歌颂对象,被尊称为:“岁寒三友”。 刻铜墨盒是晚清至民国间文人墨客实用的文房用品,把松竹梅刻上铜墨盒,为文人雅士所喜爱,以此来表示自己的人格、情操,请同好共赏松竹梅“岁寒三友”刻铜墨盒,增雅趣,添笑意。 松 ...
铜墨盒的出现大约出现在清朝中期。同治初年,茂才陈寅生开始在盒面上刻上书法或山水花鸟图案,使器物变得精美。齐如山在他的《北京三百六十行》中说:“刻墨盒始于陈寅生”。文物学家邓之诚在《骨董琐记》中也记载:“京师厂肆专业墨盒者,推万礼斋为最先;刻字则始详于陈寅生秀才……时同治初元也。”到了民国年间,北京又出了一位继陈寅生之后冠绝一时...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