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近年来,随着文房用品收藏投资的升温,作为砚台补充品的铜墨盒,价格也骤然增长。 铜墨盒为藏家所喜爱,主要缘于盒盖上所刻的书法或绘画。铜墨盒根据盒盖上的内容和书法可分为名人书法和钟鼎文图案。当前市场上最受欢迎的还是那些名家刻制的或名人使用过的铜墨盒,如张学良即位时制作的铜墨盒,在2003年的拍卖会上曾以5000元成交。目前市场上一方民国年间普通的铜墨盒成交价通常在300元左右,而工艺稍精一点的直径仅七...
铜墨盒是盛装墨汁之器,晚清、民国时期盛行,旧时读书人书桌上大多有此物,成为当时文人墨客的常用文化用品。因为砚台上磨出的墨汁被风吹后容易干,用铜墨盒来储存墨汁则能保湿不易挥发,随时使用又可方便携带以备书写之需。清代没有现成的瓶装墨汁供应于市,铜墨盒深受文人喜欢。 铜墨盒的雕刻多以阴文、阳文、双钩线刻为主,铭刻题材多为书法、绘画、篆刻等,旧时铜墨盒上的文字、图案集装饰性、艺术性为一体,有浅刻、线刻、...
考量铜墨盒价值需看五方面 随着收藏的普及,铜墨盒早已引起越来越多收藏者的兴趣,不少人都加入了铜墨盒的收藏队伍。对于大众收藏者来说,收藏铜墨盒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看名号 清末至民国时期,刻铜墨盒的名家有陈寅生、张樾臣、万礼斋等,他们刀法清新,字字珠玑,有较强的艺术性,备受收藏爱好者青睐。 此外,还有韩子固、竹庵、义合成、京明斋、古松斋等,他们对刻铜艺术做出了极大的贡献,使其成为集文字、图案、...
近年来,随着文物市场的不断发展,一股收藏热在全国兴起。作为文房用品的刻铜墨盒,因其具有浓厚的历史文化韵味和高雅的艺术气质,深受收藏者的青睐。刻铜墨盒记录了历史人物、重要事件等,浓缩了丰富的艺术创造力和民族灿烂文化,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收藏意义。 谈到刻铜墨盒的工艺,首先要讲铜墨盒的材质,早期一般为紫铜所制,后期多为黄铜、白铜或黄铜上镀金银。至民国时期出现了珐琅墨盒﹑陶瓷墨盒以及白铜﹑黄...
安秉武,铜墨盒收藏家,从事铜墨盒收藏30余年,现收藏铜墨盒百余方,皆为清末民国初期所制。其藏品制作精美,形态多样,大部分与名人、名作相关,多次被天津电台、电视台以及全国其他媒体报道。 铜墨盒收藏家安秉武:刻铜墨盒妙趣多 大不过尺,小不足寸,既可远观也能把玩……作为昔日读书人使用、赏玩的文房用品,铜墨盒是过去讲究生活情趣的文人案头的必备之物。如今,它们因为文化...
追溯我国铜墨盒的发展历史,似乎并不太长,据邓之诚《骨董琐记全编》云:“大约始于清嘉、道之际。”但又云:“墨盒条:至于木工墨斗,传说为鲁班所造。”鲁班,乃春秋时鲁国人,人称我国建筑工匠的祖师。 如果说木工墨斗是由鲁班发明的,那么这不就是今天墨盒发展的雏形吗?但铜墨盒又出自于何时?从考古发掘资料看,南京明代吴祯墓葬发掘简报中指出(载于1986年第4期《...
清末民初,墨盒成为文人雅士、达官显贵把玩摩挲的古玩,当时能把获得一方精美墨盒视为一种时尚,蔚然成风。因为墨盒制作工艺精湛,刻铜隽永成了庆贺寿诞、喜结良缘、军旅建功、学有所成、工程峻工、建筑落成、重大纪事等之馈赠礼物、纪念品。如“某某清玩”、“某某雅玩”、“某某雅正”、“某某成立纪念”、“某某...
铜墨盒起源于何时,为何人所创,众说纷纭。集目前收藏界所共识,无外乎几种说法: 一是明代说。主要依据来源于南京市博物馆的《南京明代吴祯墓发掘简报》,该简报所列出土文物中即有铜墨盒一件。“铜盒长10.2厘米,宽9.8厘米,高5厘米,盒中有吸过墨汁的千丝绵”。(《文物》1986年第九期) 二是清初说。持此说的学者的主要依据是收藏家的藏品王士祯刻铜墨盒。该墨盒呈圆形,黄铜质,直...
墨盒的历史不长,如果我们从清道光元年算起,到现在只有180余年历史。刻铜墨盒从清同治元年算起,至今只有140年历史,其中,实际上,早在上个世纪40年代末墨盒已经消沉。那么刻铜墨盒的真正繁荣期只有90年,在这90年中,有两次前后衔接的刻铜艺术昌盛期,那就是陈寅生为代表的清同光时期,时间长达约50年。其后为张氏同古堂为代表的民国时期,时间几达40年之久。 刻铜源自錾花,錾刻之艺早已有之,西周...
秋道人款墨盒。 刻铜墨盒有多种形状。 刻铜墨盒有很多不同的图案。 刻铜墨盒藏家安秉武收藏的墨盒。 桂林刻铜墨盒。 享有“最后的文玩”之称的刻铜墨盒,集书画、雕刻艺术于一身,盛行于清代中晚期。刻铜墨盒虽然已经退出历史舞台,但其作为中国的文房用具之一,因其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浓郁的民族气息及独特的艺术魅力,深受收藏者的青睐,国内正悄然兴起一股刻铜墨盒收...
考量铜墨盒价值需看五方面 随着收藏的普及,铜墨盒早已引起越来越多收藏者的兴趣,不少人都加入了铜墨盒的收藏队伍。对于大众收藏者来说,收藏铜墨盒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看名号 清末至民国时期,刻铜墨盒的名家有陈寅生、张樾臣、万礼斋等,他们刀法清新,字字珠玑,有较强的艺术性,备受收藏爱好者青睐。 此外,还有韩子固、竹庵、义合成、京明斋、古松斋等,他们对刻铜艺术做出了极大的贡献,使其成为集文字、图案、纹饰...
图1 集多种印文于一身的墨盒 图2 朱德题词的墨盒 江苏泰州 赵玉刚 我国的刻铜艺术起源于商代。其中,集书画艺术与雕刻艺术于一身的刻铜墨盒至清代中晚期才盛行,并将刻铜艺术推向顶峰,驰名中外。《天咫偶闻》中记载:“墨盒盛行,端砚日贱。宋代旧玩,不逾十金,贾人亦绝不识。士夫案头,墨盒之外,石砚寥寥...
北京 王欢 王立群 松竹梅是文人雅士崇尚、追求高尚人格的化身,松竹梅不但是古今画家喜欢画作的题材,也是历代诗人托物咏志的歌颂对象,被尊称为:“岁寒三友”。 刻铜墨盒是晚清至民国间文人墨客实用的文房用品,把松竹梅刻上铜墨盒,为文人雅士所喜爱,以此来表示自己的人格、情操,请同好共赏松竹梅“岁寒三友”刻铜墨盒,增雅趣,添笑意。 松 松树墨盒为黄铜,正方形10厘米。山峦之上,一株老松,苍劲...
江苏 邹绵绵 今年《收藏界》第3期所刊《清末民初刻铜墨盒赏析》一文(以下简称《赏析》),文中作者把“《篆刻五印》铜墨盒”称之为由当时北京书画大家姚茫父“自写自画自刻”,笔者对此说不能苟同。特在此略作辨析,以供广大同好参考。 《赏析》一文称: 三是文人自写自画自刻。如当时北京书画大家姚茫父。姚茫父《篆刻五印》铜墨盒。民国早期,白铜材质,12.6厘米见方,4.3厘米高,重达960克。上刻五方不同...
墨盒是古代文人不可缺少的文具之一。在清朝中后期,直至解放后还一直流行这一种用铜皮所制成的墨盒。墨盒的上边一面常常会刻一些名人字画或是吉祥图案。当然,岁朝清供这种人们耳熟能详、喜闻乐见的图案肯定是少不了的。就连一同是文具的铜镇纸也会刻画上这类的纹饰图案。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一种表达。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