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日前,由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主办,杭州市园文局南宋官窑博物馆承办的“锁匙——先秦印纹硬陶·原始瓷器特展”在官博名窑传承馆拉开序幕。290多件先秦时期印纹硬陶、原始瓷器文物、标本将在此集中展出。展览为期三个月,将于明年2月20日结束。 陶瓷是中华文化的见证和重要组成部分,对世界文明的发展进程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而介于陶与瓷之间的特殊器物,印纹硬陶、原始瓷器在中国陶瓷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当...
“从1942年起,沙园村就是抗战的主阵地。将来,这里还将建设成为抗战遗址村,成为发掘和传承红色精神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嵊州市剡湖街道沙园村老党员、沙园村抗战纪念馆负责人张小毛说。 在各方努力下,12月11日,嵊州首个抗战纪念馆——沙园村抗战纪念馆举行了揭牌仪式。 抗日战争时期,沙园村是原嵊县画图乡乡公所的所在地。上海沦陷后,爱国商人张仲愚回到家乡嵊县,在中共地下党的帮助下,当上了画图...
对马 岩画拓片 人面与鹿 岩画拓片 阿拉善是我国古代丝绸之路的重要驿站,更是当今“一带一路”的重要节点。日前,“美在阿拉善——岩画与居延汉简艺术展”在北京中国美术馆开幕,这也是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第一次系统地将沉寂了上万年的古老岩画和两千多年的居延汉简在中国美术馆展出。无独有偶,由中国岩画学会主办的“亘古天书·中国岩画艺术巡展”等系列岩画活动上月在海南举行。展览向观众呈...
近日,现居安徽芜湖的余新邮先生经多方联系,委托老友程重台先生向安徽省歙县博物馆捐赠了七方旧印章。据余新邮的来信称,这些印章均是1948年至1950年许克宝赠送给他的,为许承尧的遗物。他年轻时在唐模村老宅里多次赏玩这些物件,近年老宅清理,搬迁前才整理出来,让女儿带至芜湖。 余新邮先生所捐赠的七方旧印章中最珍贵的一方是清代篆刻家钱漱石为许承尧刻的“我非狂生”和“甲辰旧史官”两面印,且印边有款文,...
书院作为中国传统儒家传道授业的“大学”之地,历经千年,遍及华夏,在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化与教育史中居于重要地位,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虽然,书院被废至今已有百余年时间,但一百多年来,书院一直是中国人心中难以磨灭的文化记忆。 书院是华夏文脉传承的重要载体 中国人对书院其实并不陌生,只是对这种古老办学机构多闻其名而少有经历。 书院最早源于唐代私人治学的书斋和官府整理...
在成都博物馆的《双城记》展览上,一走进展厅,显眼的位置摆放着岩石,上面整齐划一的铜钱模样的凹槽清晰可见。原来,这是西汉半两石钱范,汉代铸币的模具,作用相当于今天的印钞机或铸币机。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为了有效地控制在夜郎、滇等地设立的郡县,派遣将军常頞率军筑路,这条路就是历史上有名的五尺道,是连接云南与内地的最古老的官道。五尺道自秦以来就是滇川的必经要冲,北起宜宾、南至曲靖,途经盐津、大关、昭...
2018年北京大学百廿校庆之际,北京大学赛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迎来第十二场西方版画和素描珍藏展览——“印•迹:馆藏版画十二年回顾展”。本次展览共展示100余幅赛克勒博物馆珍贵馆藏西方版画,集历次版画展精华,携西方人眼中的中国主题作品与最新入藏作品,为观众从多个角度呈现西方版画艺术的魅力。 本次展览共有六个单元。第一单元展示两位欧洲大师——欧仁·德拉克洛瓦和巴勃罗·毕加索的作品。根据法国诗人夏...
法国巴黎国立博物馆藏P.3436敦煌古本《楞伽师资记》原卷(局部) 1931年北平待曙堂初版《楞伽师资记》,沈尹默封面题笺 1931年北平待曙堂初版《楞伽师资记》,太虚大师扉页题笺 1931年北平待曙堂初版《楞伽师资记》,胡适序言 1931年北平待曙堂初版《楞伽师资记》,正文首页,署“鸡林后学金九经校” 《楞伽师资记》是...
不久前,由华东师范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研究院、美术学院、佛教美术研究中心合作主办的“2018·中国上海·佛教美术源流国际研讨会”在华东师范大学举行。 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阮荣春就“早期佛教造像的东渐与北上”的猜想进行了论证。他认为,中国佛像的产生、兴起,不仅存在于由西域而东的北方丝绸之路上,在近几十年的考古发现中,逐渐形成了一条既不在佛教石窟密集的北方丝绸之路,也不在海岸线上的...
最新研究发现了世界上最古老的动物洞穴壁画。此前科学家认为世界上最古老的洞穴壁画位于欧洲,不过近日在印度尼西亚发现的最新壁画,其历史可追溯到4万年前。 这幅洞穴壁画的主题应该是当时该地区的野牛,此外还有数以千计的远古人类手印形状的图案。 这项研究报告显示,这些洞穴壁画位于印尼婆罗洲的一个偏远洞穴里。该洞穴并不容易进入,而且除了壁画之外几乎没有人类居住的痕迹。该洞穴被描述为史前艺术画廊,...
记者从云冈石窟研究院了解到,借助3D打印技术,云冈石窟第18窟在北京被成功复制,高大的立佛“走”出了千年石窟。 这是继第3窟大佛、第12窟“音乐窟”成功复制后,云冈石窟研究院利用数字技术让文物“活起来”的又一重大成果。 据了解,云冈石窟第16至20窟,即帝王象征的昙曜五窟,由当时著名高僧昙曜主持开凿,揭开了云冈石窟开凿的序幕。其中,第18窟北壁主佛像高15.5米,高肉髻,面颊丰圆,鼻梁...
最新研究发现了世界上最古老的动物洞穴壁画。此前科学家认为世界上最古老的洞穴壁画位于欧洲,不过近日在印度尼西亚发现的最新壁画,其历史可追溯到4万年前。这幅洞穴壁画的主题应该是当时该地区的野牛,此外还有数以千计的远古人类手印形状的图案。这项研究报告显示,这些洞穴壁画位于印尼婆罗洲的一个偏远洞穴里。该洞穴并不容易进入,而且除了壁画之外几乎没有人类居住的痕迹。该洞穴被描述为史前艺术画廊,于多年前被发现,不...
11月8日,社员陆镜清藏品捐赠仪式在西泠印社社委会举行。陆镜清先生向西泠印社捐赠了两件珍贵的李叔同题跋手稿,以祝贺西泠印社建社115年。 今年早些时候,陆镜清从一位藏家手中购得这两件作品。他说,“一百年前的1918年,李叔同正式出家之前,将所藏等悉数赠与同事、学生及西泠印社等。”而这两件李叔同题跋的手稿,为柳亚子、唐育垕等信札和诗文稿三种,十分贵重,与西泠印社颇有渊源,在其中两件手稿上他用朱...
明代蒋应镐手稿 中古夏商周三代,承袭了上古华夏四族的万字符。但是黄帝族通过“炎黄之战”征服神农族、入主中原、建立夏朝以后,为了神化王权,实行“绝地天通”,导致夏商周的万字符极其罕见。 学界对“绝地天通”的基本解释,是剥夺民间的祭天权利。这一解释并不确切,“绝地天通”的核心内容,实为严禁传播天文历法知识,包括天文历法符号。 “绝地天通”的史实,最早见于《山海经·大荒西经》: ...
10月27日,记者从广东省人民对外友好协会获悉,“丝路印记”藏书票展在广东省外事博物馆(沙面南街20号)展出,来自19个国家近百名友好人士参加活动。 据介绍,“丝路印记”系列藏书票创作项目从创意到完成,历时三年时间,共有49位中国当代著名版画艺术家参与。这一大型创作项目以系列原创版画的艺术形式,呈现千年“丝绸之路”的自然景色和人文景观,在国内尚属首次。项目选题涵盖“沙漠丝路”“草原丝路”“西...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