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明 纵39厘米、横14厘米 绫是斜纹地起斜纹花的丝织品。明代丝绸名目繁多,早已有的丝、绸、罗、绫、缎、绢等,又各有许多品种,每种名品都有其生产基地。在丝、棉织品上印染花纹的技术,在明代有了进一步发展,可用于染色的植物扩大到几十种。政府设颜料局以掌管颜料,成立“蓝靛所”,负责印染皇家服饰衣着。
宋 辽 盛器 高6.2厘米、口径25厘米 此盘为谈黄色陶胎,盘心印转轮菊,外印双层牡丹花纹带。粉衣上挂三彩釉,釉色鲜艳。辽三彩和唐三彩都是低温釉陶器,前者比后者光亮些,而后者的苦泽程度要强些。
宋 辽 公元916年-1125年 盛器 1959年内蒙古自治区宁城县辽墓出土 高2.1厘米、长27.6厘米 长盘形如海棠花,胎质粗硬,先施白色化妆土,再施黄、白、绿三色釉,釉面有细微裂纹。外壁为黄釉。边缘为卷草纹,盘底落花游鱼。釉色莹澈,造型美观大方,为辽三彩器中精品。 辽三彩的制作采用二次烧成工艺,胚体烧成温度在1120℃左右,胎与化妆土同时烧成。釉为低温铅质釉,烧...
宋 金 长、宽均为7厘米 此印印钮为长方形,上刻“上”字,右侧有阴刻汉字“大定十二年十月”,左侧阴刻汉字“少府监造”。其正面印文为汉字篆体阳文:“河东南路兵马都总管印”。此印为河东南路兵马都总管的官印。大定十二年即公元1172年,是此印的铸造时间。“少府监造”的刻文说明了此印为官府监制。
宋 金 长、宽约为6.3厘米 此印印文为汉字篆体阳文“韩州刺史之印”6字,印背阴刻“大定二年”(公元1162年)4字。金建五京,置14个总管府、19个路,共有府州197个、县683个。金代官印的形制大致仿照宋、辽旧制,印材有金、玉、银、铜之别,皇帝印多用金、玉,一般官印多用铜质,为长方形板状扭,叠篆书,朱文。韩州是上京路的一个州,韩州刺史铜印是州县长官的印信。
宋 北宋 长5.5厘米、宽5.3厘米、高4.2厘米 此印背刻“太平兴国六年八月铸”,即公元981年所铸。“神卫”是北宋禁军主力部队之一,属侍卫司步军,与“捧日”、“天武”、“龙卫”3支部队并为上四军,充作皇帝卫队。“都”是禁军基层编制,百人为都,五都为指挥,五指挥为军,十军为厢,厢分左厢、右厢。此印即为“神卫”左厢所辖第四军第二指挥第五都的印信。
宋 北宋 长5.5厘米、宽5.4厘米、高5.7厘米 远方铜印为禁军官印之一。北宋初年,宋太祖抽调地方精锐士兵补充禁军,长年驻守京城及附近地区,使地方军队实力大为削弱,无法与中央抗衡。为加强对禁军的直接控制,不设最高军职,殿前司由都指挥使主管,侍卫司分别由马军都指挥使和步军都指挥使主管,三个都指挥使均由皇帝任命,号称“三衙”。“拱圣”为侍卫司马军所辖部队之一,宋太宗时建立,拥有21个指挥...
晋 西晋 印章 印面边长2.5厘米 这件青铜印上有兽形钮,印面方形,印文为阴文“亲晋胡王”四字。 在古代中国,“胡”指匈奴,匈奴是先秦以来居住在北方草原地区的民族,从战国开始,不断进行战争兼并,建立了拥有整个北方草原地区的强大政权。东汉初年,一部分匈奴人南迁依附东汉政权,成为南匈奴人,被安置在北部塞内边郡。公元91年东汉军队对北方草原的匈奴发动进攻,许多匈奴人向西迁徙。迫于...
唐 宗教用品 1944年四川成都市望江楼唐墓出土 长30.5厘米,宽34厘米 此经咒为蚕纸,质薄呈半透明状,中央为一小方栏,栏中有一菩萨坐于莲座上,六臂手中各执法器。栏外围绕梵文经咒17周。咒文外又有双栏,其中四角各有菩萨像一,每边各置菩萨像三,并间以佛教供品。全件仅一行汉字:“成都府成都县龙池坊卞家印卖咒本”,说明它是由卞姓印刷、贩卖的商品。此件是在墓主手臂上的银镯中发现...
南北朝 南朝 吐痰用具 1954年湖南省长沙市出土 高12厘米 这件青瓷印花唾壶浅灰白色胎,从口至腹下部施淡黄绿色釉,有开片。有盖,盘形口,垂腹,圈足。肩部印莲瓣纹,腹部印莲花与直条纹。器胎表面平整,釉层及釉色极为均匀,釉面有淡亮光泽,观感温润、秀雅,无论是从制作上还是从艺术上都堪称一件精致的作品。 今天的湖南、湖北一带先秦为荆楚地区,在三国吴时已经烧造瓷器,胎色呈紫...
汉 西汉 印章 1955-1960年云南晋宁石寨山出土 高1.8厘米、边长2.3厘米、重89.5克 此印为金质,蛇钮,印钮与印身为分铸后焊接而成,印面凿刻篆书“滇王之印”4字。 《史记·西南夷列传》记载,公元前109年,滇王降汉,汉武帝在滇国地区设置益州郡,赐滇王王印,使其继续统领滇民。金印的出土,证实了这一历史事实。有学者认为,汉代诸侯王印及文职官印之印文均为铸成,...
唐 丝织品 1968年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105号唐墓出土 长35厘米、宽18厘米 此物绿色,图案为狩猎纹,骏马飞奔,骑士搭弓射兽,飞鸟、花卉点缀其间。 属染缬丝绸,为平织方目纱,比较疏朗,每厘米经线24根,纬线42根。纬线分两种,即2根或1根为一枚,每种穿梭两次后改用另一种。花纹的颜色较底地为淡,花纹部分的丝线稍散开以显花。有研究认为,这件“蜡缬”染色时可能不是使用蜡...
【中华文化溯源·食印 】 掀开锅盖,笼屉上雪白的“鱼榼花”(“榼”字在当地念ká)便从升腾弥漫的热气后面闪出温润的光泽,透出新麦的香味……“逢年过节,卖得最多的就是这样的‘榼花馒头’。”刘竹莲飞快地伸手到锅里按了按馒头,面皮陷下去,又马上弹回来。 在青岛崂山脚下的王哥庄,刘竹莲做的“榼花馒头”最有名气。临近年根儿,她牵头的王哥庄大馒头合作社的订单一下子多起来,各式各样的“榼花馒...
吴元新和女儿吴灵姝在染坊交流 蓝印花布是我国民间传统工艺品之一,格调朴素,蕴含着我国人民独特的审美趣味和生活情调。 蓝印花布是源于江南一带的传统印染工艺品。历史上的南通盛产棉花和土,是名噪大江南北的花布之乡。自明清以来,南通便家家纺纱、户户织布。民国时期,更是布庄比肩、染房林立,拥有“曹裕兴”、“黄永大”、“复鸿坊”、“裕仁和”、“德和”、“损鼎峰”等多家前店后坊的老字号,所印制的蓝印...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