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中新社成都6月27日电 (岳依桐 张可乐)记者27日从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获悉,考古人员于2017年7月至2018年6月期间对位于四川省邛崃市泉水镇樊哙村的四处古墓群进行抢救性发掘,出土西汉武帝时期定敷侯刘越私印,该印为子母印,为四川地区首次发现该类汉代印章。 本次发掘工作共清理古墓葬近30座、窑址4座。墓葬主要包括汉代土坑墓和汉代砖室墓,另含少量唐宋砖室墓。墓地出土文物200余件...
“铭心撷珍——卡塔尔阿勒萨尼收藏展”亮相故宫博物院午门和西雁翅楼展厅。展览呈现了来自阿勒萨尼收藏的270余件珠宝杰作和280余件稀世珍品,将持续至6月18日。 印度珠宝 展览共分为两部分。在印度高级珠宝展部分,带来了一系列印度珠宝艺术的巅峰之作,总计270余件(组),呈现了从莫卧儿王朝直至现代的印度珠宝艺术。本部分展品中引人注目的藏品众多,其中不乏富有历史意义的皇室珍宝配饰,以及卡地亚等欧...
印度河是流经中国、巴基斯坦和阿富汗三国的南亚大河。印度河文明,又称哈拉帕文明,是南亚次大陆唯一的原生文明,其鼎盛期约始于公元前2600年,至公元前1900年左右走向衰落,公元前1750年前后消失。印度河文明的主要范围在巴基斯坦境内旁遮普地区的五河平原,是比较发达的青铜文明,覆盖地域达130万平方公里,远远超出同时期的古埃及和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的面积。该文明长期沉睡地下,不为人知,直到上个世纪20年代...
也许只有在现场,你才会相信,位于山西大同的世界文化遗产云冈石窟第三窟,被原比例、高精度复制到千里之外的青岛。文献记载,它开凿于北魏,是可容纳3000余人的大型塔庙窟,形制罕见,我们熟悉的那尊阿弥陀佛高10米,面部圆润丰满,神态超然。云冈石窟研究院联合浙江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文物数字化团队前后历时两年,复制窟整体长17.9米,宽13.6米,高10米,真正实现了云冈石窟第三窟1∶1还原,这是世界上首次使...
纽约苏富比(微博)印象派及现代艺术晚拍,总成交额高达3亿1,830万美元/25亿港元。亚美迪欧-莫迪里安尼(Amedeo Modigliani)典范杰作《向左侧卧的裸女》以1亿5,720万美元成交,荣膺苏富比拍卖史上最高成交拍品。莫迪里安尼成为首位两度冲破1.5亿美元拍卖大关的艺术家,为该作品于2003年上拍之成交价近六倍,同时也是继毕加索及达文西后,第三位作品成交价破1.5亿美元的艺术家。 ...
秦(公元前221—前207年) 长2.1厘米,宽2.1厘米,高1.4厘米
西汉(公元前206——公元8年) 长2.3厘米,宽2.3厘米,高1.8厘米
五代(907-960) 长6厘米 宽4.8厘米 高2.3厘米 长方形,背铸鼻钮,钮顶呈半圆形,片状。体轻且薄,通体褐色,间有绿锈斑。印文为窄边朱文楷书两行六字“元从都押衙记”。“元从”始于唐高祖的“元从禁军”,凡被授予者,皆享有一定的特权。“都押衙”是官名,安史之乱后,藩镇割据,皆擅设衙官,于是衙将、衙官、都押衙等官名日渐繁杂。“元从都押衙”系军帅亲重之官,多见于五代史书。五代时期官印...
西汉元朔三年(公元前126年) 长5.2厘米 宽5厘米 高2.7厘米 正方形,侈口,抹角。内底中间有一桥钮印形凸出体,旁有一个半漏斗形凸出体与之连接。外侧左、右壁凿铭文八行十五字“元朔三年叔坚工仆,上郡工褒夫立戊”,外底凹凸不平,通体褐色,口沿微残。此物系西汉时期铸造铜印用的母范。它揭示了汉代铜印的铸造方法,对研究我国古代冶炼技术有很高的史料价值,弥足珍贵。
清咸丰三年(1853) 边长10.5厘米 高10厘米 印面呈正方形,宽边,印文为朱文兼镌满汉两种文字,三种书体。左为满文篆书,中为满文楷书,右为汉文小篆“提督湖北总兵官印”两行八字。背铸三台虎钮,钮右镌汉文楷书款两行:“提督湖北总兵官印礼部造”,钮左镌满文楷书三行释文。右侧边镌汉文楷书“咸字九号”,左侧镌“咸丰三年四月日”。此印是清朝政府授予湖北总兵向荣的官印。向荣于咸丰三年正月廿日接...
金大定十八年(1178) 边长6.1厘米 通高6厘米 正方形铜官印。印面为宽边朱文九叠篆书“和拙海栾谋克之印”,背铸矩形直钮,钮顶铸一“上”字以决正倒。钮右、背凿“大定十八年八月”,钮左凿“礼部造”。上侧面凿“和拙海栾谋克”,皆汉文楷书阴刻款。印左侧面凿女真文款一行。 此印是金代兵民合一的政权机构——谋克的印鉴。谋克平时耕作,战时出征。“和拙”即“合扎”,是金语“亲军”的意思;“...
宋(960——1279) 高5厘米 口径20.5厘米 足径13厘米 定窑是宋代五大名窑之一,窑址在河北省曲阳县涧磁村和东、西燕川村,创烧于唐代,盛于宋、金时期,止于元代。因唐宋时期属定州管辖,故称定窑。北宋时一度烧制宫廷和官府用的精致瓷器。烧制品种以白釉瓷器为主,兼烧黑釉、酱釉和绿釉瓷等。又称“黑定”、“紫定”、“绿定”。早期多是浮雕莲瓣纹,中期以后是划花、刻花和印花,尤以白釉印花瓷最...
宋(960-1279) 高7厘米,口径19.2厘米,底径6.8厘米 首都博物馆藏。六瓣花形口,芒口镶铜扣,弧腹,浅圈足。碗内满印花纹,口沿印回纹一周,内壁印三只芦雁穿行于石榴花丛中。器底作缠枝瓜果图案。胎质洁白细腻,胎体轻薄,内外均施白釉。釉色白中泛黄。
宋(960-1127) 通高3.5厘米,口径11厘米,底径4.4厘米 1971年北京顺义区天竺乡出土 首都博物馆藏。敞口,口沿无釉,弧腹,平底,口沿一侧有荷叶形柄。通体施白釉。口沿印一圈回纹,洗内壁印牵牛花、菊花、金银花、梅花等,内心为牡丹花,模印花纹清晰。釉面莹润,造型别致,为定瓷珍品。印花装饰始于北宋中期,是定窑主要装饰手法,它取材于定州缂丝工艺,把缂丝纹样局部的移植于瓷器。...
汉(前206-220) 直径8.8厘米 首都博物馆藏。泥质灰陶。扁圆形,两面模印花纹,边缘为锯齿纹,中心为花卉纹,中间以细小乳钉为底纹,印有鱼纹动物图案。轻轻摇之,哗哗作响。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