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中国古代早期的碑,功能有所不同。一是立于宫室、庙堂之前,用以观察太阳的影子位置从而辨明阴阳的方向。二是立在宫室、庙门前用做拴牲口的石头。三是立在墓边用以拴绳子系棺木入墓穴的,用完之后,随棺木一起埋入土中。后来,这块石头不埋入土而留在地上,而且在石头上刻上墓主人的姓名及生平事迹,竖立在坟头或墓前神道上,称为墓碑或神道碑。这种在石头上刻文字记事的方式不但用在墓碑上,也逐渐地用到观日影和拴牲口的石头上,...
在中国,狮子与老虎不同,它不是土生土长而是进口的。狮子原来生长在非洲与亚洲的伊朗、印度一带,传说在一千九百多年前的东汉时期,安息国(今伊朗)国王赠献狮子给汉章帝,从此狮子由异国他乡来到中国。狮子在异国为珍兽,古波斯就以崇狮为时尚,王者戴着金花冠,坐在金狮座上。 佛教也将狮子尊为兽中王,传说佛初生时,有五百狮子从白雪中走来,侍列门前迎接佛的诞生。狮子在原产地和在佛教中是有地位的,是被神化和...
中国传统园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种载体,它不仅客观而又真实地反映了中国历代王朝不同的历史背景、社会经济的兴衰和工程技术的水平,而且特色鲜明地折射出中国人自然观、人生观和世界观的演变,蕴含了儒、释、道等哲学或宗教思想及山水诗、画等传统艺术的影响;它凝聚了中国知识分子和能工巧匠的勤劳与智慧。而且与西方园林艺术相比,它突出地抒发了中华民族对于自然和美好生活环境的向往与热爱。1990年,中...
古建彩画是中国古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特有的建筑装饰艺术,它具有保护建筑木构件的作用。古建彩画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经过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等朝代,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早在春秋时期就已经有在木结构建筑上施红色涂料的记载;秦汉时期在宫殿的柱子上涂丹色,在斗拱、梁架、天花等处施以彩绘,其装饰图案多用龙、云纹,并且逐渐采用了锦纹;南北朝时期,由于受佛教艺术的影响,又...
塔起源于印度,是伴随佛教传入我国的。如同印度佛教传入我国后,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相结合而发展,形成了具有中国特点的中国佛教一样,印度佛塔传入后,与我国传统建筑形式和民族风格相结合而创新,建造了造型不同、形式多样的中国佛塔。亭、台、楼、阁为我国建筑的传统形式;寺院、佛塔、石窟是佛教建筑的特殊象征。我国古代建筑史上,汉代以前塔是不见记载的。中国大地上出现塔的建筑是在印度佛教传入之后。今天人们看到的佛塔已...
佛教的主旨是教化众生超越生死轮回,求得解脱,成就佛果。与这种价值追求相应,佛教采用的一种重要修持方式就是直觉,或者说,佛教探讨人生和宇宙的真实本质、追求人生的理想境界,最终是以体验式的直觉来实现的。佛教戒、定、慧“三学”中的定与慧其实质就是直觉。禅定离不开直觉方法,智慧离不开直觉思维,直觉在佛教整个修持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直觉思维要求达到的境界是“心行处灭,言语道断”(《大智度论》第2卷)。“心...
内容摘要:众多的居士是中国佛教的基础,以居士身份学习研究的律学,且称为居士戒律学。虽然小乘律学一般被视为教内秘学,但在“方便”的前提下,这条禁令对中国士大夫而言,形同虚设,熟悉戒律,甚至以律学见长的居士,历代都有。士大夫们对戒律的钻研,及由此形成的思想见解,也是中国戒律学的一个重要方面。居士律学的发展,说明佛教毕竟是社会中的宗教,佛教内部的戒律必然会跟其外部社会的各种约束规范千丝万缕地交织在一起,...
佛教是一种以信仰为根本,解脱为目的,教育为中心,文化为纽带的宗教。中国佛教文化的沟通与交流,把世俗与神圣融入于相依共存的缘起世界里,给人类留下了伟大的文化遗产。如敦煌、云岗、龙门、麦积山、大足——五大石窟,峨眉、普陀、五台、九华——四大名山等名胜古迹,以及佛教建筑、雕塑、铸造、绘画、音乐、印刷、戏剧、诗歌、小说等文化与艺术方面的创造,对中国文化影响之深且广,实在无与伦比。辉煌灿烂的中国佛教文化,光...
故宫博物院故宫研究院5日在北京发布多项研究成果,其中考古研究所首次在紫禁城内宫廷建筑考古中发现元代遗址。 故宫研究院考古研究所所长李季发布了故宫考古新成果,其中隆宗门以西发现的一组遗存,是近两年来故宫考古的突破性发现。他介绍,这组遗存的层位关系由晚及早分别为清中期的砖铺地面和砖砌排水沟;明后期的墙、门道基址、铺砖地面、砖砌磉墩和明早期的建筑基槽;最下层的素土夯筑层和夯土铺砖层基槽。“最下...
5月5日,故宫研究院在京成立中国书法研究所,并发布多项研究成果。 据悉,故宫研究院中国书法研究所旨在深入发掘故宫收藏的数万件法书碑帖藏品的文献价值、艺术审美价值,在学术研究和书法艺术创作两方面开拓出新的局面,为当代书法艺术发展和书法理论研究提供更好的借鉴。成立仪式上,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苏士澍受聘为中国书法研究所名誉所长。 会上,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介绍了故宫研究院建院两年半来的...
冰灯是流行于中国北方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形式。因为独特的地域优势,黑龙江可以说是制作冰灯最早的地方。传说在很早以前,每到冬季的夜晚,在松嫩平原上,人们总会看到三五成群的农夫和渔民在悠然自得地喂马和捕鱼,他们所使用的照明工具就是用冰做成的灯笼。这便是最早的冰灯。当时制作冰灯的工艺也很简单,把水放进木桶里冻成冰坨,凿出空心,放个油灯在里面,用以照明,冰罩挡住了凛冽的寒风,黑夜里便有了不灭的灯盏,冰灯成...
兰州旧时有八景,其中之一是“虹桥春涨”,虹桥春涨是指雷坛河握桥的美丽景观。握桥位于阿干河下游的雷坛河上,即今兰州市工人文化宫东侧雷坛河桥处。据《皋兰县志·桥津》记载:“卧桥又名三公桥,在袖川门西二百步,当阿干河口。架木横空,东西十余丈,其下无柱,高五丈。其上覆盖如屋,楹栏齐整,亦匠心之巧者”。《重修皋兰县志·舆地下·津梁》载:“卧(一作握)桥,一名三公桥,又名西津桥,在袖川门外二百步阿干河上。”阿...
以小品建筑在建筑群中所占的位置来看,牌楼最先进入人们的视线。因为它往往被安置在一组建筑群前的显要位置上,或者立在一座城市的中心,或者在通衢大道的两头。它起到划分和控制空间的作用,增添了建筑群体的艺术表现力。 牌楼起源于建筑的院门。在古代城市中,大量存在的是里坊之门,在古代称为“闾”。中国古代有“表闾”的制度,就是把各种功臣的姓名和他们的事迹刻于石上,置于闾门以表彰他们的功德。据建筑学家刘敦桢...
屋檐下的过道及其延伸成独立的有顶的过道称廊,建造于园林中的称为园廊。在园林中,廊不仅作为个体建筑联系室内外的手段,而且还常成为各个建筑之间的联系通道,成为园林内游览路线的组成部分。它既有遮荫蔽雨、休息、交通联系的功能,又起组织景观、分隔空间、增加风景层次的作用。廊在各国园林中都得到广泛应用。 中国园廊 中国园林中廊的结构常用的有:木结构、砖石结构、钢及混凝土结构、竹结构等。廊顶有坡顶、...
中国建筑,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和光辉的成就。从陕西半坡遗址发掘的方形或圆形浅穴式房屋发展到现在,已有六、七千年的历史。修建在崇山峻岭之上、蜿蜒万里的长城,是人类建筑史上的奇迹;建于隋代的河北赵县的安济桥,在科学技术同艺术的完美结合上,早已走在世界桥梁科学的前列;现存的高达67.1米的山西应县佛宫寺木塔,是世界现存最高的木结构建筑;北京明、清两代的故宫,则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建筑精美、保存完整的大规...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