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佛教通过多种途径对古代科技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和促进的作用,并且在古代数学、天文学、医药学、生物学、地理学、建筑工程学以及古代技术等各个领域中都作出了重要的贡献,那么我们有什么理由说“总起来说佛教的作用是强烈的阻碍作用”(李约瑟语)呢?有什么理由不承认中国佛教对古代科技发展主要起到了积极的和促进的作用呢? 吾友周瀚光先生研治中国科学思想史已有三十多年时间了。早在十几年前,他与袁运开先生合作...
五月十四,周末的北京下起了小雨,给干燥的京城添加了一层朦朦的诗意和久违的湿润,下午三点,寻梦---孙路坦培拉绘画作品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幕。 中国美术家协会艺术委员会主办的这场个人展,吸引个各个领域的专家和朋友,参加开幕式并发言的嘉宾有:原国家督学、原教育部艺术教育委员会副主任、原教育部艺术教育司副司长杨瑞敏女士;中国美术家协会少年儿童艺术委员会主任、全国文联代表大会代表、北京女美术家联谊会创始...
中国佛教哲学在当代社会,在世界现代化进程中,还有没有价值? 若果是有,又有什么样的现代价值? 这是研究中国佛教哲学必须回答的问题。传统只有经过价值重建才富有鲜活的生命力,我们需要通过怎样的现代转换工作,以建构中国佛教哲学的现代价值,进而发挥其现代作用?这是研究中国佛教哲学现代价值必须说明的问题。 佛教,作为对人类的终极关怀提供的解脱之道,是一个庞大复杂的信仰体系、哲学体系,也是价值体系。...
“宗教是慈善之母”,慈善是佛教的本质属性和要求,是佛教徒的内在价值理念和取向。释迦牟尼佛开设佛教的本怀是为了利益众生,帮助众生脱离苦恼。对佛教徒来说,弘法的目的在于利生,一切修行的目的也在于利生,给众生幸福是每个佛教徒的使命。慈悲观是佛教教义的核心,佛教提倡“无缘大慈,同体大悲”、“大慈与一切众生乐,大悲拔一切众生苦”,正缘于此,中国佛教慈善理念特别丰富。 中国佛教的慈善实践源远流长。南...
由中国考古学会主办的首届中国考古学大会将于5月21日至23日在河南郑州举行。 在14日的发布会上,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所长王巍介绍,首届中国考古学大会主题为“面向未来的中国考古学、面向世界的中国考古学”,将有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等49家研究院所和高等院校,来自北京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上海博物...
中国的民用航空事业,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开始筹划的。当时欧美各国,利用改造后的军用飞机,从事民航事业与商业活动。1917年意大利首创航空邮政。中国政府受此影响,从1918年起在交通部设立了航空事宜处,从英国购进飞机数架,供筹建航空邮政之用。1919年,国务院设立航空办事处,掌管全国航空事务,用英国维克斯飞机公司的贷款,购买了飞机和教练机百余架。由于这两个航空机构重复设置,职权划分不清,因而矛盾...
民国北京政府时期是一个混乱的历史阶段:军阀混战,政权频繁更迭,经济凋敝,民不聊生。由于当政者集封建主义与军阀习气于一身,把国家政权当作战利品,置国计民生于不顾,你争我夺,连年内战,河防水利年久失修,造成1919年夏秋的黄河大水灾,河堤多处决口,洪水泛滥,冀、鲁、豫三省大片地区尽成泽国,灾民遍野,广大民众在遭受兵祸的同时,又陷于水深火热之中。真可谓雪上加霜。而军阀政客们对灾民漠不关心。在这种情况下,...
摘要:墓葬的出现并非是随着人类的出现而出现的,它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并随着人类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完善。无论从葬式葬法还是墓葬建筑及墓葬形式方面来看,墓葬的发展与当时的社会发展密切相关,此外由于墓葬较其他古代遗存其内部的物品保存良好,加之共时性较强,历来受到广大考古工作者的普遍关注,加强对墓葬制度的研究对我们意义深远。 关键词:墓葬制度 葬式 葬法 墓葬建筑 墓葬形式 共时性 ...
昨日,在第十二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期间,举行了“中国非遗基金”启动仪式,并宣布全球首只针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开放式基金将于2016年6月11日“文化遗产日”在北京正式面向全球公开发行。 据了解,“中国非遗基金”是世界上第一只专注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面向全球募集的开放式基金,是非遗借鉴成熟资本市场“产业投资基金”运作模式,采取专业项目投资运作方式解决非遗保护瓶颈的一种新的探...
正值“5.18国际博物馆日”,中国美术馆将于5月18日18:00-20:30进行晚场开放,邀请首都百姓夜游中国美术馆。 开放当天,中国美术馆将点亮环境灯光,用美的光芒点亮京城。七大展览同期开放,观众不仅可以沿着鲁迅先生的足迹认识中国现代美术发展的历程,寻找鲁迅设计的北大校徽;徜徉于来自200年历史的法兰西艺术院的艺术;还可以驻足欣赏中国美术馆馆藏明四家的绝世佳作。 欢迎广大观众...
1966年6月生,吉林桦甸人。现为故宫博物院研究室副主任、编审,国家清史编委会特聘项目专家。 1982年-1989年在吉林大学历史系、日本研究所攻读大学本科、硕士研究生学业;1997-2000年在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读博士学业,获历史学博士学位。 1989年-1997年在中共吉林省委党史研究室从事东北抗日联军史、吉林地方党史研究,兼及满铁史、伪满洲国史。 2000年8月,入故...
西汉(公元前202年——公元9年),又称前汉,与东汉(后汉)合称汉朝。是中国古代秦朝之后的大一统封建王朝。公元前202年2月28日,刘邦称皇帝,国号汉,史称西汉,刘邦即汉太祖高皇帝。公元9年1月10日,王莽自立为皇帝,改国号为新,西汉灭亡。西汉共有十四帝,历经211年。西汉是中国文化发展的一个高峰,社会经济、文化全面发展,对外交往的日益频繁,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盛的国家之一。西汉定都长安(今陕西省西...
《申报》是“中国的《泰晤士报》”,是学界流传很广的一种说法。如“九五”国家级重点教材《中国新闻事业史》(修订版)就如此表述:“1921年11月21日,北岩爵士参观上海《申报》报馆时,曾称《申报》是中国的《泰晤士报》,鼓励该报向西方学习。”(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第2版,第167页)但笔者仔细查考相关记载,发现北岩并没有类似表述,这一说法或为对其言论的误读。 1916年至1918年,《申...
商代的文字资料,主要有陶文、玉石文、甲骨文和金文,而以晚商的甲骨文为最多。各种质料上留下来的文字都与甲骨文属于同一系统,因而商代的文字可以甲骨文为代表。甲骨文是我国汉字发展史上的一种文字,是晚商时期占卜记事文字,也是当时实际使用的文字。对于这种占卜记事文字的名称,开始有人叫它作“龟版文”、“龟甲文”、“甲骨刻辞”、“龟甲兽骨文字”,后来又有人叫它作“贞卜文字”、“甲骨卜辞”、“殷虚卜辞”,还有人叫...
中国史书记载的第一个朝代。根据史书记载,夏朝是禹的儿子启废除了传统的部落“禅让”制,杀死益而称王,建立的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夏禹传子代替了以前的禅让制度,由禅让制变成王位的世袭制。夏朝共传13代,16王。夏朝其中心区域在今天的河南西部和山西南部一带。据说启死后,太康即位,出现了一时的政权更迭,即所谓“失国”。再经少康中兴,重建夏朝。到孔甲统治时,夏朝走向衰落。此后,三传至桀,夏朝灭亡。约400年...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